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朝堂清宁
从殿中出来,王珪,蔡确,苏油三人对视一眼,都觉得自己和另外两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有些微妙滑稽。
明明是三个思想,理念,手段都毫不相干,还经常相互拆台使坏的人,表面上竟然和乐融融,合作……那个无间,真是尼玛见了鬼了。
王珪很想雄起,可问题是,苏油在京师,他自己也就政绩不断,明明一心扑在官制改革之上,却莫名其妙魁星高照,光环刷了一层又一层。
苏油这小子好像根本就不知道那些光环的价值一般,一点没有贪功独领的心思,都是推开一扇门自己却不进去,任由一干大佬打破脑袋朝里边挤。
他自己似乎只领一个首倡之功,就完全安心了一般。
蔡确私下里一再告诫自己,现在苏油圣眷正隆,人又低调,绝不是翻脸的时候。
而且只要苏油在京,我们便有阻止大苏回来的理由,这不是相公你最想要的吗?
王珪觉得蔡确充满了小心思,但是所言却也的确在点子上。
他是名义上的首相,但是底下这两个能人,好像都不大听自己的指挥,虽然自己因他们沾了不少的光,可用起来,真的不怎么舒服顺手啊……
比如月前蔡卞对自己儿子那道弹劾,他倒是弹完一拍屁股出海去了,自己这边那叫一个灰头土脸,规规矩矩去合门请罪。
宰执去合门请罪,对于宰执来说,是绝大的耻辱。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赵顼心里群臣的分量。
蔡确被斥责的次数最多,不过蔡确是厚脸皮政治家,对此不怎么上心,身段放得很软,合门那里都去过好几次了,士林讥笑怒骂,人家老蔡如清风过山岗那般淡定。
王珪是传统文人,脸皮子贼薄,这还是第一次被儿子拖累去合门谢罪,感觉天都塌了一般。
谢罪完了回去还跑祖堂去跪了一回,痛哭自己羞没了祖宗,教子无方。
倒是苏油,三天两头被赵顼召见,从来没有去过合门,最多就是殿上罚俸,君臣之间更像是在拿这个开玩笑一般。
而且他的身上还挂着勋戚女婿的牌名,偶尔还能出入后宫。
据说从乌台出来那天,赵顼曾将他引入自己的寝殿深谈!
这个传闻没有任何人证实过是真的。
但是传言本身就已经很可怕了,帝王寝殿,那是深宫!
别说外臣,就连级别低一些的中使都没这个资格!
这要是真的,苏油在帝王心里的分量,根本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
这样的人,惹他干嘛?!
蔡确也在转眼珠子。
苏油和蔡确,其实都是政治思维的动物,两人的做派在某些方面非常合拍,也完全能够相互理解,甚至……信任。
苏油和王相公不一样,王相公就是一个文人,壳子和里子都是那种。
苏油不是,苏油一直以来都把自己扮演成文人,而且还扮演得很好,甚至演成了理学一门的大擘,文、史、哲、乐、美,皆有建树。
但是蔡确知道,他仍然不是如今那种标准定义的文人。
文人的那种风骨、风雅、风度,苏油身上一点都没有,他最多只有点风趣。
然后就是会伪装,还会弄出许多能够衬托文人风骨,风雅,风度的东西,但是目的也只是士大夫们放着宝钞的皮夹子。
很多人以为会弄这些东西的人,就必定也是具备风骨,风雅,风度的人。
蔡确就不由得想要冷笑,这些,都是苏明润用来装点自己的工具,他骨子里边,还是一条工科狗!
工科狗这三个字,现在已经成了国子监一些顽固守旧的老冬烘,对皇家理工学院学子的诽谤言词。
工科,是对理学的蔑称,形容它是匠人之学;狗,其实是对皇家二字的大不敬。
但是蔡确也知道,在对国家有利,同时对苏油无害的大事上,苏油完全具备一个政治家的应有素养,绝不会为了反对政敌而反对其提出的意见,相反大家还会相互配合促进,让这件大事得以施行。
就好像今天的定计一样。
换成他自己,同样也是如此。
当然也不可不防,他和苏油都心知肚明,要是对方露出了什么破绽,那么落井下石顺手坑一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大家不是一路人,而各自夹袋里边的小伙伴们,也需要有职位容身。
其实蔡确更喜欢苏油的做事方式,苏明润管这个叫“内部矛盾”,说什么“斗争中合作,合作中斗争,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蔡确非常佩服,认为这的确是高见。
但是政事上合拍屁用没有,官事上,真是半步都退不得。
只奈何……一山不容二虎啊。
苏油的眼珠子也在转。
王珪的儿子被蔡卞弹劾,其实更苏油一点关系都没有,全是蔡京那骚货干的。
不过效果其实不错,十五还初一,王珪对大苏的打压不遗余力,不给点教训,还真以为大苏背后毫无势力,以后更得被人家随意搓圆搓扁。
蔡京也知道自己会乐见其成,因此才敢大胆操作。
说到底,王珪就是个白手套,赵顼的意见,常常通过他来传达,加上文采斐然,其实就是个御用秘书。
说起处理政事的能力,其实真不咋地。
说起宰相的胸襟度量,那更是没有。
甚至连一个合格的政客都算不上。
但是这种人常常会有一些无厘头的执拗,破坏性有时候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不管从情上还是从理上,苏油压根没有把他当做可以合作的对象。
反倒是王珪吃了教训,知道了苏油不好惹,加上两桩文化界的大事之后,王珪的态度有了些松动。
但那也只是端起碗吃了饭,出于文人面皮薄的本性,不好意思放下碗就立刻骂娘而已。
别说苏油,估计大苏都没有将他当做对手。
蔡确就有趣了,这人可以说受过自己的大恩,如今在朝堂上却处处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和苏油坚决划清界限,反倒和王珪走得更近,这并不是他不聪明。
恰恰相反,实在是太聪明。
为了国事坚定保持立场,坚决执行介甫相公的改革意图,即便那些和苏油合作的地方,也是因为陛下的交代,一个“孤臣”的牌面,抓得死死的。
皇帝对于“孤臣”,一般都是加倍的回护,尤其是在如今,朝堂上和苏油有瓜葛的人越来越多,苏油的意见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同和追随的时候,这个“孤臣”的身影,越发的醒目。
但是蔡确真的是孤臣吗?他就是底子太薄,窜升太速,支持者太少而已。
而苏油还不能那他怎么样。
国家异论相搅,真要是朝堂之上出现了整齐划一的声音,那就是皇帝不安的时候了。
但是苏油又不能让蔡确太凸显,因此他自己就更加低调,帮自己说话的人,不一定是自己的一派,这就是他给赵顼营造的印象。
的确也是,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替苏油说话,但是要说这两人都是苏油一派,赵顼只怕会笑得岔气。
因此这个界限就被模糊了,朝局就变成了第一大佬认认真真搞官制,第二大佬认认真真搞政治,第三大佬认认真真搞战略。
对这种局面,感觉最舒适人是谁?赵顼。
于是三个勾心斗角各有千秋的大滑头,开创出赵顼自上台以来,最为清宁平和的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