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感同身受”、“感同身受”,要想“感同”的话,真的是只有遭受了跟你要安慰的人同等的磨难,你才能真正的与你要安慰的人有着相似的心理感受,才能真正的理解你要安慰的人在那种情况下所怀有的心情,进而才能更好的“感同身受”。然而,像知远这样的人,已经过去的这小半辈子都一直过得没有什么真正的忧虑,虽然他从来都没有什么追求,从来都没有想过什么以后的事,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知远这十几年来一直都过得风平浪静、没灾没难。原本自从上次与家里父母闹过那一次的矛盾之后,知远就一直在心里觉得自己才是生活中身边见到的人里过得最惨的那一个,毕竟自己的父母都是从来压根就没平等的看待过他,不在意他的感受,还有什么比这更惨的呢?
然而,经过这一次与杨凝的见面之后。。知远才第一次的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吃喝无忧、手脚健全,生活可以独立自主的人,无论是处在一种在什么样处境里,都是永远没有资格谈论自己有多惨的人,就算你自己的生活再不顺心,摆在你自己面前的困难再怎么艰难险阻,你也终究还是一个可以在主观上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人,在生活中,永远都有比你的处境要更为凄惨的人。相比于那些因为种种意外,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事故造成身体残疾的人来说,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有重新开始的资本,未来是打拼出来的,就是因为你有手有脚,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你才永远都没资格说自己过得有多惨。不要因为不服气,就抬杠故意去说什么残疾人也可以“身残志坚”。说什么就算是身体残缺,也一样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像正常人一样打拼,然后就因为这个而否定掉他们在前进道路上所遭遇的困难与正常人所遭遇的困难之间的差距,就因为这个而认为生活的压力分担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样的。的确,生活中确实是有很多像“史铁生”、“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即便是瘫在床上,也要用手中的笔与生活做斗争的人,但是你一个正常的、四肢健全的人,就真的能因此而厚颜无耻的表示,你在奋斗的道路上跟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一样大的吗?这是不可能的。
这样想着,知远便仿佛在眼前看到了当年刚刚遭遇劫难的杨凝在面对生活压力时,那副孤单、难受和无助的样子,毕竟无论父母再怎么样照顾她,都不可能替代她去承受当时的痛苦和折磨。过程的家原本她是一个健康的人,就算是平凡到了扔进人群里都找不着,但是她至少不是人们眼中的“异类”,而现在呢?当她出门的时候,恐怕所有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盯着她看,这种眼神中所包含的意思,不是那种欣赏优秀的人时产生的羡慕之类的神情,而是那种在看“异类”的眼神,那种眼神仿佛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她――她跟别人不一样,她是个“异类”……这种感觉真的很折磨人,尤其是在学校里,在外面大街上的时候,过路的人们因为时间、关系和成熟程度,就算是盯着她看,也至少不会有什么过分的举动或言辞,但是在学校里就不一样了,接触的久了,总会有一些学生因为态度上的满不在乎而说出一些伤人的话,又或者是逐渐的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总之,就是很折磨心态,一个人最害怕的其实不是孤独,而是这种“你与别人不一样”的突兀感,这种无形之中仿佛所有人都在盯着你看的心里感觉就像是横亘在这些因为劫难而身患残疾的人心头的大山,只要跨不过去,这辈子终究是难以轻松。
…。
就这样,知远在杨凝讲述完自己的经历之后沉默了良久,才终于对杨凝说道:“……那当时那时候……一定挺不好过的吧……我能想到那种感觉……”杨凝听到知远说出这样一句话,登时有些惊讶,原本她也以为知远会憋半天,憋出来一句公式化的对她进行鼓励或者安慰的话。这么多年以来,她早就已经听习惯了,也已经听够了各种安慰她的话,似乎所有见到她的人都会站在那儿不痛不痒的对她说一句“一定要加油啊”、“坚持下去。。会好起来的”,又或者是“有什么难受的就多跟我们聊聊”之类的自以为很安慰人,实际上却只是在安慰自己,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的话,但是还真的没有人像知远刚才所说的那句话一样,想到,也理解到她的辛苦,似乎所有的人都在担心提起以前的那些事会让她心里难受。但是殊不知,这些事情无论提与不提,它都已经发生了,也都已经过去了,杨凝现在所需要的,并不是那样“逃避式的鼓励”,她所需要的,正是真正的跟人一起直面过去,真正的被人用像对待普通人一样的方式去对待。
杨凝有些欣慰,又有点感动的笑了笑,这回反倒是换成了她犹豫了半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良久。过程的家她才一边东张西望,一边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对知远说道:“谢谢……是挺不容易的……不过反正都过去了……谢谢……”说着,杨凝便似乎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似的,眼泪不由自主的从眼角中流出,又是低着头,又是扶着额头,咬着牙压抑着不让自己哭出来,最终,她带着哭腔似的叹息一声,径直靠在轮椅的靠背上,一只手弯曲着撑在扶手上挡在自己的鼻子前,对知远说道:“真的……到现在为止一年半,快两年了……所有的人都在怕在我面前提起以前的事,所有的人都在鼓励我,让我好好加油,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好好干以后一样出人头地,可是他们想过没有,我真的很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