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难中萌发远大志向
冬去春来,又是繁花似锦,阳光灿烂。
在SH,有一位作者,在1990年代,用三年时间,编著了13种书籍,全部交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并被国家出版机关编定为国际标准书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如此短的时间,编著上千万字的鸿篇巨著,该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工程!但是,谁又能想到,作者却是一位从小未能上学,靠着自学成才的退休科技人员。
他的名字就叫朱光明,笔名花雷、黎明、南山,祖籍扬州,1934年生于SH。其祖辈三代贫农,祖祖辈辈含辛茹苦,家境贫穷。伯父朱俊忠曾在SH某玻璃厂做工,后回乡务农,******时病故于江都县东汇乡;伯母是个勤劳的农妇,41岁生一子名叫朱四一,年仅14岁的堂弟因患血吸虫病夭亡,伯母也因患黄胆性肝炎病逝;父亲朱长三,9岁学鞋匠、始终以制鞋手艺为生,后患肺病故世;母亲吴阿娥,是个善良的家庭主妇,患高血压中风症病故。朱光明出生后,面对的是农村贫困,缺医少药,环境科学和科技落后的残酷现状,自幼不能如愿求学,13岁便入SH合众汽车工场当童工,16岁进SH纺织行业(后转入SH线带工业)工作。
解放后,朱光明不忘祖辈的苦难,祖辈的身世也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从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事业,为普及民间科技,传播实用技术著书立说,在开拓为民致富途径和宣传科学文化方面作出毕生的努力。
二、刻苦自学岗位成才
参加工作后,朱光明发奋自学,先是用6年时间攻读了文科课程,又继续将自己的文化程度进修至大学肆业。
在工厂时,有一次他因工跌伤在家疗养,厂长李思顺前来探望,在斗室里看到书籍文稿满房皆是,自购的各种化验器材、玻璃器皿、自绘的工程图纸以及制图板、制图仪等物具摆满了各个角度。这一偶然的发现,使李厂长大为惊讶,感动地说:“你这种自学精神确实难能可贵,竟然在家里干起化学试验和工程设计来啦!……”。此后,这位好心的厂长,便用借调工作、学习培训等办法,将他保送到上海纺织工业设计院、上海化工设计院、石化部全国设备设计中心站、上海科学会堂、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复旦大学工业微生物系等处进行科学实验和实习多年。
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几年后,朱光明终于掌握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在科学文化领域内脱颖而出,创造了惊人的成绩。
为了科研,他自费购置了许多仪器,把住宅当成实验室,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李厂长见他如此刻苦钻研,含着感动的泪花说:“我们组织上提供你实验条件……。”
1991年春初稿於深圳
1991年秋定稿於SH同济大学丛书编辑部
20、8、22上传
······
作者:元河
20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