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九笑道:“早上天气好,睡觉浪费,我去弄点早餐。”
顾看着韶仪说道:“不管哪种祭祀手段,目的不过都是天、地、人、祖先的交流,最早是远古时期部落公共的活动,后来才沦为统治者的工具。”
在各种文明的早期,充当祭司的人都只是交流的媒介,后来私有制出现,统治权和祭司权力发生矛盾,这时候统治者利用权力,让自己逐渐变成神的化身。
说完就带韶仪走到楼下的地下室,韶仪看到隔壁有个玻璃屋,里面是个带投影布的放映室。
靠墙的橱柜里放着各种耳朵特征大得明显的雕塑和画像,除了老子和佛像之外,韶仪认得的还有抱着竖琴的阿波罗,长着羊头吹排箫的潘神,还有那个耳垂长在上面的咕嘟客。
韶仪知道世界上存在过很多美妙的声音和音乐,因为无法用乐谱记录,以至失传于世,但是眼睛看到的东西更是过眼云烟,如白驹过隙,古人纵有丹青之妙,也不能完全真实地记录美景,只能用文字和图画来写意。
韶仪把感慨告诉顾,又接着说道:“西方那些油画好歹有写实的部分,人体漂漂亮亮的充满神气,中国那些山水画都是灰蒙蒙的,要是也有那么多色彩斑斓的记忆就好了。”
顾接口说道:“刚才墙上的那些面具,包括秦始皇兵马俑,以前肯定也是彩色的,只是早已脱落了。所以那些夸张的傩戏面具,虽然造型离奇,反而和古人看到的差别不大。”
韶仪看过小丑面具和这些傩戏面具的恐怖片,这些僵硬夸张的面具非常吓人,像是传说中那些又蠢又坏吃小孩的癫疯子,实在想不懂古人做这种东西什么意图。就问说如果是为了留住记忆,为什么不选一点正常好看的人类。
顾笑道:“这些图腾有的表达祖先崇拜,有的器官崇拜,有的是天神崇拜,当然不能和普通人类长得一样。”
还有很多是用来吓唬妖魔鬼怪的,就像抓鬼的钟馗很丑陋一样。外面挂的那些吓人的傩戏面具,最早源于黄帝驱傩的部落仪式,传说黄帝有个很丑却贤惠的老婆叫嫫母,被封为“方相氏”,这名字本身就是容貌吓人的意思,于是黄帝用她的相貌来吓走鬼怪。
傩这个字本身又可能源自眼睛崇拜,也是凤凰崇拜,传闻最早制作面具举行仪式的是一个商朝的王子,是纪念父亲亡魂的仪式,面具让祭祀仪式的角色多起来,而且容易保存和流传,傩戏从黄河流域一直发展到长江流域,嫩江流域,带到韩国和日本。
后来傩戏内容都有了更多娱乐性走向民间,和各地的风俗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地方傩戏,有上百种之多,后来傩戏在中原地区渐渐消失,只在西南地区还很繁盛,现在贵州一些地方仍然每年举行这样的活动。
韶仪摸着手边潘神的雕塑羊角,说道:“你是说这种傩戏是眼睛神学和声音神学的集合了,这样确实可以把祖先的生活状态直观流传下来,不过看起来这几千年的隔阂不是一般的大。”
顾秉三笑道:“远古人类是直接生活在自然中的,生物感官要比现代人发达,所以我们不能理解这些仪式,不过只要这种仪式的原理没怎么变的话,从这些戏里还能看到古人的那种原始的思维。”
韶仪心里想姚广孝可不是原始的思维,那是多少年的运筹帷幄,苦心孤诣的等待,又经过腥风血雨才成就了这个人。
韶仪转念说道:“按照原始思维方式,既然有仪式,就会有反过来的仪式,有诅咒就有反诅咒。您爷爷启动这种仪式,让咕嘟客攻击日本鬼子。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反过来的仪式,把这个诅咒解除掉?”
顾坐到沙发上,苦笑道:“仪式是有的,不过有时间限制,而且需要将那些出动的咕嘟客收回来。我想过其中的道理……这有点像庄子讲的一个故事,古时有种神物叫浑沌,没有五官七窍,是一种无知无觉的存在,后来有人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然后日凿一窍,七日之后浑沌开了七窍,同时也就死掉了。”
我想驱使咕嘟客作战这样的事,就像开凿浑沌的七窍一样,让他有了知觉,而人的自身也会受到某种反噬。
人可以学习,从无知到知道,但是不能从知道回到无知,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除非……他真的疯了。
韶仪心里琢磨着这种所谓的知与不知,就听他继续说道:“等爷爷后来回到黄河崖边的时候,咕嘟客和战士尸体都不见了,他找妹妹无果,又费了不少功夫找到那支日本盗墓的小队,暗中跟着那个鸟居龙藏队长去了东北,在防水部队,就是那个731部队,看见咕嘟客都已经死亡,被他们用来做研究,这支部队的防备极其森严,他没有办法,就回到老家找他的爷爷想办法。”
韶仪聚精会神地听着,顾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这位太爷爷之前去日本做一件事,所以与孙子分开。当时他刚从日本回国,心情非常不好,又听到孙子中了诅咒,孙女失散的消息,一急之下,就得了中风,他知道已经不可能找到咕嘟客做反仪式,就留下一条信息给孙子,姚广孝是唯一一个逃脱这个诅咒的人。”
韶仪诧异道:“你们桃花源记里的人不是一向……与世隔绝的吗,在那种战争年代,一个老人,还能随意往来日本的?”
这时阿九端了早餐放到桌上,抿着酒窝笑道:“二位爷,小的伺候早餐来了。”
韶仪连忙道谢就吃起来,顾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走进玻璃屋,打开投影和电脑,然后播放出一份文件,把画面定在一张古旧的纸片上。
韶仪看着红点指着树形图上方框里的一个名字,惊讶地读出来:汪xx?
顾皱着眉头,露出一种复杂难解的表情,最后露出无奈的微笑,说道:“他的先祖本是我族中人,元朝末年跟随汪大渊,从婺源搬迁出去,后来虽然相认,他们还是依照祖训,继续保留了汪姓。”
韶仪吃了一惊,不知道说什么,半晌才回过神来,说道:“你这位太爷爷去日本,也是去做汉奸……顾问?”
顾又对着电脑打开一份文件,投影上显出一些黑白的老照片和当时的报纸。
他一边播放着这些资料,一边说道:“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接连胜利,继上海南京之后,广州、武汉重镇都相继沦陷,倭国一边武力侵略,一边是以近卫内阁的名义发表了三次“近卫声明”,对当时的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汪与老蒋向来有矛盾,在38年年末离开重庆政府,随后发表响应招降的公开信,即是史上的艳电声明。
消息传出之后,举国哗然。
太爷爷早在汪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的时候,参与过营救工作,对族人夸他是人中龙凤,青年翘楚,汪本人对太爷爷也很尊敬。
他听到这个新闻,决定带上孙子孙女去劝阻他,希望他看在祖宗后代份上能够悬崖勒马。
一开始听说他在当时的满洲,祖孙三人到了东北,路上去祭拜箕子墓,发现被日本人盗发,于是一路跟踪,半途看到伪满洲的新闻,说汪到了上海“组建新政府”,于是太爷爷决定自己去上海找他,让孙子继续跟踪这支小队。
太爷爷到上海找到他,后者正准备出发去日本谈判,太爷爷跟着他不放,晓以民族大义,先辈祖训。他只说自己决心已定,见他跟去日本,一路也没有难为他,反而说让太爷爷看看倭国工业的领先程度,就明白自己的忍辱负重苦心。
韶仪瞠目结舌地听着这些故事,心想这越扯越没边了,脸上也现出顾秉三脸上的那种复杂表情。
看到阿九在电脑上翻看那些家谱,就打趣说道:“这名字不好,既然祖上是以汪洋大海为姓,他偏偏又要去学只鸟去填海,这不是把自己给埋了?”
阿九头也不抬地说道:“他给自己起这个笔名,是觉得自己韧性不够,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后来果然禁不起……”
顾站起身,叹息说道:“太爷爷为什么去找他,不仅因为他是同族叔辈可以倚老卖老,而是……他们可能和那个缁衣会有一点关系。”
这事我只听过一星半点,太爷爷介绍刚出狱的汪给一位老朋友,就是清末著名的纵横家王闿运,这个人是船山学院的山长,据说身后就是神秘的缁衣会。
汪和王闿运的学生杨度一起留学日本,他们一人选择参加革命,一人选择做袁世凯的国师,想不到后来竟然殊途同归,都走上被人唾骂的道路。
韶仪听得头都大了,他自幼听爷爷讲过一些民国典故,就笑着说袁大头死前喊什么杨度误我!看来他这国师当得比姚广孝差远了。
又盯着一脸英武之气的青年相片看了一会,对阿九说道:“别的且不说,你们家这些男人一个个长得,不是一般的帅啊。”
顾抬头看着韶仪说道:“我是突然想起缁衣会这档子事,所以讲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给你听,这个组织轻易不会出现,更不会轻易放弃,你如果下次遇到,立即逃跑,跑不掉就报警躲起来。”
韶仪想开玩笑,说自己也没有做汉奸的二大爷,不用担心这些,话到嘴边又吞回去,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低头看到桌子上放了不少资料,薄厚新旧摞在一起,暗叹他们几代人因此付出的心血,这柄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真是要命,还不如不知道,比较起整天担惊受怕,无知无觉地死掉算是件幸福的事情。
韶仪把桌子收拾好,说不如趁早上去海边逛逛,一会再去其他地方。
三人走到海边,时间还早,沙滩上没什么人,远处海面上腾起朦朦雾气,一群白色海鸟在水面上徜徉,顾沿着沙滩慢跑。
韶仪卷起裤腿站在冰冷的水里,一会又到黑色砂石间去找贝壳。
阿九从岸边的大石头上朝他走过来,裹着衣服,冷得直发抖,韶仪看到她的眼神看起来非常遥远,迎着海风对他喊道:你——要——帮三哥,别人帮不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