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上帝
上帝,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一千一百三十八页第一条解释为我国古代指天上主载万物的神。即华夏至高神昊天上帝。
今天我讲的上帝自然和西方的所谓耶和华没有关系,所以抱着看某教的态度来看我们的上帝的人,我只能先抱歉。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一个辩解自己有信仰的民族,如果连本民族最高神的称谓也要拱手送人,那这种争辩也只是徒增笑料。
上帝在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上帝”、“天”。
在甲骨文中,「天」与「上」或「大」字通借。孔子曰:“周因于殷礼”。而儒家则继承了商周的礼制,祭祀的最高神,就是上帝(即昊天上帝,华夏至高神)。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大祀养性,在涤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其牲方色难备者,听以纯色代。告祈之牲者不养。祭祀牺牲,不得捶扑。其死则埋之。
“上帝”也可指五方上帝(东方上帝太昊伏羲,南方上帝神农,西方上帝少昊,北方上帝颛顼,中央上帝轩辕),五方上帝可称上帝但不可称天,只有昊天上帝=天。
通典·礼典“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隋书·礼仪》:“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
六上帝中的自然帝昊天上帝可代天,而人帝五方上帝不可代天;中华文化中单说上帝一般指自然帝昊天上帝。古籍中也称昊天或上帝,这一名词最早现于《尚书》。昊天上帝和天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郑玄曰:“上帝者,天之别名也,此处指的就是昊天上帝”;另一方面,有时又作了区分,如《汉书·王莽传》:“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将天和上帝区分开来,上帝地位低于天,此处的上帝指的就是五行人帝,天指昊天上帝。
而接下来你将看到一大波上帝向你袭来,前方高能。
《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尚书·汤誓》:“王曰:“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尚书·汤誓》:“王曰:“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礼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礼记》:,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礼记》: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于社,造于祢,禡于所征之地
《礼记》: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于社,造于祢。
伊尹《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
”《国语·周语上》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视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韦昭注:“上帝,天也。明神,日月也。”
《礼记·杂记下》:“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
《楚辞.天问》: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诗经.长发》:,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诗经.臣工》: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
《诗经.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⑶,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诗经.时迈》: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序有周。
《诗经.执竞》: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
《诗经.云汉》: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梗。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诗经.桑柔》: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诗经.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诗经.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