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过后,朱守仁等人去县仓领取第二天的赈灾物质的时候,被仓夫告之以后所有物资都要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所以现在领用物质需要有专人开据的条子才能领取,问明专人是谁时,仓夫回答就是书生学子推举了本县周公子周有德负责统筹赈灾工作,这样就需要由周公子周有德开据的条子才能领到东西。然后朱守仁等人赶到周有德这里,表示愿意听候周有德的差遣,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朱守仁,周庆生,董学傅和杨越出局了。手上所有的赈灾工作也都交接给其他书生学子了,这下杨越,朱守仁,周庆生和董学傅四人可以安心备考府试了。
杨越这回算是领教了大明末期读书人的节操了,难怪大明会亡,实在是一点气节都没,刚刚还在骂别人没有节操,转眼过后自己也去投靠周有德他们了,结果别人还看不上。不过想来周有德他们也不会主动找杨越他们麻烦,像杨越这种没有功名的寒门学子,周有德这种高富帅根本都不会在意,当然如果有把柄正好落在周有德他们手上,他们也不介意捏死个蚂蚁。杨越想着以后如果靠那些读书人,拯救大明,怎么看都不靠谱,杨越第一次萌生了得到功名以后投笔从戎的念头。
四月二十六日凌晨。
府试。
杨越,朱守仁,周庆生和董学傅一手举着高脚灯笼,一手提着长耳考篮,向府试的考场走去。学宫的方向已是人声鼎沸。轿子,马车,驴车拥堵在考场街道前面。考生们也是一并提着考篮,大着嗓门说话,在人群中挤进考场。前面不停地有人在喊:“魏先生的禀保弟子到了吗?到灯笼这来。”还有人喊着道:“潇湘书院的来这边。到我看得见的地方。”还有人道:“古云县的弟子有没有,来我这里。”还有衙役在喊:“送到这就可以了,不相干的人,都给我回去!”
没多久卯时到了,衙役打开龙门,各位书生学子在衙役及军士的指挥下分作四排按一县一县的入场,在大门外,杨越,朱守仁,周庆生和董学傅还和周有德,赵春迎等人互相打了一个照面,遥遥行了一礼,便随着各自队伍陆续进入大门。杨越看着前后左右的考生突然想到一点,虽然府试和县试一样共录取五十人,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但事实上府试说是取五十个名额,但只有四十个,因为十个县的案首实际上已是内定了一席之地。剩下并非县试案首的考生们。要为了争夺四十个名额,进行一番搏杀。三千县试搏杀过来的考生,要争夺四十名院试试额,这难度简直比当初国考还难啊!进了大门后,在四位手持灯笼的衙役带领下,四排学子分别去往四个考场。
在考场门口有一个简易的布幔围栏,每一位进考场的考生都要先去布幔接受安检方可入内。检查颇为仔细,除考引外任何东西都会被挡在大门之外。这时一名考生待搜子搜到自己时,颤颤巍巍地不住发抖。这搜子顿觉得有异,当下仔细搜了起来,将这考生外衣内裳都是脱掉,却并没有发觉什么异状。搜子一时也没有主意,突见这考生双腿夹得很紧,当下踹了一脚骂道:“腿岔开。”那考生颤抖地张腿,但见那搜子伸手往他裤裆里一掏,然后将一叠纸甩在地上骂道:“你这夯货,居然将作弊文卷藏在谷道里,来人扒了他的裤子,让去见府尊。”身后的考生都在那偷笑。两名衙役在拔他的裤子,而那考生努力提着裤子道:“不可如此,有辱斯文啊!”衙役骂道:“扒了,啰嗦什么!带走。”
一名考生被抓后,不久又是一人被搜检出来,竟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儒童。这老儒童是将作弊的卷子夹在饼里的,被官差剖开了,就露了陷。老儒童眼泪都落了下来道:“诸位差大爷,行行好吧!求你们饶了我这一次吧,老朽十三岁过县试,但府试却来来去去考了十几回。老朽只求取个童生,让我进去写一题也是好的。”
说着这老儒童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
官差道:“取了你,别人怎么办,恳求也没用。”
两名衙役一左一右上将这老儒童拉开。一旁考生无不哀叹,看着对方一把年纪赴考,还落得这下场,不由生恻隐之心,同时也暗自感叹,果真府试搜查的程度比县试严多了。
不久又是一名考生被拿下。门口官差喝道:“尔等不要让我们为难,乘着还没入场,将作弊事物都给丢了,我可以当没看见,若是被搜出来。拿至府尊面前那就不好看了。”众考生们一阵骚动。当下就有人偷偷将作弊的东西丢了,一时满地上都是小纸片。
下面搜查出舞弊的考生就少多了。待进场了几百号考生后,就轮到杨越入场了。杨越进入布幔就见布幔中有四位军士负责检查,要脱鞋脱袜敞开衣服检查,严防夹带,就连衣服夹层也是仔细检查,解衣脱鞋已是不够了,连发髻也是要打散掉,披头散发地检查,所幸允许穿着里衣粗略检查,不然就有些尴尬了。进入考场后由专门负责指引座位,座位是一个个独立小间,仅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而已,三面墙正前方四敞大开。座位排列依据县试成绩,杨越还算运气,倒也分了一个好座位,距离厕所、灶房等远远的。
随着考生入场结束,知府大人开始训话,训话前先不由分说将十几名夹带被抓的考生,每人抽了十鞭,然后剥夺他们三年府试的资格。接着云板一响,几名官差既拿着写着考题的卷子下发。府试考题是没有写在考题板上,而是发下来的这点就和县试不一样。与县试还有所区别的是,府试的考试范围相对广泛,截搭题运用得更多。一般来说一篇四书文是必考的,但五经文可考可不考,一次出两篇四书文也大有可能,这会让考官出题的压力减轻许多。因为要考五经文的话,将意味着五经题目中每篇都要出一题,这对考官的学识和出题能力算是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