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有一条河,名字叫“无夏河”,但凡是这条河每年夏天水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线上,那么这就意味着整个夏天都不会干旱,也不会出现暴热的天气,而且气候会极为贴合相应的时节。这条河虽然算不上宽敞,但是弯弯绕绕的直通上千公里之外的高晋。
在几十年前,这里还一直通着船,货船从这里出发到高晋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但是如果要从高晋回来,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行,而且回来的时候,是需要人力拖着一步步走回来。
后来由于大兴土木和工业,这条河也不知道怎么了,就被停止通船了,而且也被污染的相当严重,整个河水都是黑乎乎的,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拿个拖把蘸一下河里的水,拎到岸上都能写毛笔字。
沿着河岸曾经居住着很多的人家,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商铺,不过全部都是平房,而且房屋的占地面积都很小,甚至有一家五口人挤在十几平的房子里。当这个城市开始兴起盖四层楼的单元房时,大部分人家都选择离开了这里。
后来,据说有一个富商一口气签下了沿河一段将近7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启动了一项叫做《大明湾》的计划书,打算沿河一带全部拆除,并建立起新的商业区、住宅区,希望建造一个城中城。
之所以管这个计划叫做“大明湾”,那是因为这个富商知道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而且也认为当这个工程开始实施之后,必将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又因为整个工程都是围绕着无夏河开展的,所以名字当中就有了一个“湾”字,说起来也算是好听。
可是当拆除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这个富商突然去世了,一时间整个项目变得群龙无首,很多款项都不能及时到位,于是乎,这个工程就这么一停数十年。在停的这相当长的一段岁月当中,由于整个区域多是无人监管,这使得很多无业游民开始逐渐聚集于此,稍微有点势力的,就会去住进那些还没有来得及拆的房子里。那些没有势力的,就只能自己随便找一个地方,用一些砖头、木板,或者是稍大一些的铁板围成一个简易的墙,上面再随便盖上几个石棉瓦,这就算是一间屋子了。
你可以想象,住在这里的都是什么人,他们每天都会去做着什么。以至于稍微上了年纪的人在回想起那个时候的那个地方,总会说,那是他们年轻时探险的好去处。
那个时候,你可以在那里以较低的价格去买上商场里昂贵的自行车,或者是VCD播放机、录像机、带有颜色的录像带、电视机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稀罕的,或者是常见的,你都能在那个地方买的到,这俨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黑市。如果有足够的耐心,你可以在这个“市场”周边等一等,会有些由于个中原因而不能融入到该市场的人员,游离在四周,他们卖的东西会更为便宜。
毕竟这个地方还是鱼龙混杂的,有些想图便宜的人想来却不敢来,就会委托那些经常混迹于此的人进行帮买,到手之后加一些跑腿费即可。
久而久之,由于“市场”的出现,就带动了其他的需求,比如说那些卖盒饭的,再比如那些敢于在此开发廊的,最后倒也开始逐渐繁荣起来。甚至还一度出现了,但凡是谁家丢了东西,就会有人时不时来这个地方逛一逛,没准就能看见自己丢失的东西。但,能流入到大明湾的货物,没有一个是干净的,一般人即便是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丢失的东西,也没有几个是能要的回来的,或者说根本就不敢去要。也正是基于此,催生了一些较为重要的其他职业,其中就有一个叫做“捉刀门”的。捉刀门在大明湾所负责的只有两项工作,一项是帮助失主在大明湾进行调查丢失的物件,另一项是,帮失主从大明湾取回丢失的东西。
严格意义上来讲,捉刀门并不属于黑市分子的一部分,但是却要依靠着黑市来进行生存,整个捉刀门并不被外界认可,对于外界来说,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以备不时之需的工具,另外,捉刀门遭受到当时大明湾的排挤也成了必然的事情。
捉刀门的由来没人知晓,也不会有人对其感兴趣,在很多人眼里,捉刀门只不过是一个吓唬人的名号罢了。捉刀门并不是继承了由来已久响亮的江湖名号,它的成立只是贴合了当时的环境所需,而且组成捉刀门的全部都是一些外来的女性,没有固定的聚集地,也没有人知道她们到底来自哪个地方,据接触过她们的人说,表面上看去弱不禁风,但实则一个个身手矫健,辗转腾挪、纷繁复杂的环境当中俯身揉腰取物不在话下,而且每个人都会随身佩戴一把细长、没有开刃的佩刀。
倘若有谁需要委托捉刀门办事,也无需刻意寻找,只需要来到大明湾一个特定的地方,取下挂在树上、或钉在墙上的一抹红穗即可,然后随便走到清静无人之处,不用一会儿工夫便会有人前来接应。
捉刀门办事所收取的费用,是根据被委托物件价值高低来决定的,不仅如此,还要根据完成的困难程度来决定委派谁前去,困难程度越高的,所需要委派的人能力就要越强,收费自然也就更要高一些,最高的可以收取到整个物件价值的三分之二,而最低的也要有十分之一。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捉刀门每次所最终收取的费用都不会太低。而她们取回委托方东西的方式并不是刀光剑影,大多靠的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偷回来。
白天偷,有白天偷的方法。如果是小件儿,所需要的人手往往不会太多,只需一个打掩护,吸引住贩卖者的注意力,另一个趁机拿走便可。如果是大件儿,那么就需要对被委托的东西进行了解,然后准备多个大体类似、最起码乍看之下没有区别的东西,准备进行替代,再然后是街头巷尾各安置好自己的人,这些站在街头巷尾的人并不是完全为了接应,更重要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分散注意力,因为东西是大件,如果想顺利运出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就需要在较为显眼的街口安排好自己人带着早已准备好的替代品混淆视听。对于大件儿,仍然是对贩卖者进行注意力的分散,只不过可能需要更多的人手来进行——往往选择在白天,大多是因为委托方比较着急,也愿意多加钱。
晚上偷,有晚上偷的方法。撬锁翻墙、溜边过人,这都是最为基本的,更多的还需要牵扯到一定的自身本领和过人的心理素质。在大明湾稍微像点样子的商贩,都会雇佣不少的人来为自己看场子,而那些被雇佣过来的人往往都是五大三粗、膀大腰圆,甚至有些人的眼珠子都像是没有很好地安进眼眶里。在晚上,无论被委托的是大件小件,其实危险程度都差不多,一旦被人警觉,都免不了要发生一阵不小的骚动。毕竟在白天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碍于某方面的原因不能过于明目张胆,但是在夜晚的时候,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这也是捉刀门的人为什么会随身佩戴一把没有开刃的佩刀的原因了。
也发生过要消灭捉刀门的情况,往往都是因为一些“商家”在遭受到了损失之后,心有不满才要对捉刀门进行报复,可是最终并没有让这些想要报复的人如愿,甚至达到了一种“均衡”的状态。起初,为了报复捉刀门,这些“商家”为了避免自己的伎俩被识破,就会雇佣一些生面孔前去摘下红穗,待来到了一个较为僻静的地方,便开始等着捉刀门的人前来接应,但是迟迟不见动静,那是因为捉刀门的人会从红穗被摘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跟踪着摘红穗的人,等到了较为僻静的地方之后,还会有专门的人对四周进行勘察,如果有埋伏,很容易就会发现。后来这些“商家”干脆就把戏做得更足一点儿,他们取消了在接应地方下手的策略,而是让摘红穗的人与捉刀门的接应人进行真正的联系,并告诉接应人委托给她们的事情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假借委托办事的名义,把更多属于捉刀门的人引诱进事先安排好的局里。等捉刀门的人趁着夜幕来到了藏有委托物的地方之后,四面八方一下子涌出很多凶神恶煞的人,里里外外把捉刀门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可捉刀门的人并没有因此慌乱,而是在观察了一周,确定自己是的的确确遭遇到了埋伏,而且着实插翅难飞,在场的一半捉刀门的人都抽出了随身佩戴的刀,另一半人则继续留意着四周。本以为是要进行一场血拼,但是那一半抽出佩刀的人竟纷纷卷起自己的衣袖,并用刀尖抵着,从肩头一直划到手腕。
整个佩刀都是没有开过刃的,唯独在刀尖的地方还算是有些利处。
捉刀门的人在用这样的刀划开自己的整条手臂时,需要用的力气要比用一般的刀大上很多,而且由于力气用的很大,能听到刀尖在划过手臂时,清楚听到的那种筋骨搓动摩擦的声音。整条手臂被这样的刀划开之后,皮肉一律外翻,而鲜血都“咕咕”冒个不停,整个地方都瞬时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血腥味给笼罩着,那些原本打算围剿捉刀门的“商家”们看了,茫然不知所措。
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另一半没有抽刀划手臂的站到前面来,对着四周准备围剿的人深深鞠一躬,并作揖。
这一个举动过后,倒也使得围住她们的人,不自觉的给她们让出了一条路。
至此以后,大明湾的商家们再也没有找过捉刀门的麻烦,只是对自己售卖的东西施行了更加严格的看管,甚至有的商家们还定出规矩,但凡是前来询价的女顾客,一律不予接待。
这里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的时间,7平方公里也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对于一个本就不大的城市而言更是如此。
就在早几年的时候,为了不致使大明湾最终成为一个无主之地,也为了城市经济的良好发展,又颁布了一个政策,打算把大明湾这个项目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不低于1平方公里,这样就更为方便去找愿意参与的人员。
这个方案颁布了之后,很快便找到了愿意来此的人。
最后,大明湾被切分成了五块,其中四块都不对外开放,只是在拆除了所有的建筑之后,简单规划了一下,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商业区和住宅区,根本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唯独一块是对外开放的,还建立了一个公园,但也基本没什么游乐设施,去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曾经鱼龙混杂的局面随着新方案的落地而宣告结束。
整个区域还是叫做“大明湾”,但是这五块区域却分别有着自己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