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中山流民(二)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公子羽在听到他的口音之后,就确认了他是中山人,自然也就没了戒备心。

  易师却不这么认为,他手握七国长歌台,对细作、奸细这样的事情很是敏感。虽然说现在的公子羽还远没有达到要安排细作的价值,但小心一些总没错的。

  易师仍然板着脸,问道:“你是中山哪里人?氏为何?名为何?为何会找到此地?”

  这名憨厚的男子,先对易师行了一个标准的中山礼后,一五一十道:“小的中山苦陉人,乃是中山卫氏一族人!名彘!……”

  卫氏是中山的大氏族,中山武公复国之后,拿下苦陉,便是把中山国几大家族的各大分支迁往新地,这是用氏族的力量来巩固领土。所以苦陉是有卫氏一族的人的。

  卫彘说得没有一点疏漏,至于他是怎么到达滕国九霄宫来的,这还得从魏大夫李悝治理中山说起。

  李悝是战国初期最具代表性的法家人物。

  魏文侯夺得中山之后,封太子击于中山,派乐羊驻守中山,派李悝治理中山。

  也就是说,中山实际上已经是太子击的封国,乐羊以武压中山,李悝用法治理中山。

  李悝在中山推行法度,使中山人守法的同时,也肩负收中山赋税的任务。

  这一点要说明一下,魏文侯封太子击在中山,是出于巩固太子击的储君之位,并不是说整个中山都是太子击的食邑。名义上是太子击的封地,实际上,中山每年的赋税都有李悝收缴,而后归于魏国。

  李悝推行法度,在中山的每个城邑都制定了比较严苛的律法。为什么要用严苛这个词呢?因为对中山民众来说,魏法是有明文规定的,这让习惯的中山国君和贵族世家的口头法度的中山人来说,这是非常之严苛的!

  站在比较公正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其实李悝法制中山,对于中山来说,是有利的。

  公子羽之前在国策中就有这么一个提议,中山武公考虑到贵族阶级反抗比较强烈的原因,所以就把公子羽的提议给搁置了。

  中山战败之后,中山贵族已是人丁凋零,原来很多大氏族在这场灭国之战后,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所以李悝再来推行法度,反抗的声音有,但总不至于激起民变。

  这无疑是帮了公子羽一个大忙,公子羽对此并没有什么怨恨。

  卫彘是苦陉卫氏的族长,他对法度虽然抵触,但迫于生存,他不得不接受下来。

  这不是他跳出中山的原因,他跳出中山的原因,还得说道苦陉县令季陌这里。

  魏国夺下中山之后,大多都换了地方官员。因为这些官员大多都是中山氏族子弟,让他们继续管理地方,是不利于魏国在中山的统治的。

  可这个季陌不一样,他不是氏族子弟,没有后台,而且比较了解苦陉的情况。

  季陌在一番表明对魏国的忠心之后,李悝最终同意让季陌担任苦陉县令。

  季陌这个人公子羽在了解不过了,这个人尸位素餐,为了中饱私囊无所不用其极,大肆收刮民脂民膏,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忠不忠心的,谁能让他继续发财,他就忠于谁。

  李悝收赋税和中山收赋税方法大致相同,都是先定下赋税的量,而后把任务分配给每位县令,他们再规定的时间,把定下的量筹齐就好。

  季陌是个人才,是个收刮庶民的人才。

  他在任上三年,把苦陉弄得是民生载道,苦陉庶民是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这个季陌却是相当会拍马屁的一个人,他经常和驻守在苦陉的魏将勾搭在一起,有钱打钱一起赚。

  苦陉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便在卫彘的带领下,激起了一场民变。

  民变震动了整个苦陉,治理中山的李悝也发现事情的关键。

  季陌见事情败露,直接把收刮到的钱帛交到李悝的手上。

  当时他还洋洋得意地说:大人今年下的赋税任务,下官提前完成了。

  那模样,像是再说,我提前完成任务,你应该给我封官才对。

  李悝闻言,大怒,骂其鱼肉百姓,激起民变,后便把季陌革职了。

  季陌虽然得到了严办,但是带领民众起变的卫彘是绝不会得到李悝的宽容的。

  李悝不是中山人,他不想考虑中山人的是是非非,不管是谁对谁错,犯法必须严惩。

  所以,卫彘便成了魏军追杀的对象。

  好在卫彘在苦陉还有很多民众支持,在一干中山人的帮助下,卫彘这才得以逃出中山。

  卫彘作为卫氏苦陉分支的家主,他曾听族中长老谈起过公子羽逃出中山的到别国避难的事情。但也是他这样的身份,让他没有资格知道更详细的消息。

  卫彘一家老小还在苦陉,他是不甘心这么离去的。

  公子羽没有跟中山贵族逃到太行山,据他猜测,公子羽一定是在外有所图谋。图谋无非就是复国。

  不甘心的卫彘,逃到齐国之后,一路追寻公子羽的消息。

  最后,还是在临淄城外的一间连绵十里的大酒肆中愚见了一个年轻的好心人,这人说知道公子羽的一些消息,便让他来滕国谷翠山。

  而且那名年轻人还特意交代,不要在四处打探公子羽的行踪,也不要与人提起,他曾经来到酒肆过。

  公子羽听到这里,是深吸了一口气。他和易师对视一眼后,二人届时计从心来的感觉。

  项子冥很感性,听到这里,就开始同情卫彘的遭遇了。

  项子冥对卫彘道:“这位就是公子羽!”

  卫彘闻言,大急,起身欲对公子羽行礼。

  公子羽连忙将其制止住,后道:“你身上还有伤,就不必行大礼了!你先在九霄宫静养,其他的事情不必担心!”

  公子羽安慰完卫彘,给易师使了一个眼神,怎么叫他出去商讨一下。

  易师起身,正准备离开之时,卫彘一把抓住易师的手,而后看向公子羽二人,含着泪水,咬着牙道:“公子、大人!你们一定要救救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山百姓啊!”

  公子羽长叹一声,而后郑重道:“卫氏老伯!你放心!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中山人,把属于我们的全都夺回来的!”

  这是公子羽对中山民众的承诺,是对中山的给予他这个公子身份的承诺。

  前路再艰险,他都要走下去。

  这是他的责任,这是他公子的义务。

  作为公子,不应该只享受着公子的特权而不尽公子之事。

  中山国灭,他作为中山公子,不管他有没有这个能力,他都应该复国。

  “呼!”公子羽仰望星空,45度角虽然很非主流,但这样的角度也避免了没有必要的懦弱。

  公子羽的重情重义,也注定他在很多时候都容易被外物感伤。

  李悝以法治理中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对中山有利的,但亡国之人究竟还是亡国之人,你别想期望胜利者会对亡国之人有太多的仁慈。

  在后世,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人家帮你打开了国门,从每种意义上来说,是有利的地方,但有利并不能掩盖他们以胜利者的身份在本不属于他们的领土上胡作非为的罪行!

  掩盖不了!

  “公子……”易师轻叹,卫彘之事,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山民众在魏国统治下的艰难处境。易师心中感触也很大,但他毕竟年过半百了,这样的伤感他早已变得麻木。因为他明白,伤感、悲伤都是没有必要的情绪,这改变不了什么。

  公子羽看向易师时,脸上已有淡淡的微笑。

  公子羽道:“卫彘来滕,倒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易师点头,后道:“我们可以在中山积攒复国的力量!”

  “所以,易老!中山民众和我们必须取得联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聚集更多的力量!联系中山民众的人选,易老可有安排?”公子羽问道。

  易师摇了摇头,解释道:“从九霄宫派人,目前没有合适的人选!七国长歌台目前正是发展的关键阶段,几乎每一国的长歌台都在向我要人!”

  易师很是无奈,九霄宫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委以重任的年轻人,除了派往七国长歌台,其余的都已战死,河丘狼骑是河丘一族所有的有生力量,现在仅剩十二人,那场灭国之战的惨烈程度不必多谈。

  河丘一族除了那些已经年迈的老人,就只有妇孺了。

  九霄宫的学堂中,最大的孩子也不过十二岁。从这些有限的人数中,挑选出一名细作之才,这实在困难。

  公子羽知道易师的难处,只得叹息道:“这个人就从我的学堂里选吧!这等年纪,就要肩负这么大的责任,唉!是我无能啊!”

  “公子不必自责,身为中山人,就该学会面对困境!”易师安慰道。

  

  

战国第一公子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398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