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兴与复古说起,闲谈汉服体系承明的必要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从复兴与复古说起,闲谈汉服体系承明的必要性

  ——姑胥墨、吴子升

  这个标题,可能一些同袍看到不喜,会有“只搞明制的?你是囧粉吗”“就明朝汉服是汉服别的朝代不是汉服了吗?”“汉服不分朝代,复兴不是复古”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此篇小文就针对该类问题,谈谈看法,毕竟优劣也须经过比较才能明朗,如有同袍认为不妥当的地方,也望不吝赐教。

  一、复兴与复古

  “复兴不是复古”这句话我相信大家是耳熟能详的,无论是对外宣传还是内部讨论,都能听到。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在学古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拘泥于古,也不要对古代进行另一种复辟。然而许多人却以为这是在将汉服复兴与“古”划清界限。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是同时具备民族性和传统性的服饰,而传统,必然也是从古至今有所传承的。所以说,既然汉服是要复兴,那么也必然是要“复古”的。而“复古”就是对古人各种精妙的技巧以及其审美情趣进行学习。

  中国美术界有工笔花鸟学宋的概念,在书法的学习上也是隶书学东汉、楷书学唐。我们无论是写书法,还是学习传统绘画,都是要有一个学古的过程,而许多人却要直接跳过这个过程直接创新。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造,然而要是连原有的基础都没有巩固好,急忙开始改,如空中楼阁般做无根的创造,我以为其实比起“影楼装”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拿道袍举例,在制作道袍的时候,也是先要学习明人的做法。明人的道袍已经极其优异,从结构到细节,都经过了百多年的推敲,可以说在“道袍”这个款式,他们已经是尽善尽美,如果我们跳过明代的道袍不学,反倒自己随便猜测,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值得肯定的是许多人都有对出土或传世的文物进行学习,可惜有些同袍在学习过程中,连一个形似都没学会就认为可以了,且依然以“复兴不是复古”“不需要百分百的复制”来答复我。虽然我们对文物的学习不需要百分百(其实也不可能达到百分百),但是做不到100分也不表明30分就和90分一样。这样“半途而废”的学习,就像是刚刚学会拿毛笔了,就开始画山水,而不用再深入学习运笔技巧了,并且开始谈论改革和创新。我们现在许多人在对传统的学习以及把握,的确是有许多的弊缺,因此更需要汲取先人的智慧,并不是再创所谓的“传统”。

  “复古”的目的终归是服务于当代,对于传统的继承,历朝都有损益,这是客观发展的事实,本朝也不会例外。但随意对传统大加批判,说些“不喜欢道袍宽领子和长袖子,改窄改短些吧”,这样就有点叶公好龙了。损益要知其所以然,并非随意而行,我们应当对传统谦虚的进行学习和接受之后,再进行抉择。

  二、承明的必要性

  承接明朝有哪些好处呢?就是我们获得了一个完整的服饰体系,明朝因为离现在近,各种服装基本都有保存积累,资料极其丰富,系统完整,如果我们继承明,就有了适应各种场合的服饰,如祭祀有祭服和深衣,冠礼三加服饰形制具体清楚,日常的士族正装(如道袍),节日庆典的盛服,婚嫁类礼服,日常休闲便于活动的便服等等都能找到。而且剃发易服是摧毁明代服饰体系,所以我们继承明朝也是合乎义理的。

  承明是对风格的统一,恰恰是对汉服的尊重,不等于舍弃其他朝代的研究,历代的汉服都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并且其他朝代的服饰我们也应该进一步研究,如同我们写字,篆书金文现在都有人写,写楷书的不会说反对研究草书,但必须是有个中柱,假如字体断了传承,没有一个主体,各朝大混搭,就如同汉字这样书写: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罗列成一句话,因为文本关系,图片无法展示。

  才是对汉字的尊重?

  至于所谓的“百花齐放”,不利于有序发展,会出现体系的混乱与冲突,比如一个场合对应五六种完全不同的款式,搞得像“六世同堂”一样,比如祭祀时我明你周他宋(且不论现在所谓的周制可以等同影楼),非常失礼且不得体,而且都做得似是而非。

  承明也并不是说明代以外的衣服就不是“汉服”,汉服这个概念本身很不错,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民族性和传承性是需要兼而有之的。清代的体系不符合民族性,明代就是除清代外最具传承性的了,比如说道袍吧,至今在戏曲、宗教、绘画雕刻上仍能一窥其遗风,而且出土及传世实物众多。

  承明不代表照搬整个明朝,比较妥当的是选取明代后期的主流服装作为主要的蓝本,慢慢重建体系。明代以前的服饰可以定义为古代汉服,继承晚明的服饰则可以真正的称为现代汉服。更早年代的零散款式,也可以合理掺入,现代重新设计的一些款式和附件、配饰也可以纳入,尤其是家居服、劳作服等。

  有人会提明代服饰中胡风问题。真正了解服饰的演变就会知道,文化交流是历史的必然,历朝历代的外来服饰经过和平的积极的交流吸收和审美改造,成为了历代汉服的一部分。汉语中的外来词汇也是如此。当然,清代的体系属于强迫性残暴性的、非主观意愿的。

  明太祖曾经说衣冠复唐,虽然说要扫灭胡服,但是我们比较一下明舆服跟元舆服在跟宋,很多服饰及典章制度明显更为接近元。就宋辽来说,也是辽更接近唐。明是承接元以来的典章制度,因为服饰有其本身的规律。比如曳撒,在明朝也被很多人批,从早期唤其服妖到万历时期还有士人如沈德符还鄙视其为蛮夷服饰,但亦不能阻止人们甚至士大夫以这样的戎装为盛服,连先儒王阳明先生亦有画像穿着曳撒会客。

  元胡风的断腰辫线类服饰到了明中后期也已经被明朝的汉式审美所改变,属于我们自然接受其服饰并对其做符合民族性的改变。也符合汉民族的主观需求。

  未来商家会逐渐专业化:靠谱的结构,精确的裁剪,专业的面料,细致的工艺,完整的体系,拥有章法,拥有规范。以上这些要求,承明为主建立体系,而且无比用心的商家需要做的。

  我们要展望未来的同时,也要做好当下,只有真正的继承才能真正的发扬。希望以后大家对待汉服的态度,既要看的远,也要看的清。

我在都市当灵探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78921/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