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抬头看着洞顶,看到箭簇深入岩石寸许,对叶浪说道:“民间传说中三国诸葛亮发明了一种连弩,可以连发十支箭,书上记载名称叫元戎弩。我曾经考察过不少古战场废墟,也见过这种弓弩的实体发掘物,还专门找了材料复原了这种武器,结论是:历史上不存在连发弓弩。十连发的意思是同时发出十支箭,不是一支接一支地发出。这武器如果真能像机关枪一样十连发,将是冷兵器时代的恐怖事件,它完全可以扭转一场战争胜败,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当年我曾写文章发表意见,为此还与不少同行和前辈闹过争议,被我的导师批评了。”
叶浪嘴硬说道:“我这宝贝是少数民族僰人兄弟发明的,诸葛亮不是七擒孟获嘛,这说不定应该是孟弩,孟获刚被擒住,就放一支箭逃跑,再被擒住再放一支……”
李教授说你拿一支箭出来,在箭匣底部试试看,是不是有磁性,这是为了固定箭道角度,又可以防止箭支滑落。僰人对铁器的技术掌握有限,别忘了这里是巴蜀地带,孔明在这一带的影响巨大,僰人得到诸葛连弩很方便。
叶浪抽出一支箭来实验了一下,果然可以吸住,伸着舌头不得不佩服李教授的专业知识。
李教授转头看着韶仪笑道:“李广射虎”就是这件事后,我的导师开玩笑给我起的外号,说我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着就感慨道:“我们这个专业有点像古代的师傅带徒弟,师徒常年在一起,感情很深,我本名叫李光,老师逝世之后为了作个纪念,就改叫李广这个名字。”
叶浪把弩箭收好,就说看我诸葛神弩开路,就攀缘到上方,朝吊桥方向爬去,韶仪几人赶忙跟上。众人爬了一会,张璟突然停了一下,说看那些俑人。
韶仪望见俑人已经不在石台上跳舞了,都在贴近墙壁的地方密密麻麻地站着,还是垂着肩膀的姿势,一动不动的有点瘆人。韶仪抬头看看李教授,发现对方也在看着他,眼里有一丝偷看被发现的惊慌一闪而过,转瞬就恢复了老学究的常态,他问韶仪说:“这是不是你说的什么……地籁?”
韶仪不好意思地笑了,张璟以为他知道更多,就鼓励地看着他,希望他在老师面前多多发言。韶仪不好退却,就说道:“刚才是火光冒起来之后,我们才看见俑人出现在石头上移动,没有火之前,我们在石台上没有见到它们。说明是与这些火光有关系,燃烧带动空气流动,俑人是不是捕捉到信息,然后就才开始动起来?”
郑南不知道韶仪遇到过人俑音乐的经历,就说道:“这玩意说不定连耳朵都是个摆设,哪里还懂什么空气流动,地籁的。”说着就拿火把末端敲了一下韶仪挂在胸前的青铜鼓,发动一声低沉的“铿”——
韶仪心头跟着一震,感觉要糟,连忙把鼓底翻过来盖到自己肚子上,又对着岩壁按住把声音消除。韶仪趴在岩壁不敢动,直到铜鼓完全停下,才低头看看下方,洞底的俑人全部调转了身体,正仰着头看着鼓声的方向。
众人像壁虎一样贴在墙壁上,大气也不敢出,过了良久,韶仪感觉手臂发麻,见人俑没有动静,就示意大家向上爬去。李教授用眼神警告郑南的冒失,后者吓得吐着舌头,朝着张璟傻笑。
叶浪第一个爬到吊桥上方,双手扒着洞壁的树根,踩着那根鸡蛋粗细的藤条试探轻重。韶仪站在正下方,抬头看到编织吊桥的藤条质地非常结实,扶手和底部都结着密密的菱形网眼,不禁感慨这种植物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如果是人工编的话是怎么培植出来的。
韶仪告诉叶浪说:“你先别上去,我拿鱼叉戳一下看看,不懂这桥朽了没有。”说着就把鱼叉伸到网眼里捅进去,韶仪感觉菱形的网眼突然收紧了,就握住鱼叉的把手猛地向下一拉,无意中手指触动了鱼叉开关,鱼箭射了出去,扶手上的藤条像鞭子一样敏捷地抽了过来,捕获了射出去的箭枝。
韶仪手腕也被藤条缠住,此时整个吊桥像麻花一样翻滚着卷起来,他还没来得及发出呼救声,就被藤条拖过去,脱离洞壁吊在了半空。
叶浪站在上方,隔着吊桥看到这个情形,以为韶仪失足踏空了,就对他大叫道:“快扔绳子上来!”
韶仪右手抽动身上卷着的绳子,把8字扣甩到绳端,扔到叶浪的方向。叶浪接住绳子,把扣子扣到洞壁树根上,又在自己腰上裹了几圈,让韶仪放手,就开始拉扯,绳子纹丝不动,还被慢慢拖了回去。
韶仪说你他妈再拉就勒死我了,右手举起那把僰人弯刀,死命地砍那些藤蔓,谁知这些枝蔓像铁一样硬,砍上去只留下浅浅的印子。
眼看着韶仪身在半空,像个被老鼠夹子夹住的青蛙一样,挂在空中一边扭动,一边被这种大麻花一寸一寸地绞进去,那些网眼夹住东西之后,变得像剪刀口一样恐怖,看到坚固的金属鱼叉都被夹扁了,发出一阵清脆的踩易拉罐的声音。众人看得毛骨悚然,李教授在边上颤声说道:“你……快砍手指,砍左手,看手臂,闭上眼睛砍。”
韶仪痛得满脸是泪,心里想砍了手指我还怎么打鼓,怎么还让我越砍越多了,此时嘴里已经说不出话,张璟在旁边看得脸都白了,转头看到紧张地咬着嘴唇的郑南,从他手里抢过火把,灵机一动说拿这个烧,将火把扔了过去。
韶仪接过火把,吊桥上翘起的藤蔓像蛇头一样纷纷避让,韶仪什么也顾不上了,拿着火把朝手上捅去,这些藤条剪刀口立刻张开了锁扣。
他脱身之后落到半空被绳子拉住,又晃荡着向洞壁撞去,谁知道铜鼓挂在身上,撞在岩石上,发出嗡嗡的金属沙哑的声音,韶仪隐约听到俑人发出野兽的低吼声,朝身后一看,人俑们伸展双手,正在向洞壁上爬来。
韶仪见状吓得魂都没了,赶紧息了鼓,拼命地向上爬,左手完全没有知觉,更别说用力了,只好一只手抓着树根,连抓带牙咬地才回到刚才的地方,韶仪站稳脚跟,抱着左手不住地喘息,浑身上下狼狈不堪,头发也被烧焦了,满脸黑灰,胸前挂着铜鼓不住起伏。
叶浪急忙从上面爬过来,见他全须全尾的,只是模样滑稽,就笑道:老哥你这个造型跟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似的,是不是想那个给你三颗痣的人了?
韶仪没力气开玩笑,勾着头看到鼓声停了之后,那些人俑就跟着没了动静。咬牙把左手从怀里抽出来,手背肿得像只紫黑色的馒头,看起来都变形了。
张璟说你动动手指,韶仪翘了一下手指,看到小指反方向翻了过去,只有拇指和无名指还能动弹。张璟说有可能是骨折,郑南在边上用小刀削了几根树枝下来,递给张璟用布条给他做了简单固定,然后包扎起来。
韶仪低头摸着鼓面上的九条细纹,向李教授问道:“您之前说的僰人王城叫九丝城,当年发掘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吊桥机关?这些树藤是动物还是植物,好像有眼睛似的,发的鱼枪速度那么快都能被捕获。”
李教授沉思了一下,说僰人依山建成的九丝城早被明军攻破,几经改造之后又经变迁,大王宫的城墙宫殿原址上只挖出一片焦土。民间传说里,说这个九丝城得名是因为需要九两蚕丝,才能围绕王城一周。
“除了几块看不清字迹的平蛮碑,考古队在遗迹下面的土里发掘出了当年的王城粮仓,有大量烧焦的“九丝糊米”出土,应该是僰人见到大势已去,自己放火烧毁的。并没有这些吊桥的痕迹。”
叶浪是北方人,从未见过蚕丝,就说道:“这僰人也太小气,建个城吧,才用九两蚕丝就好意思说出来显摆,再说这里又不是江南,哪里有人养蚕。”
张璟闻言笑道:“你真是……蜀锦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你也不知道吗?发明养蚕技术的螺祖出生地就在今天四川一带,他们是蜀人的祖先,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呢。”
李教授说道:“张璟说的也是一种可能,不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确实有一个上有大眼睛,下有蜷屈身体的象形文字。解读出来是个象形字,释作“蜀”字,蜀,葵中蚕也。这种蜀与蚕的外形相似,都是吐丝虫类,古人说蜀是一种毒蛇一样的害虫,“人见蜀则毛起”,这可能是一种有毒性的野蚕。古蜀国把这种蜀作为图腾来崇拜,并且作为国名,三星堆里出土的那具著名青铜面具,据推测就是这种大眼睛的野蚕的图腾象征。”
韶仪想到之前张璟说这里名叫辣子山,上面全是毛辣子,小时候见过一种可怕的彩色带眼睛的毛喇子,碰到身上巨痒无比,或许就是这种毒蚕也未尝不是。想到这里就朝张璟望了一眼,张璟也在忧心忡忡地看着他,说大家要早点找到路出去,万一骨折伤口发炎,耽误治疗就情况不妙。
众人不敢再去吊桥,下面又有一群时死时活的人俑虎视眈眈,都在踟蹰不定。
李教授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在九丝王城遗址的下方,有个位置出现明显的地磁异常现象,另外旧址上除了后建各时期的民居建筑,还有一片植被异常繁茂,已经与原始森林无异,当年老师很奇怪这些野生次生林是怎么长出来的,让我们把突然挖回去,在上面养花做实验,这些地方现在统一规划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一土一木都不能动的。
大家不知这些地磁又是怎么回事,李教授抬手看下手表,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是上午10点多,这里又没有阳光食物补给,人的体力会越来越差,累久了脑子也会出问题,大家先到那个悬棺后面的洞里休息一刻钟,吃点东西补充体力。
几人看着脚下,一言不发地坐到那个首领悬棺后的狭洞里,叶浪和郑南把猴肉拿出来切着吃,李教授和张璟坐在一边沉思。韶仪抱着手感觉一阵疲倦,他习惯白天睡觉,感觉此时困得天灵盖要翻了,几乎刚坐下就睡着了,很快进入了梦乡。
韶仪恍恍惚惚中又进了一个山洞,四周全是水,那些人俑们面向着他,垂着肩膀,还是那种高低不同的站位,奇怪的是韶仪一点也没觉得害怕,还故意用手把波浪推向人俑,人俑们喜笑颜开,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那个最小的婴儿俑人像是乡间孩子走亲戚的习俗一样,怀里抱着一枝辟邪的桃花。自己像是置身田园诗里一样,天上落下无数花瓣,奇妙的音乐充斥在宇宙间,他伸手拉着人俑加入他们的舞乐,周身洋溢着无声无息的快乐,就像先民的祭祀舞蹈那样。
突然此时,一阵尖锐刺耳的笛声传来,人俑们全部变了脸色,露出失望而怨毒的表情,身上现出青黑色的水印尸斑,张开嘴巴露出黑色的口腔,龇着牙朝韶仪扑来。韶仪想挣脱手逃跑,手指却被死死地抓住,他绝望地发出一阵长啸,看到眼前出现的古谱上的符号,围绕在他眼前打着转,争先恐后地涌进他的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