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华山剑挑嵩山客(上)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大军开动,无人送,终使大明朝廷上下心满意足。

  目视跪在路边送銮驾的大小官员们神色不敢愤慨,情绪不敢激动地目送铁骑远去,内阁四人相视而笑。

  花费了好半天,终于让这些人把事情做完了。

  “不要贪赃枉法,不要胡作非为。”李东阳告诫郑大人。

  郑大人踉跄站起来,擦着额头的冷汗苦笑道:“哪里想世上竟有这等人。”

  众人不语彼此告别,打马往前走不过十余里,李东阳猛回首,见道旁寻常茅舍店铺,有干瘦老者携垂髫稚子,竟不看宰辅,只望西军后影,店铺中行人起身,富贵者遥遥拜宰辅,贫寒者挤在一起,他们脏乱的头发,不喜不悲的神色,麻木空洞的双眼,偶尔转一圈,便仿佛东海中起了一点波澜。

  那不是波澜,那是星火试图燎原。

  见到李东阳看着他们,贫寒之人裂开嘴巴,露出发黄的牙齿,不知是带着敬畏还是带着讨好,只那么嘻嘻一笑。

  李东阳心中一抖,竟在马背上坐不稳身子,胸口一口冷气自肋下蔓延到面目,啊的一声竟倒撞下马来,片刻不得回一口暖气。

  这若是在往常说不得随从要上前鞭打,可这一次谁也没那胆量。

  西军在侧,他们是会让穷人挥舞着刀枪,砍下他们这些富贵者以及富贵者走狗的头的。

  一重九天之外来的威压压得群臣们抬不起头来,喘不过气去。

  “中原流民如无穷无尽的柴火,各级官吏以及地主的压榨,便是全天下最烈的猛火油,纵然没有西军,他们心中的一把火也要点燃的,”李东阳醒来之后已是天黑,他左右环顾,见三个同伴都在,遂涩然一叹,道:“可怜这些锦衣玉食尚不觉够的富贵人,烈火将起,他们竟毫不自知。”

  “只怕中原地区要堆积重兵,如今的中原中户人家聚集,这些人倘若被西军所杀,大明天下,就永远失去中原这么一块兵家必争之地了。”刘大夏瓮声道,“何况西军这一次收留的流民太多了——”

  “此话差矣。”刘健反驳道,“若不是西军收留,这些流民只怕在月前就已经揭竿而起,山岗上处处梁山泊,河堤上人人刘福通。”

  “噤声!”谢迁骇然。

  这话你都敢说?

  “西军纵然有功,但所作所为,哪一样不是国贼才做的?别的不必说,皇权不下乡,西军却将所谓的基层组织能力当做制胜法宝,搞什么深入民众,连军队都叫什么子弟兵,这不是维护国家法统的势力,我辈当奋勇杀之。”刘大夏厉声表态,“这次回去后,兵部会想办法创收,老夫会提议,全面封锁东南,国朝要加强海禁政策,唯有先安内,而后才可对外征伐。”

  车厢里有片刻的安静。

  刘健犹豫了一下才问道:“纵然兵力十倍于西军能有一战之力吗?”

  刘大夏不说话了。

  “何况扩展兵力,钱谁出?你们也是知道的,富贵人家是永远也不会真掏钱的,只能从穷人手中要钱,要的越多,穷人越偏向西军,到时候,谁安稳民心,谁征伐西陲?不说兵,国朝有能与西陲诸将一战的将军,能有数十年不改初心的后辈?”谢迁叹息道,“打不过,目前打不过,长远来看还是打不过,何况,一旦重开海禁则东南必有大变……”

  “让杨一清顶住,用十年功夫蓄养军力,二十年扫平西陲。”刘大夏胡子一翘,“国朝,耗得起!”

  “不错,国朝耗得起,民众耗得起?”李东阳闭上双眼,道,“别折腾了,这次回去后,必然是安排储君人选,这又是一场内耗——东南士林靠不住!”

  “未必!”刘大夏十分倔强。

  李东阳请教:“若朝廷需要扩军,你愿意拿出你全家的家当?”

  这——

  “卫央散尽家财培养西军,赵允伏分享大权,甚至将军权完全交给卫央,试问,我辈能拿得出全家家当填充军备,天子能全心全意信赖我等?如今,西陲有玉米,有洋芋,寒门一月也有三顿肥肉补充,此可谓天时;西军占据西域,占据河西,占据八百里秦川,连河套,陇东这样的战略要地也归他们所有,只需要打开关门,三十万铁骑长驱直入,中原无可遮挡,此所谓地利。”李东阳再问,“而若论人和,朝廷比得上西军,还是你我比得上他们的四海之人望?什么都比不了,你拿什么和人家打?”

  “天子陵寝……”刘大夏灵机一动。

  “此事我等决不可再做小人,天子别的不可说,唯独此事亘古未有,数百万两预算减到百万两,如今又减到十数万两,方才汪直也说,还要减,怎么,兵部要让天子尸骨无存?”李东阳声色俱厉。

  刘大夏低下一颗老苍头,再不发一言。

  车轮毂毂,碾碎了他无数的设计。

  不两日,行动迟缓的銮驾到登封。

  登封最名是少林,銮驾既到,少林寺方证大师,方生大师师兄弟率领寺中僧人,下山三十里,与登封县令闻人达一起在边境等候。

  但奇怪的是,闻人达却是雁荡山一位游侠的弟子,曾学阴阳八卦,又通道门神功,三十岁进士及第,在吏部效用三年满,便到了登封就任县令,至今已足足七年了。

  他不升官,哪怕官声很好。

  也不调离,哪怕有朝廷规矩。

  但这次闻人达心中颇为忐忑,一张白净的面皮上,三缕长须迎风而舞,目光远远看到西军前锋,不由便是一生长叹。

  方证大师道:“闻大人何故长叹?西军是讲道理的。”

  闻人达叹道:“久闻秦国公法度森严,晚辈怎敢不心生忐忑,在这登封县,只怕是晚辈要尽快收拾行李,寻下一个去处了。”

  他余光瞥到,在路旁一直闭目打坐犹如一棵松树的嵩山派掌门人左冷禅面上不动声色,似乎将他这番话听也没听进去。

  倒是侍立一旁的嵩山派副掌门,嵩山派十三太保中的六太保汤英锷,闻言及胸长髯飘洒,微微一笑说道:“闻大人此次活命无数,登封县百姓谁不称颂?流民见大人如婴儿之见父母,天子圣明无比,怎会苛责于你。”

  闻人达眼角转过一抹笑,轻轻点头说了一声“借汤大侠吉言”。

  方证大师面色有些怪,暗暗止住方生大师要责问的冲动,淡淡道:“吏部铨选,便以闻大人神功盖世,才任登封堂官,闻大人若去,谁能稳得住登封这群雄争斗、百姓颇有怨言之局?总不好以秦国公为一县令罢?!”

  闻人达凛然。

从笑傲江湖到大明国师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86978/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