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风云际会五台山
至此,韦小宝总算明白了康熙的一片苦心,但对于牺牲他,让他当个和尚,仍是腹诽不已。
在与少林寺方丈晦聪商议之后,韦小宝带着般若堂首座澄观,老熟人罗汉堂的十八罗汉,以及与他相熟的十多名武功高强的僧人,一行共计三十六人,快马加鞭的赶往五台山清凉寺。
当然了,山下苦等他的好老婆双儿,韦小宝自然也不会漏下。
一路之上,韦小宝志得意满,好老婆在怀,身边又有三十五名少林寺高手相随,甚至包含了澄观这个一流高手在,想来此番五台山之行就不会再有什么意外发生。
但他不知道的是,不论是西藏的活佛,还是云南的吴三桂,甚至连蒙古葛尔丹都插上了一脚,三方势力联手,明里暗里派出近四千人马,浩浩荡荡奔赴五台山,不擒下清凉寺出家的顺治,誓不罢休。
韦小宝一行来到清凉寺中,与即将前往长安慈云寺就任的主持的法胜进行了交接之礼,清凉寺中上上下下无不前来观礼,玉林、行痴和行颠三僧却未亲至,只由玉林写了个参见新主持的疏文。
这到不是三僧不知道新支持就是韦小宝,而是以此来表达静一而再再而三修被打扰的不满。
不过,寺内其他僧侣对韦小宝还是感恩戴德,毕竟上一次清凉寺之劫,韦小宝对他们确有大恩。
至此,韦小宝就在清凉寺当起了他的住持,既然顺治不待见他,韦小宝也不愿去自讨没趣,只要能保护好他就好。
这一日,澄观找到韦小宝,将他拉到寺侧的一个小峰,放眼向山下望去,影影重重,数千黄衣喇嘛、江湖人士和蒙古壮汉,分布于树丛山石之间,俱都带着兵刃,杀气腾腾。
韦小宝大惊失色,低呼:“不好!他们一定是来抓行痴大师,现在怎么办?要不,咱们立刻派人出去,通知各寺庙的主持,请他们派人来援,大家伙跟这些家伙决一死战。”
澄观摇头否决:“不行!五台山各寺庙中的僧人,十之八九都不会武功,就是会武功的,武功也都平平,没听说有什么好手,即便来援,也是指枉送性命罢了。师叔,咱们还是另想办法吧。”
“那怎么办?即便咱们少林僧武功高强,但只有三十五个和尚,寡不敌众,怎敌得过他们这么多人……”
韦小宝急得团团转,猛然想起身上还怀揣着康熙的亲笔御札,可以调遣各地的文武官员,忙将御札掏出,递给澄观,说道:“澄观师侄,你立刻派人下山求援,让官府带足兵马,将这些贼人一网打尽。”
澄观先是点了点头,又是摇头不已,说道:“可是师叔,远水救不了近火,只怕等官兵来援,咱们这里早已被他们给夷为平地了。”
韦小宝横了澄观一眼,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澄观哑然,低声道:“要不,咱们护送着行痴大师,一起冲下山去?”
“废话!”韦小宝没好气的说道:“以咱们这点人手,能冲出去才有鬼咧。少废话,你快些派人下山求援,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澄观自然也是知道此法不妥,不再争辩,转身去安排人手,下山求援。
韦小宝则跑来找顺治,商量对策,却没想到顺治死心眼,愣说自己是不详之人,不仅不想再逃,反而要引火自焚,一了百了,也可化解清凉寺之围。
韦小宝哪敢让顺治自焚,苦劝良久,顺治却是下定了决心,更叫行颠将韦小宝轰了出去。
被轰出的韦小宝心中破口大骂,却猛然想到了一条好计,忙叫来澄观,让他带上少林寺的好手,和他一起下山抓落单的喇嘛……
当韦小宝等人一连抓了数百喇嘛,返回清凉寺时,却被告之玉林、行痴、行颠三僧已在后院架好了干柴,准备自焚。
韦小宝急匆匆赶到后院,却见三僧已在往自己身上淋油,再顾不了那么许多,直接命令行痴等人强行将三僧拿下,点住了三僧的穴道,限制三僧行动。
此时,天色已蒙蒙见黑,围山的三方人马终于开始行动,韦小宝命众人换上喇嘛的衣服,趁乱逃出了清凉寺,往五台山下狼狈逃窜。
逃至半途,众人遇到了正赶往五台山查探情况的多隆等人。原来,康熙实在抑制不住对顺治的思念之情,御驾亲至,来清凉寺进香。
康熙出巡,护驾之人自然不会少带,除了御前侍卫之外,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浩浩荡荡,不下三万兵马。
有了这三万多兵马,西藏活佛、云南吴三桂、蒙古葛尔丹三方的人马,可就倒了血霉,结局不言而喻,抓的抓,杀的杀,仅有极少数好手侥幸逃脱。
五台山灵镜寺中,康熙终于见到了顺治,上演好一出父慈子孝的感人剧目。当轮到假太后,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夫妻决裂,恩断义绝,若非韦小宝阻止,还会再上演一出谋杀亲夫的恶俗戏码。
从韦小宝夸张的言语中,康熙亦被此番的凶险惊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恨极了三方势力,尤其是身为主谋的吴三桂。
清凉寺是不能再待下去了,而顺治又不愿返回京城,自然就需要转移他处静修,至于这静修之地,恐怕也将只有康熙、顺治、玉林和行痴四人知晓,即便连韦小宝都未被告之。
但做戏要做全套,天明时分,康熙还在按原行程,前往清凉寺拜佛进香。大雄宝殿,在韦小宝的主持下,在顺治等众僧的观礼下,在多隆等大内侍卫的护卫下,康熙郑重其事拜佛进香。。
突然间,“嘭”的一声巨响,泥沙纷纷而下,大雄宝殿上已穿了一个大洞,白影晃动,一个白色的身影直堕而下,僧人打扮,手持长剑,向着康熙疾扑而来,叫道:“狗皇帝,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我要为大明天子复仇!”
康熙急忙退后,多隆、康亲王等围在康熙身侧之人,虽并未携带兵刃,却仍是悍不畏死的拦在康熙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