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盗取风袋除水厄 幸得刘猛震蝗灾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第二十六回盗取风袋除水厄幸得刘猛震蝗灾

  登楼作赋谈笑间,黄鹤争鸣舞翩翩。

  纵然今生只一曲,也要传名叹诗仙。

  上回说到玉帝核选水部众仙,那后游直言进谏,要为盗取熄壤的鲧洗脱冤屈,众人皆是大惊,虽然心下欢喜,若是惹得圣怒,便少了一人争夺富贵,但倘若玉帝怒不可遏,也必将连累自己。因此也有人为后游求情,请玉帝宽许他无知之罪。玉帝问道:“倘若人人都仿鯀之行,天庭岂非全是鸡鸣狗盗之徒?”那后游言道:“常言道‘主昧而臣昏,上清而下明’,倘若上天能与凡人和睦,则不至如此。”那众人斜视后游,不敢言语。玉帝问道:“众卿,方才后卿所言,何人认同?”旁人均是不可言,唯有刘波、曹汐出班奏道:“陛下,臣虽不能完全认同,但亦感鯀之无辜。”

  旁有裴漫察言观色道:“陛下,后游等三人无视天庭法度,为不赦之人鸣冤号枉,确有不轨之心,理应同罪,愿陛下降罪三人,徒流远配。”亦有二三人附议。

  玉帝道:“方才朕已言说,今日之论,只议其事,不论其他,卿等勿言。后游、刘波、曹汐、张冲、李泽、俞渞、张冷等七人,确有忠君爱民之心、安天定国之能,朕将再考以定官职,倘日后有所功绩,必然授予神籍。余卿先行回府,切记恪尽职守,不可荒废政务,日后有所功绩,亦与迁升。今日所论,众卿等不可狭私报复,否则朕定不轻饶。”众人领命而出。

  余下那七人再拜玉帝栽培之恩。玉帝言道:“卿等平身。朕素来公正,但有才德者,不论尊卑贵贱,决要提拔,但有忠义者,无论官曹兵吏,俱要重用。”众人欣喜,拜谢圣恩。

  玉帝道:“众卿得知,先前有李成道忤逆枉法,擅更三界伦常,欺天窃位,朕好生怜杀,不忍加害,因此擢其为人间之神。但李成道得意忘形、变本加厉,恶性不改、不耻逆为,即便是天神也看不过去,其中便有女魃下界施旱、百姓遭殃,实乃李成道之过也。不知众卿有何高见,能绝李成道之恶。”

  那刘波道:“陛下,李成道实乃奸佞之人,虽然玉皇怜悯,以德报怨,但终难收其心,应趁其立足不稳之际,抓住其把柄,暗律严惩,方可解后患。”

  那俞渞道:“李成道倒行逆施,不足以成神成圣,天庭应体恤凡间万民之望,治他失察渎职之罪。”众人赞同。

  玉帝言道:“卿等忠心,朕已知之。但如今李成道已被天庭赦封,又有重臣与其沆瀣一气,难以撼动根本,不知众卿可有良策?”

  李泽言道:“陛下,李成道与人勾结,只为相互利用而已,倘若一方失势,勾结之势必然无存。如今之际,便要找那微势之人,先行惩处,而另一方势孤,则易于对付。”

  张冲言道:“陛下,臣听闻成神者,虽有天庭赦封,但亦须百姓信仰,若无黔首扬名祷告,其神位不稳,终遭遗弃。不如就绝这百姓对李贼的信仰,虽不能立竿见影,但不失为釜底抽薪之计。”

  曹汐道:“李成道之所以猖狂,不仅是其野心旷大,还因其身畔多有不义之人相帮,欲除李贼,不如先剪其羽翼,令其寸步难行,方好治罪。”

  后游言道:“三界不靖,实乃我等臣子失职,臣愿遵陛下圣旨,披坚执锐,冒死擒贼。”

  玉帝哈哈大笑道:“天庭若都是卿等这般忠心,何愁区区李成道!”遂赏了众人金花、玉露。授后游江河宣谕使之职,授张冲、刘波巡河左右使之职,授俞渞、李泽、曹汐、张冷四方洪水神。

  玉帝言道:“朕深感众卿之心,本应高官厚禄相待,怎奈朝中口舌众多,卿等尚无微功,朕也只得封卿等七品之衔,倘若日后但有功劳,必授神籍。若能使三界安泰、河清海晏,朕心宽慰,必与重用。”众人谢恩而出。

  众人欣喜,不想一日之间便能一步登天,由受人驱使之奴便为劳心行权之辈,因此各个趾高气扬。那些小官们见了,也是羡慕能够近得天颜,因此纷纷曲意逢迎。那曹汐、俞渞等更是不可一世,日日花天酒地,为所欲为。那后游看在眼里,密嘱众人道:“众兄弟不可过于张扬,这仕途官场犹如深渊大海,倘有不慎,便入万劫不复之地。我等虽然受了玉帝隆恩,亦非是功勋卓著之辈,要想锦上添花,理应再创奇功。”众人闻之有理,问道:“这太平盛世,何处有功劳可建?”那刘波道:“虽然如今安逸,但玉帝却有一件心腹大患,便是那李成道。我等不如除了李成道,便是三界首功!”那张冷言道:“贤兄所言甚是,但那李成道法力高强,我等绝非敌手,况且现在其贵为天帝,我等如何能靠近其身?”那李泽道:“此亦不难,我等如今掌握凡间江河水权,如令洪水淹没凤鸣山,周围百姓必然逃难,更无人信服李成道,转而求天庭施救,此乃一举两得之计。”那俞渞道:“此计甚妙。我即刻准备施放洪水。”后游道:“施放洪水还为时过早,此事还应从长计议,不如如此……”众人附耳过去,便知这惊天阴谋。

  众人闻之有理,各自前去准备。那后游前往凡间各江河之处,号令各处水官,此前凤鸣山周围连年大旱,虽然女魃伏法,但旱情未解,玉帝体恤万民,令洪江大河悉数改向此处,不得截留余水,务要倾注,确保大旱得治。众水官乃是小官微吏,见了天官如此吩咐,都想尽力巴结,因此纷纷引水集往凤鸣山而来。那俞渞、李泽等都发了四方的洪水前往凤鸣,张冲、刘波二人始终巡视,但有水官未能施洪者,便要鞭笞。因此不出三月,凤鸣山周围已是汪洋一片,百姓纷纷逃亡。成道见此,不由得心惊,想那水火无情,人民必遭重创。屡次召见各路水官均是不至,成道早已料到三分,于是命三公觐见,命太尉立即调兵擒拿周围水官,责罚擅改河道之罪;命司徒亲往天庭水部,请水德星君召回洪水神;命司空持奏折返回天宫,叩请玉帝下旨散去洪水,严查人间水官之罪。

  三人领命而去,成道命应天率山兵填堤筑坝,阻拦水势,又命奉义率山兵助百姓逃难,遇有趁乱为祸者,立斩不赦。令冉闵、亡志在水上水下巡视,但见精怪作祟,立斩不赦。众人领命而去,但这水势滔天,山兵慵懒,根本防范不住。不过月余,百姓已逃亡殆尽,恰又逢连天暴雨、风雷并震,那凤鸣山好似人间地狱一般。成道招来应天,应天奏道:“如今天兵不服微臣管教,臣已将为首者斩了一二,但唯恐天兵哗变,因此不敢大肆杀戮。”成道言道:“如今周围百姓已然脱离苦海,纵是洪水不退也是不妨,只是不知如何能卸去洪势。”应天言道:“臣曾听闻上古时期大禹王之父鯀王曾盗取天宫熄攘以震水患,那熄壤遇风而生、遇水而长,只不过天帝闻之震怒,命祝融下界斩杀鯀,暴尸于地。后有百鸟擢羽覆盖鯀身,大禹王方从鯀腹中生出,改围堵之法为疏通,方才解了水患。”成道闻听熄壤一节,灵光一现,对奉义密语一番,那奉义带了众多财帛,赶上天庭去寻那司徒。

  那司徒宁世考果不出所料,与那天上一众神仙正在吟诗对弈,哪有得什么闲心去水部走动。奉义奏请司徒转与那风雨雷电四位神仙走动,并献上众多珍宝,只道是成道有意令司徒周旋。那宁世考见了财物,满心欢喜,又想纵无风雨雷电,那凤鸣山洪水也难消解,因此到四位神仙处走动。奉义花言巧语归附,宁世考自然满意,带着应天先往风神娘娘府邸,道过了客套,便直言久慕娘娘恩德,有意前来拜望等言语,遂献上珍宝。那风神娘娘虽然是仙班之列,不过人间供奉甚微,见了如此礼物,自然也是欢喜,遂用收风袋将那凤鸣山之风收了。奉义看在眼里,趁风神不备,盗取了收风袋,那风神只顾得欣赏宝物,直至宁世考与奉义离去也未察觉。那奉义急忙回山,将收风袋献与成道,成道便用这收风袋放出风去,复将风袋置于水底,再收风回,只见风未入而水先至,竟将洪水悉数收去,果然是滴水不漏。不过收风袋中再无余地收风,因此世间宋初时便多风雪。

  那后游等望见洪水踪迹皆无,还道是李成道果然法力强大,因此急急报奏,不想那水德星君大怒道:“不得本堂命令,尔等擅自泄洪,该当何罪?”那后游不想上官震怒,道:“卑职等一心想要除去李成道,替天庭除去一害,方才行此计策。”水德星君大怒道:“替天庭除害,尔等也配?!不过一小小末流,如何敢夸下这等海口?那李成道如今已上奏玉帝,要彻查此事,恐要连累我水部众官,此事皆因尔等所起,来啊!”一声怒喝,早有十数位金甲神涌入大堂,水德星君道:“扒去七人的官服,押入大牢候审!”那七人只顾大喊冤枉。后有上官宣旨,贬后游为吏,囚张冲、刘波,斩杀俞渞、李泽、曹汐、张冷四人了事。

  成道因应天、冉闵、奉义、亡志等救难有功,乃封正世神应天公爵,封冉闵为忠义显应王,封奉义为明神,赐伯爵,封亡志为崇仁伯,各赐金丹一粒。三公又来阻挠,成道大怒,训斥众官,只道是危难之时,忘却仙官身份,如今灾结难满,又来争功。众人有口难辩,也就不再言语。那李成道见水患甚大,天庭只寻些无名之辈替罪,不解心头之恨,欲到天庭评理,那明神奉义言道:“帝君不可,如此前去,出师无名,况且属下盗得收风袋,此事易于察觉,如今之时,不如就此了事。”成道沉思片刻,即令司徒宁世考再备重礼赴风雨雷电四神府邸拜谢,明神随行,将那收风袋置于礼物箱中。其实风神娘娘早就察觉收风袋丢失,怀疑是那宁世考所为,但是收人财物,毕竟手短,不敢上报天庭,只望洪水过后再去索回,不想那司徒亲来,放下礼物便走,毕竟明神押送,不敢从中克扣。那风神娘娘见了收风袋便在箱中,更断定是宁世考所为,暗中生恨,思量报复,此乃后话。

  那旱涝之灾过后,凤鸣山周围千里俱无人烟,成道传旨人主,由人烟繁密之处迁徙人口。那时已至五代十国时期,各国人主微弱,不敢违逆,只得遵令而为,百姓虽不情愿,亦是无法。待百姓来此春耕秋收,眼见土地肥沃,经由数月,已成粮仓之势,即要受产之际,不想此时蝗灾泛滥,那蝗虫铺天盖地一般,但有绿色便啃噬一光。百姓怨声载道,昼夜巡于田野,但仍不能止住蝗虫。那蝗虫肋生双翅,但见人来,便群移他处,但见人去,便又复回。百姓多拜于八蜡之庙,恳请神明引去蝗瘟。应天见此,急报成道,成道乃召集众官商讨对策。那太尉任无别言道:“臣闻蝗虫乃孤魂野鬼所化,专噬无道天下,如今凤鸣山周围蝗虫肆虐,帝君应自罪于天,请上天惩罚方是。”成道自水旱灾害以来,逐渐视三公为眼中钉,但苦于无计,因此一度忍让,如今言语,虽是正理,亦多有冒犯,因此不悦:“孤自执掌人间以来,殚精竭虑,无一处不为三界安宁、百姓富足计,但请太尉指摘孤的过错。”那司徒宁世考连忙圆场道:“帝君,太尉虽是语失,但却为帝君谋划,还请帝君勿要见怪。”成道怒气未消,令司徒宁世考准备祭天告罪之事。

  散朝之后,成道命人传旨八蜡神前来觐见。复招来正世神、明神,令正世神传旨四灵,广遣飞鸟、食虫前来灭蝗,又命明神传旨人主,令其多派兵丁助民护粮。不想那八蜡神不在庙中,四下寻之不见。而人主畏惧他国来犯,只派些老弱残兵相助。这重灾之下,仅有众多飞鸟前来,杯水车薪,不足以震慑。

  正在成道忧愁之际,月中兔来报:凡间一将军刘猛,素以勇武著称,曾用计歼灭贼寇侵袭,令贼人闻之胆丧,尝拜月请愿,愿得上令,剿灭蝗虫。成道应允,令明神传旨人主,封刘猛为扬威将军,即日带兵震蝗。

  且说那刘猛领旨急行,入夜大军安营扎寨,睡梦之中便见一仙人授之灭虫之法,刘猛顿悟,命手下兵勇多备蜜糖,待至蝗区,眼见那蝗虫遮天蔽日,令地上菽禾全无。刘猛见到,亦是惊骇,急忙用梦中神人点化之计,火熬蜜糖,遍涂于树,那蝗虫见了蜜糖,蜂拥而来,却层层叠叠粘在树上,刘猛宣谕道:“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聚兵歼之。复用此法,终扫除蝗灾。成道感念刘猛忠勇,封为扬威侯。后八蜡神又招万虫卷土重来,成道复命刘猛带兵督剿,方为震慑。成道乃斩杀八蜡神,封刘猛为虫王,受万世祭祀。世间亦有虫王庙,庙门楹联为“卧虎保岩疆,狂寇不教匹马返;驱蝗成稔岁,将军合号百虫来”者便是。成道上疏,奏请天庭赐予冉闵、奉义、亡志、刘猛等人神籍,天庭久未回复,成道愤懑不已,再连上两道奏折,玉帝见了,趁着东厨司命九令元王定福神君上天述职之际,问道:“张爱卿,那李成道在人间屡至灾祸,但不知凡人如何议论?”那定福神君即是灶君,言道:“人间虽历经旱涝蝗灾,但承蒙天恩浩荡、陛下垂顾,已是无恙。凡人多不知有李成道者,但凡知之,多为议论李成道尊奉玉帝圣旨,下界保国安民,剪除灾厄。如今凡间已有人家供奉李成道,鸾门亦有供祀,位在三恩主之上。”玉帝听后大惊,遣退灶君,暗思这李成道为何有这等威望?听闻恒元宫三公奏报,只道其政令难出,却如何入得百姓之家?那百姓之家有灶神、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人镇守,却能令李成道擅入,岂不是有勾结暗许之节?那灶君为五神之首、一家之主,如此做派,实为渎职。恰此时有武德星君进言道:“陛下,那灶君上天来,只言好事,不诉恶行,必是受了人间贿赂。其状如美女、貌过潘安,恐令其镇守百姓之家,难保风化。人间早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之语,天下虽广,信仰之神大有不同,然天下祭灶者却是一致。即便是人主,位在灶王之上,亦有多拜者,并赦令‘官辞三、民辞四、邓家辞五’。民间祭祀之盛,却是胜过他神。”玉帝听罢此言,甚是愤懑,但那灶君乃是上古之神,如今又深得百姓信仰,一时也是无计。

  玉帝左思右想,赏赐奉义神籍,因冉闵、亡志灾劫未满,暂不予授,而刘猛资历尚浅,宜继续修行。因月中兔曾为李成道相荐刘猛,因此令人曹官传旨,令“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此乃后话。

  常言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初天庭与李成道争执不下,玉帝为惩治李成道,密派了西方太极天皇大帝驾下八大元帅到天宫卫戍,导致西方空虚,趁着这千载难逢之机,那西教趁机大举进入中原传教,玉帝顾此失彼,也是无奈。

  其实早在数百年前,西教便以东传,当时天庭无力收伏孙悟空,玉帝命翊圣真君、游奕灵官请来西方佛祖相助,那佛祖用五行山压住孙悟空,震慑天庭。玉帝唯恐孙悟空卷土重来,也就默认西教传法。其实早在东汉时,汉光武帝刘秀中兴大汉之后,其子刘庄即位,曾夜宿南宫,梦见一六丈身高的金顶神人自西方而至,宣扬佛法。随后刘庄便派遣蔡愔、秦景等人出世西域,拜佛求经。那佛祖见中土皇家专使至,乃命高僧迦摄摩腾、竺法兰二活佛亲往中土弘法布教。过了三年,众人方从大月氏返回洛阳,用白马驮载佛经,人主刘庄甚是喜悦,在都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因二高僧曾暂住鸿胪寺,又是白马驮经,因此这中土佛教祖庭、无二释源便命名为白马寺。随后一百余年,不断有西教高僧前来译经,译出经文大一百九十二部、三百九十五卷。但天庭不悦,晓谕世人不得妄信异教,儒家亦是恼怒,宣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禁止天下学子入释家。因此过了二百年,三国纷乱之际,人主不能令服天下,礼器崩塌,方有中土人氏朱士行受戒皈依,法号“八戒”,世称朱八戒。

  那白马寺受佛家护佑,自然是香火鼎盛,拜佛之人络绎不绝。中土原有精魔鬼怪,因不得天庭垂顾,因此也前去听经,那西教乐于东传,不择门类,也不拒绝,却不想因此引出一段杀戮。正是:释家弘传渡善心,怎奈天下心不善。

  不知后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烈神演义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26942/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