眼镜蛇号,蝮蛇号,金环蛇号,五步蛇号,竹叶青号,赤练蛇号,虎斑蛇号,银环蛇号,蝰蛇号,响尾蛇号,棘蛇号,虎蛇号,海蛇号,太攀蛇号,锁链蛇号,赤蛇号,珊瑚蛇号,脊蛇号,锦蛇号,电蛇号,羽蛇号,锉尾蛇号,白头蛇号,尖吻蛇号,青鞭蛇号,刺尾蛇号,青环蛇号,双头蛇号,茶斑蛇号,束带蛇号,树蛇号,水蛇号。
****
第一批鲨鱼级建成服役之后,帝国海军破交舰队的作战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以舰队的方式编组破交战舰,并且执行破交任务,不但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还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随着海上绞杀战的规模逐步扩大,帝国海军不但需要像海龙级与海军上将级这些战斗力强大的破交战舰,还需要鲨鱼级这类稍微小一点,有足够的能力对付商船与普通护航战舰的破交舰。
到七十四年(42年)年底的时候,帝国海军提升了破交战舰的地位。
当时,帝国海军甚至将破交战舰看得比快速战列舰还要重要,因为只有航程巨大,能够从帝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出发,到东太平洋与东南太平洋上活动数个月;或者从帝国海军在南大西洋上的基地出发,到北大西洋上活动数个月的破交战舰才能彻底粉碎敌人的海上航线,打击敌人的海上航运,从而削弱敌人的战争实力,打乱敌人的战略生产,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基础。
另外,随着破交作战的规模逐渐扩大,其带来的不仅仅是战略意义。
七十四年(42年)年底,被派到东南太平洋上活动的三支破交舰队一共袭击了七支船队,击沉了一百三十多艘商船,其中有近百艘是向澳洲与新西兰的协约国军队运送作战物资的商船与运输船。
仅此一项,就迫使美军放弃了在瓜岛发动反击的想法。
由此可见,破交作战不但能打击敌人的战略航运,还能对敌人的战役与战术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迫使敌人放弃进攻的念头。
在此情况下,破交作战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随着海外领地级开始服役,海军上将级正在紧张的建造,帝国海军发现,原先采购的二十四艘鲨鱼级已经难以满足破交作战的需要了。
按照帝国海军的设想,一支破交舰队里往往编入一艘指挥能力强大的海龙级大型巡洋舰,再编入数艘鲨鱼级与海外领地级,最终形成规模在六到八艘的破交舰队。这样的舰队,足以打垮护航战舰数量不超过十五艘,规模在五十艘左右的船队,并且在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之前消灭大部分商船。
虽然海军上将级的指挥能力不如海龙级,但是也能充当破交舰队的旗舰。
问题出来了,帝国海军第一批订购了八艘海军上将级,加上之前的四艘海龙级,一共可以组成十二支破交舰队,十二艘海外领地级正好分配给十二支舰队,可是二十四艘鲨鱼级明显不够分配!按照一支舰队六艘战舰计算,每支舰队就需要四艘鲨鱼级。也就是说,帝国海军至少还需要二十四艘与鲨鱼级类似的大型巡洋舰。
采购更多的鲨鱼级不是不可以,只是其很多小毛病让帝国海军觉得必须改进。
不说别的,联动推进系统就过于标新立异了,其维护起来相当麻烦,严重制约了鲨鱼级的出勤效率。另外,海军上将级采用了通用巡洋舰的自给保障标准,那么配合海军上将级的大型巡洋舰也应该采用类似的标准,这样才能确保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因此,在七十五年(43年)三月份,也就是海军上将级的设计方案提交给海军之后,海军就提出了设计一种类似于鲨鱼级,能够伴随海军上将级作战的大型巡洋舰。条件只有一个,必须拥有与海军上将级相近的自给保障能力。
当时,江南造船厂正在忙着完成海军上将级的设计工作。
这一设计工作最终交给了青岛造船厂。青岛造船厂与威海造船厂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而威海造船厂设计了帝国海军第一种通用巡洋舰,在战舰自给保障设计上的功底非常雄厚,所以在威海造船厂的帮助下,青岛造船厂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新式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如同海军上将级大量采用了海龙级的设计理念一样,青岛造船厂设计的蛇级大型巡洋舰也大量采用了鲨鱼级的设计理念,其主要的改进之处就是对舰体上的一些开口做了改变,并且增加了用于自给保障的设备。
经过海军的审批之后,青岛造船厂在七十六年(44年)三月份就完成了细节设计。
当月月底,海军首先向四家造船厂下达了八艘的订单,并且将其命名为“蛇”级大型巡洋舰。随后,在逐步提高海军上将级的建造数量之后,海军分两次向六家造船厂增订了二十四艘,使该级大型巡洋舰的建造总量达到了三十二艘。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24500吨,满载排水量:28850吨,最大排水量:32750吨;总长:224.7米,水线长度:217.8米,型宽:24.7米,吃水:9.8米;定员:928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五年型(乙型)蒸汽轮机,功率:215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7节,续航力:22000海里/18节,或者27500海里/16节(前一巡航速度主要用于破交作战,后一巡航速度主要用于护航作战)。
主炮:9门七十三年型240毫米/L55型舰炮(3×3),副炮:16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8×2);鱼雷: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器(各备雷20条)。
主装甲带:110-210+50毫米,装甲甲板:80-140+80毫米,装甲隔舱:80毫米,炮塔:80-250毫米,炮座:250毫米,司令塔:120-250毫米。
很明显,蛇级比鲨鱼级的排水量大得多。
这主要是蛇级取消了联动推进方式,换回了原来的蒸汽轮机加齿轮变速箱的推进方式,从而使动力设备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并且使燃油消耗率有所提高,同时为了达到与海军上将级一样的续航力,不得不增设更多的油舱。
其他方面,蛇级的提高并不是很明显,火力配制与鲨鱼级一样,装甲防护只得到了片面加强,最快速度也只提高了一节。
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在电子设备方面。
按照帝国海军的设想,蛇级与鲨鱼级都是破交舰队里的“抵挡”战舰,其主要任务就是随同海龙级、海外领地级与海军上将级这些“高档”战舰作战,在战场上面对的敌人并不强大,所以对防护与火力的要求都不是很高。
当然,为了能够在浩瀚的大洋上作战,通信设备必不可少。
另外,蛇级与鲨鱼级在很多时候还要执行侦察与搜寻任务,所以这两级战舰配备的雷达与“高档”破交舰并不完全一样。最初的时候,鲨鱼级只配备了两部搜索雷达,而没有配备火控雷达。蛇级从一开始就明确要配备两部搜索雷达与一部火控雷达,因此其桅杆明显比鲨鱼级高大一些,另外前舰桥也要稍微大一点。
后来,随着雷达技术进步,蛇级与鲨鱼级都只配备了一部搜索雷达与一部火控雷达。
蛇级还有另外一个被很多人遗漏的特别之处。
那就是,该级战舰上有三个空着的,总共可以容纳四百五十人的住舱。设置这三个住舱的目的,主要就是在袭击了敌人的船队之后,收容敌人的海员。只是,一般情况下,战舰在离港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这三个住舱都用堆放生活物资,比如食物、罐头、生活必须品等等。当然,当初设计这三个住舱的工程师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大部分时候,这三个住舱仍然是用来堆放生活物资的,而且大部分物资都是从敌人的商船上掠夺来的。蛇级还因此成为了舰队里的“生活物资补给舰”。
当然,蛇级上的小特点还有很多。
比如,每艘战舰上都设了一个专门的“海军邮政处”,并且配备了一名士官。那些长期在海上执行作战任务的官兵可以把写好的信交给该士官,并且盖上当时的邮戳。在与补给船会合之后,邮政处的士官就会将官兵的信件送到补给船上,让补给船将这些寄托着思乡之情,寄托着平安信息的信件带回帝国,送到海军将士亲人的手里。
这一点,在战舰上极受欢迎。实战中,舰队指挥官为了保证官兵的士气与斗志,在途径由帝国海军控制的港口时,甚至会派遣一艘蛇级回去投递官兵的家书,并且将官兵亲人的信件带回来。
结果,蛇级又因此得到了“舰队邮政船”的外号。
只是比起另外一项“特殊能力”,前面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蛇级是帝国海军第一种设置了大型海上医院的战舰,其医疗部门占用了五个舱室,不但设有手术台,还配备了一些当时极为昂贵的医疗设备,并且每艘蛇级战舰上都有八名专业的医疗军官,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外科医生。
也就是说,舰队官兵在患病或者受伤之后,可以立即得到医疗救治。
这一点,是以前任何一种大型巡洋舰都没有的能力。也正是如此,大战期间,蛇级巡洋舰上的医官拯救了上千名官兵的生命,并且使舰队在执行长达数个月的作战行动时,让舰队指挥官不必顾虑伤病产生的影响。
也正是如此,实战中,除非情况万分危急,不然舰队指挥官总会让一艘蛇级留在后面,而不是让所有的蛇级巡洋舰冲到第一线去。
由此可见,蛇级大型巡洋舰是一种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有针对性的战舰。
在蛇级出现之前,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只算得上是一群在海上游弋的破交舰,还算不上真正的舰队。蛇级之后,破交舰队才名副其实,成为了可以在海上连续活动数个月的战斗舰队。
战争期间,帝国海军破交舰队的最长活动时间纪录为一年又八个月零二十七天!
如果没有蛇级大型巡洋舰,任何一支舰队都不可能在海上活动这么久的时间。
可以说,蛇级大型巡洋舰在战争期间做出的贡献绝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