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关中之地,历来都是战略重心,尽管现在的关中早已不是沃土良地,也没有秦汉时期的天险可守,但所在的位置,依然是能俯视着川蜀和西北。
西安城更不用说,这是秦、汉、唐等大帝国的首都,而且还有许多割据政权也在此称帝立国,它的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李自成就是攻下了西安后称帝立国,然后势力猛增,一路高歌猛进,仅仅数月的时间就奔袭千里之地,一举攻克了京师。
从李自成攻下西安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不在是一个匪首流寇,而是一个要逐鹿中原、攻取天下的霸主。
在他进军途中,来归降者不知几何。
他进兵为何如此迅速,就是因为他从一个流寇转型了,变得合理合法了,他建立了大顺朝,一个新的朝代、新的政权诞生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事情每隔几百年就会上演一次,在天下人眼中,以新代旧是很正常的事。
在他建立政权、席卷天下之时,不止老百姓夹道欢迎,就连那些士绅和官员也一反常态。
除了少数依然对大明朝死忠亦或对皇帝死忠的以外,其余全部都是大开城门,跪在地上大呼闯王万岁,迎李自成进城。
李自成在北上攻取京师的路上,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强硬的阻拦,甚至连一场像样的战役都没有爆发过。
从他起兵造反开始,征战十几年,终于迎来了他的巅峰时刻,他的一生,从来没有这么顺利过,以至于他自己都飘飘然了。
一直等他在宁武关遇到猛将周遇吉时,李自成率领的几十万大军才打上了一场唯一的硬仗。
周遇吉仅仅率领着勇卫营的两千的军士,和山西镇仅存的闲散兵丁,拢共不足万人,在此和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决一死战。
宁武关之战虽然只持续了短短七天,但给予了闯军巨大的杀伤,战损比将近十比一。
一向顺风顺水的李自成都被打怕了,他站在宁武关的城头上,望着京师的方向,对部下担忧的说道:
“宁武虽破,却死伤无数,自此达京师,大同,宣府,居庸关重兵数十万尽如宁武,吾辈岂有孑遗哉,不如还陕图后举。”
可见此时的李自成已经萌生了撤军回陕西,再另图时机进攻的想法,但大同总兵姜弼的一封降表,改变了李自成的想法,也改变了大明朝的命运。
要知道,在李自成没有建立政权时,这些士绅文人就没有几个瞧得上他的,更不用说屈膝下跪磕头,口呼万岁了。
在大顺之前,各地各城自杀殉国的文官不在少数,就连一些稍有名气的将领也不会选择投降,因为他们都拉不下这个脸皮来。
而在大顺建立之后,都不需要闯军兵临城下,这些人就非常主动的上了降表,表示苦大明朝久矣,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大顺皇帝救民水火之中。
在攻取西安之前,李自成身边的谋士文臣大部都是半吊子,不要说精英人才了,连一个进士都没有。
他身边的牛金星、宋献策等人,不是算命的就是中不了举的酸秀才,还有的是在民间以招摇撞骗为生的江湖骗子亦或算命先生。
就犹如满清一样,都是在大明朝这边混不下去而跑去投资赌博的人。
但这一切,都从西安的沦陷而开始改变了。
这就是一座古都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力和资本,占据一座带有龙气、天子之象的古都,比割据一方可强太多了。
大明朝的西北军事力量虽然不弱,但经济实在是太差劲了。
他派秦、陈二将来西安,就是来探路建据点的,二将对于皇帝的旨意自然是无条件服从。
他们率领军队入了西安接管城防,稳定了城中百姓以后,便一刻不停的着手开始办起差事,最终选定了西城的一处军营。
他们在当地招募了几千个劳工青壮,协助工兵营和羽林军的建设工作,但也仅仅是搬运建筑物料而已。
建筑地区全部用护栏围了起来,这些劳工青壮只知道军队在里面建房子,但对于其他的是一无所知,他们连进去的资格都没有。
正在快要完工的前两天,皇帝的信使终于到了。
“天使驾到!”
正在进行验收的陈广和秦邦屏立刻从建设场地内一路小跑而出,看到来人是随驾的锦衣卫,拿着一封黄色的手谕,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听候吩咐。
前来传旨的锦衣卫说道:
“二位将军,陛下的手谕到了,让二位将军在接令以后,立刻集结军队,带着粮草火药等辎重,先行前往汉中待命!”
说完便将谕令交到了秦邦屏手中继续说道:
“等到了汉中以后,请秦邦屏将军立刻致信一封给秦良玉将军,并与朱燮元取得联系,令他二人集结军队待命!”
“二位将军立刻将陛下的旨意下达到各营吧,留两千虎贲军士在此处待命迎驾,其余的立刻整理物资装备,开拔南下!”
陈广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灰尘,颇为兴奋的说道:
“好啊,在西安休整了这么些天,终于要入川了,不知道这川蜀之地的土司,比不比得上关外的鞑虏啊!”
一旁的秦邦屏也发声道:
“离开近两年的时间了,终于是临近家门了,再不回去的话,我都要忘了石柱是什么样子了!”
在建设工作完成后的第二天,驻扎在西安城月余之久的南征军团终于再次开拔,朝着所谓的“天府之国”的川蜀地区而去。
自上次被开枪威慑的城中官员士绅,得知这群煞星离开了,一个个都是长松一口气,只要西安还是他们的,他们也不想再去招惹这些狗仗人势的匹夫了。
他们得弹劾奏本早已呈到了京师,但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前前后后几十上百封弹章,已经石沉大海了。
朝廷默许了这些武夫的所作所为,这让他们惊愕不已,顿时大骂奸臣昏君当道,实乃无能为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