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好大的胆子,竟然进我辖区,当我说过的话不存在了吗?”许定怒斥一声,然后交待道:
“奉孝你速让人查清他们的藏匿之地,到时我会报给血影阁,对他们进行封杀,我不管他们什么原因,进了我的地盘都得死。”
许定早就对天下人说过,谁敢派刺客,或是哪家刺客组织的人敢进他的管辖之地,通通都视为敌人,一律灭杀。
现在君羡不在治下,估计‘绝命’高层头目发觉了这一点,所以想趁机浑水摸鱼拭一拭。
君羡是不在青州,但是走之前将调遣联络四大杀手,十方勇士的令信给了他。
君羡这么做也是本着自己刺董失败后,不至于让血影阁解散,从而销声匿迹于江湖。
“是主公,我会让人多盯着点他们的。”郭嘉回道。
做为情况部门的主宰,郭嘉还是挺喜欢跟这种小老鼠玩捉迷藏的。
许定接着问道:“对了,河内张杨什么态度?他收留了吕布,二袁没派人联络吕布一起来攻打我?”
郭嘉道:“主公张扬以境内不靖,怕西凉军从河东偷袭河内为由拒绝了二袁的邀请,至于吕布,袁绍跟袁术都没有邀他,估计也不敢邀请他。”
吕布自出武关,先跟刘表的手下干架,接着又投了袁术,然后跟袁术也不合,这才奔到并州的老朋友张杨这里。
袁家自然不会自降身份去请吕布,跟这位董卓昔日的义子搞联盟。
世家爱惜羽翼,无外呼如此。
“很好,河内明显给出了态度,这一仗就好打多了。”许定微微点头,然后站起来朝厅外走了数步,看了看天色道:
“蝗灾快起了,估计打不了多久,他们都会退兵,你让报馆继续在报纸上宣传,一定要让各州郡县,乃至各村亭都要知道此事,并且表明我们不想生战的意图。
还有在加一条,一但旱情加重,蝗灾肆虐无法控制,我许定愿意给各地支援粮食,愿意拿军粮出来救济百姓。
到时希望各地世家跟各诸侯的守军不要拒绝,更不要阻拦。”
“嘿嘿,主公此计甚妙,有了这份公告,到时各大诸侯进退为难,不管我们是否出粮都能积攒好名声,而他们要受到天下百姓的唾骂。”郭嘉不得不佩服许定,这事从年河东回来之的一,许定就一直在布局酝酿。
眼看着一天天气预测越来越准了,此时各大诸侯还在这个节骨眼组联军攻本方,实乃是失策,损失会不可估量。
面对许定继续用报纸铺天盖地的撒向自己的辖区,袁绍等人想禁,但是禁不绝。
而他们治下的百姓与一些小地主世家则充满了忧虑。
将士们对开战的情绪也不高。
家里可能遭灾,现在还要去攻打仁义无双的威海侯,这事怎么都觉得不太好。
但是战争机器一开启,不是几个人或是普通人能阻止的。
很快六部联军准备好兵马,然后分成三个方向向东攻来。
北路以公孙瓒、刘备还有步度根为主,主要进攻辽西东部、辽东属国还有辽东。
中路以袁绍跟曹操为主,主攻青州,两大诸侯分别沿黄河南北两岸进发。
南部以袁术为主,主要是进讨陶谦,发动第二次侵徐战争。
当然这也是第三次徐州会战,陶谦面临着徐州第三次被诸侯入侵的窘境。
为此陶谦老脸上写满了郁闷。
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招灾。
好像每一次都不是因为他的原因而被进攻。
当然他也没有多抱怨,因为徐州的特殊地位,袁绍、曹操之流就算没有这些理由,也会重新找借口打他。
这一点他还没有老糊涂,为此他聚集手下文武道:“我很心累,本欲兴旺徐州,让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但是曹操、袁术之流欺人太甚,屡次来犯,杀我百姓,劫我州土,坏我河道,让我与大家心力憔悴,我意准备在这次打退袁术之后将徐州交由伯康治理,希望各位能精诚团结,守好徐州。”
陶谦手下文武听了,一时议论纷纷。
看陶谦这架势,怕是要玩真的。
这几年陶谦老得太快了,时有咳血的毛病。
好在有许定治下名医华佗的徒弟樊阿经常派驻徐州帮着他调理身体,这才让他不至于加重病情。
不过让徐州之事还是太巨大了,陶谦都没跟他们商量过,现在直接就公开化的说出来。
这让他们也是极为忐忑的。
“主公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曹宏站出来说道。
其它人也道:“是呀主公,此事还需要重新在议,等打跑了袁公路在后商。”
陶谦也没有执拗这个话题,而是转口又道:“行,那就押后在提,现在我来宣布一件事,此次抵御反击袁术,还是以威海侯为主,我们为辅助,伯康派了不少良将在我徐州,一切以他的人为主,你们按他们的命令行事,不可怠慢了,更不能抵触。”
“是主公!”夏侯博等人到是没啥意见,许定的人又猛又会算计,打胜仗还得靠他们。
但是以曹豹为主的世家将领则撇撇嘴有些不满。
他们才是徐州的主人好吧,什么都听许定手下的,这还不是间接的将徐州送给了许定。
众人暗道,陶谦这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所以各自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估量着前程。
散会后,陶谦让麋竺总管钱粮,督促粮草,以免有人从中作乱动手脚。
为了应对袁术对徐州的侵扰,许定特地将安东郡太守王修调往徐州主持大局,同时辅助徐州出身的干臣严畯、薛综二人帮他。
当然还有水军将领周泰、蒋钦,以及陆军第一校尉军李乾及其部六千,同时李乾的侄子李进,若干二年级讲武堂学员。
空缺的安东郡太守由郑玄弟子程秉接替。
安排完了徐州这边,北面,许定派徐庶为军师,辅助邢颙、步骘、诸葛瑾等一批东莱学院高年级学子为参军录事。
军队主要为第三校尉军、第七校尉军、第十校尉军、归义军为主,辅助水军鲁肃部,新倭军步军团。
将领太史慈、李典、黄忠、韩当、张燕、田宇、杜长、鲁肃、孙轻、王当、蹋顿、苏仆延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