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古河魂怨
因金华镇历史悠久、文化绵长,故各种传说不断,甚至一些更是怪诞诡奇。其中又以“古河魂怨”的故事较为出名,被当地之人广为流传。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践踏中原,一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幼儿失去了母亲,老人失去了孩子,无家可归者比比皆是。到处呈现出一路悲歌,一路血,一路尸骨,一路泪的满目苍琅景象。
话说这一日,住在涧河西岸小镇上的杜老汉一家,早早起了床,生火造饭,不久便置办了一桌丰富的饭菜。此间,左邻右舍的街坊邻居纷纷前来道贺、帮忙。年轻力壮的小伙们把一件件嫁妆从屋内搬出,摆在了庭院内,数名嫂子把早已准备好的红绸捆绑在了嫁妆上,并打好了一个花结。原来今日正是杜老汉打发闺女出嫁的日子,所以杜家庭院内呈现出了一副喜气景象。
厢房内,杜氏正拉着闺女杜鹃儿的小手,悄悄的说着什么。身着红妆嫁衣的鹃儿微叩脑袋,一张俏脸上早已布满了红晕,嘴角更是透出一股羞笑。娟儿的兄嫂陪坐在一旁抿着嘴嬉笑着……
杜娟儿的婆家住在涧河东岸,夫家姓王,据说祖上曾是清嘉庆年间的进士,后因战乱家道慢慢败落。新郎王念祖和其父王老先生依靠祖上传下的数亩薄田及开办学堂为生。王老先生为人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又因能识文断字,在方圆数十里是一个比较有威望的人物。
王老先生老伴逝世较早,因此对儿子念祖更是疼爱有加。自幼书香门第出身的念祖,在父辈的熏陶下博学多才,虽非满腹经纶,但也可谓知识渊博,外加为人温文尔雅、谦逊有礼,广受街坊邻居的好评。
杜鹃儿外婆家与王老先生同村,在外婆家长大的娟儿自幼便与念祖相熟。念祖比娟儿年长五岁,因此娟儿称其为哥哥。在祖哥哥的带领下二个孩子经常在河边扑鱼捉虾、在村头嬉戏玩耍,有时娟儿也会被念祖带入学堂,倾听老先生的教诲,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随着慢慢长大,情窦初开的二人,早已情愫暗生。虽未指明道破,但彼此也心照不宣。
因念祖年龄较长,一表人才,家世在方圆也算显赫,王家又颇受当地百姓好评,所以早有热心的媒婆前来说媒、提亲。然而,早已心有所属的念祖,迟迟不予点头,一次次回绝了前来提亲的媒人。
见儿子迟迟没有中意之人,这可急坏了想要抱着孙子安享晚年的王老先生。一再追问下,念祖这才道出了心事。老先生听后可谓是老生开怀,因娟儿自幼在眼皮底下长大,对娟儿的人品、外貌王老先生还是比较中意的。
于是一番张罗,请来媒婆前去杜家提亲。杜老汉对王家以及念祖本人也甚是中意,因此王、杜两家很快便达成意向,结为亲家,定下了迎娶的佳期,便有了近日娟儿出嫁的一番场景……
遥望杜家,但见粉刷一新的门庭下,高高挂着一对上书大红“囍”字的灯笼,朱门正中同样张贴着一副“囍”字,门前两边的香樟树上各挂着一串数千响的红衣炮竹。
正堂内,杜老汉和数名年长的族人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一边品味着粗淡的茶水一边商议着孩子出嫁的事宜。
庭院内,忙碌了一个早晨的人们围拢在一起,年轻小伙和泼辣嫂子之间相互调笑着,惹得大家一阵哄闹。时不时有调皮的孩童窜入院内,抓起一把摆放在木桌内的糖果、花生和瓜子,然后嘻嘻哈哈的逃开了……
“来了……来了……接亲的队伍来了!”一名安排在村口等候的村民,风风火火的跑进了庭院。
大家停止了一切,在杜老汉和年长族人的带领下,走出庭院来到了门前的街道上……
不多久,阵阵的唢呐声、鞭炮的噼啪声以及孩童的欢闹声遥遥传来。遥望村口,但见一队迎亲的队伍,在凑热闹的村民围观下慢慢靠近了杜老汉家。
早有机灵的小伙,点燃了门前的两挂鞭炮。一时间,喜庆的轰鸣声渲染了整个小镇,大家的脸上都洋溢出了一股欢愉的色彩……
“吉时到……”伴随着媒人一声响亮的呼吼,身着嫁衣、头披盖头的娟儿,在母亲杜氏和兄嫂的搀扶下步步跨出门庭,踏入了装点新颖的花轿。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望着渐渐远去的花轿,杜老汉内心涌现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即为闺女未来的幸福生活感到欣喜,又为孩子的离去而感到不舍。杜老汉的老伴杜氏更是早已泣不成声了……
根据当地的风俗,娶亲当日新郎不能亲自到新娘家迎娶,一般委派媒人和族中长辈带队,具体负责与新娘家接洽。新郎只需在家中静待娶亲队伍回归,然后举行拜堂仪式……
竹林村王老先生家中,此时早已挤满了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正堂神坛上方原本供奉着的孔老夫子,早已被更换为一个三尺见方的大红“囍”字。神坛两边摆放着两根粗大的红烛,那闪烁的烛光更是点缀着喜庆的氛围。
学堂内的桌椅被并排在一起。一个系着红绸,好像眯着眼睛正在嬉笑的猪头摆放在了正中央的位置。下首放满了各种肉类、蔬菜及已经制作好的数种精美甜点。旁边一名负责照看的师傅正在笑骂着驱赶几名企图偷食的顽童。
虽已临近午时,但前来道贺之人依然络绎不绝,王家内外到处充实着噪杂的谈话声。熟客们三五成群的聚拢在一起,相互攀谈着,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王家的喜事。
太阳越来越高,吉时步步临近。然而,娶亲的队伍依然未见归来。新郎王念祖早已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了……本来还能沉住气的王老先生此时内心也开始急切起来,不时的指派晚辈前去村口查看。然而,得回的确是一次又一次的摇头。
“会不会是什么事情给耽搁了……要不……让二娃跑一趟,到河西杜家也就十多里,二娃腿脚快……”王老先生此刻也没了主意,只好接受了老村长的建议。
吉时在等待的煎熬中慢慢流失,熟客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不寻常。本来噪杂的交谈声,此刻也逐步安静了下来,大家挺着一脸疑惑的眼神悄悄的议论着……
太阳好像耐不住这种沉寂似地慢慢偏西,光芒隔着薄云刺入了遥望村头的众人眼帘……
“看!回来了……回来了……”随着一声大叫,村头斜阳余辉下一个步履慌乱的身影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河……河……死……死了……都死了……”二娃连滚带爬、一步三跌的来到跟前,瘫坐在地上。右手遥指河西的方向,发抖的嘴巴中发出语无伦次的哀号。扭曲脸孔下那双发红的眼球内更是呈现出一种极度的恐慌。
“什么……你说什么?”王念祖和村长同时紧紧抓住了二娃的臂膀。
话说,娶亲队伍在百姓们的夹道欢送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吹吹打打的离开了小镇……
坐在轿中,怀揣着喜乐的杜鹃儿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回忆着幼时与祖哥哥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盖头下那张精巧的小嘴时不时的翘起,透出一股笑意来。
突然,花轿的一阵猛顿,本来热闹的喜乐戛然而止。周围瞬时静了下来,甚至静的有点可怕。轿夫急促的呼吸声、微风吹过庄稼的“哗哗”声、路边树叶的“沙沙”声,隔着轿帘传了进来……
“啪!”一声器物掉落地上的声音传入轿中,忐忑不安的娟儿霎时被吓的一阵悸栗。
抑制住内心的惶恐,战兢兢的挑开帘角……但见,花轿前不远处的地上掉落着一把唢呐,唢呐旁两条打颤的腿在不停的抖动着。
“嗒……嗒……嗒……”随着声音渐渐临近,一匹棕黄色军马呈现在娟儿慢慢张大的瞳孔中。
但见,一名腰跨军刀、脚蹬长筒皮靴、身穿黄绿色军服、留着一撮小胡子的日本军官,狞笑着步步接近了花轿……
原来,当娶亲队伍行至涧河西岸桥头时,恰好和一队流窜至此的日军遭遇,瞬时惊呆了众人……
“娟儿,快跑!”一声大喝震醒了惊呆中的娟儿。正当此时,娶亲队伍中蹿出了一个身影,一把抓住了军马的缰绳。
大喝声不仅惊醒了娟儿,同时也惊醒了畏怯的众人,大家慌不择路四散开来……
大怒的鬼子军官,抽出军刀挥向了抓住缰绳的百姓……东岸的鬼子跨过石桥,直奔四处逃散的百姓,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屠杀,一时间枪声大作,哀嚎四起……
不知何时,本来晴朗的天空阴沉了下来……压抑的让人窒息……
清澈的河水染成了红色,血腥味弥漫了涧河两岸,美丽的古河此时却成了人间地狱。
念祖紧含热泪,抑制住内心无尽的伤痛,在湍湍流淌的河流中抱出胸口依然插着屠刀的娟儿,仰天哭啸……
狂怒、震惊、恐惧、哀伤、无奈等各种情绪侵袭着村民们的灵魂,欲哭无泪的哀号、无限的悲伤渲染着大地,使这阴沉压抑的空间更加的沉郁起来……
午夜,压抑的虚空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狂风大作、霹雳怒吼,暴风骤雨宣泄着内心的狂怒,不停的抽打着大地。本来温顺的涧河变得狂躁起来,怒涛翻滚、咆哮奔腾,巨浪犹如驰骋的千军万马顺流而下,拼命地摇撼着、怒吼着……
暴雨过后的黎明,显得格外的清新,东方裂开的薄云下点点金芒慢慢侵蚀着河面的水雾……一阵晨风吹过使本已稀薄的水雾加速了消散……
远远望去,涧河下游芦苇荡间漂浮着百余具身着黄绿色军服的尸首。一只美丽的水鸟飞过洒下一滴粪便,抖擞抖擞翅膀飞走了……
不知何时,一则神秘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
那天夜晚,暴雨来临的前夕,涧河中的各种水生物出现了怪异的一幕。水蛇不再扑捉青蛙、鱼儿不再吞食小虾,水中的各种生命纷纷聚集在涧河上游,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坝截断了河流。
随着暴雨滂沱,水位不断升高,大坝轰然从中崩裂。巨浪带着悲愤的怒吼淹没了驻扎在涧河下游的鬼子营地……
后来有人说这是河魂不满鬼子犯下的血债,指挥生灵对其的惩罚……也有人说这是杜娟儿的幽魂在为自己报仇,守护着一方百姓……更有人说娟儿化作了一只美丽的水鸟,永远栖息在了涧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