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缘巧合”下,毕士安看到了这本县志。
他本身就是一个严禁之人,县志上写着:郭姓之人娶李氏,成婚当天郭父去世,喜事变丧事。
毕士安一看大吃一惊,觉得这件事有可能与郭浩有关,于是就展开一番调查,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要说毕士安也是被秋南利用了,怪就怪在他太认真,而且还年轻气盛,根本没想那么多。
他本身就是儒家弟子,对于传统礼制很尊重,所以发现李芙有可能影响到大宋气运,这才开口说了一句。
在李辉的审问下,毕士安交代了所有事情,郭浩闻言皱眉,他觉得这件事有点太巧了,可是他却没有证据。
李芙病倒了,病的很严重,郭浩找来丁酉,丁酉也是连连叹气。
“陛下,德妃娘娘的病,乃是常年积郁,加上急火攻心,心肺两伤,这才病倒的。
微臣已经用药,娘娘已无性命之忧,可是要想恢复如初,恐怕很难了,日后需要小心照顾。”
丁酉的一番话,让郭浩有些自责,研究养生这么久,他自然也懂一些医术。
丁酉的意思是,李芙的心肺都出了问题,这在后世也是很麻烦的,一旦得了病,就很难痊愈。
而造成这个病的原因,有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李芙是郁闷和惊吓导致发病。
临床上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对各脏有不同的影响,但并非绝对如此,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有言:“心者,五脏六脏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这里即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受损可涉及其它脏腑。
所以导致李芙病倒的主要原因,还是这次的打击,让她心理受到了刺激,这才发病。
之前的病因也很明显,后宫之中看似和平,实际上压力很大,而身为妃子又不能太过放肆,什么事都要以身作则。
久而久之,李芙有些受不了这些压力,她是真的不想争什么,可是李安逼着她争,所以李芙受不了这份压力,她的内心始终很痛苦。
……
“水……”
昏迷了一天一夜,李芙终于赢了,郭浩一直陪在身边,衣不解带地照顾。
李芙闭着眼睛,只觉得一只大手贴在后背,轻轻把自己拖起,然后靠在一个人的怀里,此时汤勺也送到了嘴边。
喝了点水,李芙睁开眼睛,就看到郭浩低头看着他,脸上带着微笑。
“陛下,我……”
“不要说话,你一定是累了,都是朕的错,不要想太多……”
郭浩霸道地安慰着李芙,就算李安在老谋深算,做了再多错事,他相信李芙是无辜的。
郭妱梅和郭致舜站在一旁,看着爹娘恩爱的模样,多少年没看到这一幕了,他们已经记不清了。
喝了水之后,又有侍女端来了药,郭浩接过来亲自喂李芙,一勺一勺吹凉了才送到李芙嘴边。
“芙儿别怕,乖乖吃药,什么事等你病好了再说。”
李芙咽下苦口的药,心里很是甜蜜,可是看到一旁的儿女,又忍不住流泪。
“陛下,千错万错,都是臣妾的错,舜儿是无辜的,你可千万不能冷落他。”
“怎么会呢。”郭浩有些哽咽:“他是朕的儿子,朕会一视同仁的。”
李芙闻言笑着点头,慢慢闭上眼睛睡着了,郭浩轻轻把她放下,然后深深叹了口气。
李芙病了,李安那句话也把秋南气的不轻。
说郭致尧不是郭浩的儿子,这件事早就有了定论,郭浩也从来没怀疑过这件事。
可是人言可畏,谁让她当时不在郭浩身边,这年头又没有什么亲子鉴定,她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事情闹到这一步,是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好在郭浩没有因为这件事杀人,但是那个毕士安并不好过。
现在两个皇子都有问题,大臣们也不知道选谁好了,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两个都不选,而郭浩另外两个儿子,郭致禹也不能选,唯一剩下的就是郭致启了。
紫薇宫,周薇带着自己的儿子,此时她小腹微鼓,看来郭浩之前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周薇又怀孕了,郭浩已经知道这个消息,太子之争闹的沸沸扬扬,郭浩不想牵连太广,也就没有打扰她。
李芙暂时没有危险,可事后肯定留下病根,古人寿命本来就短,李芙又是几人里年龄最大的,郭浩很担心她。
一场闹剧,两败俱伤,没有人再敢提这件事,皇帝的家事害怕让他自己去操心吧。
所有事情看似好像恢复了平静,结果黄河又发大水,淹死了不少人,这让郭浩十分愤怒。
郭浩明明已经对治河很重视了,怎么还发生了这种事,就算无法控制黄河,也应该警惕起来,不要死人吧!
此时此刻,郭浩算是看出来了,有些人时间久了就变了,办事存在侥幸心理,不时常敲打没有记性。
想到这里,郭浩再次做出一个惊人之举,任命沈欣为巡抚,调查黄河决口事宜,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为了给沈欣撑腰,郭浩让郭致禹跟着一起去,还给了她一百内卫,沈欣很是兴奋。
其他人可能不理解,但沈欣知道郭浩的意思,两人都来自后世,知道后世是什么情况,天灾无法避免,但最可怕的还是人祸。
沈欣带着“尚方宝剑”离开了汴梁,郭浩很是感慨,终于有一个放心的人可以用了。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太平五年七月,沈欣回到汴京,同时也押回来几个人。
“就是他们,不顾朝廷的预案,无视监测部门的预警,下大雨不撤离百姓,又没有组织人救援!”
沈欣到那里一调查,很快就知道事情的始末,朝廷这两年要求治河,可是也只是开始研究,并没有具体措施。
之前下发的预案,相关官员也没当回事,错误的预估了情况,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
五月,河决澶州濮阳县,又决于大名府朝城县,黄河南、北各州皆大水。
六月,河决于阳武县,汴水决于郑州、宋州,决口的地方太多,官府根本反应不过来。
郭浩对此是又生气又无奈,养着这一帮官员,关键时刻什么都做不了,归根结底就是不重视。
“相关官员一律撤职查办,同时城里河务衙门,专门负责治河事宜,让赵匡胤派兵协助治河,朕就不信治不好这黄河!”
中央还有两万禁军,平日里除了训练没其他事情,郭浩这次下定决心,让禁军是治理黄河。
很快内阁就拟出了章程,这次倒是没有不同意见,因为他们都清楚,郭浩此时正在气头上,现在去反驳他就是自找没趣。
后世的抗洪抢险,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而郭浩之所以调动军队,就是出于这方面考虑。
军人口口声声说着保家卫国,不光只提现在战场上,所以郭浩要给他们灌输这个概念。
想到这里,郭浩继续说道:“还有,把军事学院所有学员都派过去,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民生疾苦,想立功不仅仅是在战场上!”
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黄河两岸有大水,很多地方却出现了大旱。
种在地里的粮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照这个情况下去,弄不好会颗粒无收。
察觉到不对劲,郭浩立刻组织内阁和户部,对各地的情况展开摸底调查,同时检查各地粮仓,未雨绸缪。
同时加大南方荒地开垦,筹集粮食运往京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