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讨饭叫花 金门羽客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只见院门外围聚着许多老幼乞丐,有的腌脏,有的憔悴,有的瘦骨嶙峋,有的衣不遮体……人头攒动,密密麻麻。不远处,仍有许多捏着碗箸的、提着叫化篮的,陆续赶来。

  其中一个瘦乞丐眼尖,一眼瞥见鳌祥公,顿时欢呼起来:“大善人出来了!大善人出来了……”

  众乞丐闻呼,仿佛春风掠过湖面,刹时起一阵波澜,纷纷向院门前围拢过来。

  鳌祥公惊诧不已:“你们这是……”

  “大善人:听说大善人今日要施舍米粥,所以大家就都赶来了,准备讨要一碗粥吃哩。”那瘦乞丐道。

  “我何时说过今日要施舍米粥?”鳌祥公迷糊一片。

  “我们明明听人说了,你却为何又说没有?”丐群里有人不满,敲碗嚷道。

  随即,附和声哗然四起,筷碗敲响,混成一片。

  胡三见状,大怒道:“我家正在十万火急的头上呢!哪有闲空来弄什么施舍。莫非你们受了谁人的唆使,前来作梗?快都散去,不然我要报官去了。”

  众乞丐闻话,胆怯怯地往后退,叽叽喳喳地噪动起来。

  其中突然有一个乞丐叫喊道:“听说鳌祥公是一位大善人,原来却是撒谎骗人的!”

  “撒的什么谎?骗的什么人?不要血口喷人!是谁说了要施舍米粥的?把他叫出来,当面对质,便知我家鳌祥公说没说了!”胡三震怒,大吼道。

  那群乞丐被责问,你望望我,我觑觑你,准备寻找出那传话的乞丐,却怎能寻到?顿时间,默然无语,鸦雀无声。

  “是我说的。”突然,从丐群里不慌不忙地挤出一个人来,蓬头垢面,拄一根柱杖,正是水阳江酒楼大吃馒头的老乞丐。

  “对!是他!昨天把馒头给我们吃的时候说的。”

  “对!给我们馒头时说的。”

  “就是他!就是他……就是他说的……”

  众乞丐觑见,兴奋不已,一个个叫嚷不停。

  胡三闻说,怒不可遏:“你这乞丐,怀的是什么鬼胎?为何无端端地来坑害好人!”

  “哈哈哈哈……”老乞丐爽朗大笑道,“你知道什么!此乃我家事也。你少要凶神恶煞,我自有话要与鳌祥公说。”

  胡三听得莫名其妙,怒气上涌,刚要责骂,却被鳌祥公止住了。

  “老人家,有什么事,还请多多指教。”鳌祥公想起两日前的奇事,好似猛然醒悟过来,慌忙揖礼道。

  “你先叫人做了这场施舍。我自和你屋里说话。”老乞丐一面说着,一面拖着柱杖,大大咧咧地走进院中来。

  青藤亦早起,准备同去码头。她早已看清老乞丐肩头上有一团白光,大约一尺来高,乃是得道的仙人,不由暗喜道:这谭氏果然有祖上殊仪呀。

  但老乞丐却未发觉青藤是何方神圣,因他仅有一千八百多年的道行,且青藤隐了道身法相,只有道行仿佛者或更高者才能窥透,所以他擦身而过,直朝屋里走去。

  鳌祥公不敢怠慢,既命胡三准备施舍事宜,随后跟去。

  胡三虽然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但只好遵照吩咐办事。青藤欢蹦乱跳地跟随他行动起来。

  ******

  鳌祥公请老乞丐进入屋内,坐了上座,然后敬了茶,作礼问道:“不知老人家有何话要对我说?”

  老乞丐蹙眉道:“你折寿三十年是小事,宛陵谭氏五百年的余庆之气被你挥霍尽了,却是大事。”

  “啊?”鳌祥公吃惊不小,“老人家,你是如何知道的?”

  “呵呵……海内谭氏,我老乞丐虽然居住在岭南清源山,但也是了如指掌。这天下谭氏共分有四大处:山东一处,中原一处,岭南一处,江南一处。

  三大处都已出现过人物,只有江南一处无有,但江南谭氏祖荫极盛,不出数年,必出人物。如今却被你……唉……如果现在不捡遗补漏,多行善事,江南谭氏必遭大难。

  我是在赶往天柱山的途中,见到此地有异相发生,因此特留残步来看,原来是此处谭氏被削掉了数百年的余庆之气。念在同宗之义,和你祖上积善不易,这才前来试探和指点你一番。”

  鳌祥公听完这番言语,直唬得冷汗嗖嗖,这时才想起谭氏一位成仙的同宗来。他慌忙鞠躬道:“老人家莫非就是岭南‘金门羽客正一先生’谭峭谭先生?”

  “呵呵呵呵……”老乞丐面露笑容,手捋银须,微微点了点头。

  原来这谭峭,乃唐末晋江人,表字景升,颇有道术,因闽王王昶拜其为师,赐号为“金门羽客正一先生”,所以天下尽闻其名。其姓在谭氏,海内相传,是以谭氏族人多有记得这位得道的同宗。

  谭峭声名红极一时,后有南唐后主李煜召其入金陵,欲赐官与财物,但先生固辞不受。后主深为感动,便又赐号“紫霄真人”,因此后世又有“谭紫霄”之说。谭峭著《化书》六卷,传布后世,最后尸解成仙,至今岭南以及南洋有其传说。

  鳌祥公见果然是正一先生,急忙跪伏在地,作揖道:“晚辈已犯下大错,再难挽回,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你不久就要弃世,你儿即将主持家事。我来试探你时,无意发现了一个女娃儿。她头顶隐约有一团金光,料必是哪一路圣仙流落红尘。若能娶了此女为媳,谭氏必定可以再续善缘,造福子孙。”正一先生道出玄机。

  鳌祥公已知自己不久离世,此时听说能得到一位佳媳,再续谭氏善缘,不禁大喜过望:“敢问先生:不知那女娃儿现在何处?”

  “便在那西门外义庄里。前日偶遇,见她印堂发黑,将有祸至,所以今日邀你速去攀了这门亲事,若是迟了,恐遭变故。”正一先生道。

  “好!我这便随先生前去。”鳌祥公深信不疑,爽朗答应。

  俗话说:事要赶早不赶晚。于是鳌祥公与正一先生匆匆走出木行来。

  ******

  木行院子外,胡三已请来十多名帮工,正在打桩拽蓬,准备架起两口大锅,熬粥施舍。

  胡三抡着铁锤兀自敲砸木撅,见鳌祥公出来,便一个不留神竟砸在脚背上,痛得他嗷嗷怪叫,扔了锤,捂了脚,金鸡独立,蹦蹦跳跳,却不妨又被一口大锅给绊倒,反扣在头上,狼狈不堪。

  众帮工和乞丐看见,一个个哈哈大笑,开心之极。

  胡三气怵怵地爬起来,咬着牙,忍着痛,迎上鳌祥公道:“祥公,要去哪里?江边堆料场上,木商们正在抢木料呢!”

  “无妨,木料都已敲了钤记,一时半会丢失不了。我有急事去去就回。”鳌祥公道。

  “有什么急事,比丢了木料还急?”

  “自然是比丢了木料还急。你不必管,先办好了这场施舍再说。”鳌祥公说过,与正一先生大步流星直奔宛陵城西门外义庄而来。

灵台志略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54598/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