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小行星带围绕着太阳运转的小行星,速度都很快,至少要比蓝星的公转速度要快,不过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它们都处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匀速运动之中。也就是说只要给它施加一个外力,哪怕这个力足够小,就能改变它的运转轨道。这样一来,一艘飞船,凭借着它的引擎的推动力,持续不断的拖曳,就可以牵引一颗重达数千万吨以上的小行星。拖曳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要选择小行星的自转轴方向进行拉扯,这样才不会发生缆绳被搅起来的情况。把小行星像是捆猪一样捆起来,然后延伸出一条长长的拖曳绳,并且把它固定在飞船尾部的钩子上。因为这个钩子是可旋转的部件,还要几乎承担所有的拉力,所以对于强度的要求也是极高,这个部分,小嫒特意掺杂了大量的灵化金属。这些工作做完,就可以正式开启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把它拉往火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两艘宇宙飞船配合完成,选定合适的小行星以后,就可以申报到小嫒这里,由她计算轨道,减少和其它小行星撞击的可能。甚至包括两艘飞船,施以多大的推进力量,都在小嫒的计算中。可以说一旦成功把小行星稳住,那么剩下的工作,就完全由小嫒接手了,这也是她全面开动的底气,只用机器人驾驶飞船,就能够完成所有的任务。其实要不是因为在宇宙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她甚至连机器人船员都不用配备,因为在她看来,那艘宇宙飞船,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机器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机械手臂,自己的大脑,甚至因为体型的关系,它的中心计算机,比起普通机器人还要强大得多。因为都是引力控制这种非工质引擎,所以并没有普通火箭的推进器,或是等离子电推喷出来的灼热气体或是等离子体。所以两艘飞船可以轻松地串联起来,为身后的小行星,提供足够的拉力,改变它的运行轨道。其实这种拖曳就跟返回舱返回蓝星差不多,经过多次的变轨,然后才能成功降落到地面。在小行星成功实现和火星轨道的交叉之前,还需要为它减速。小嫒是想要一颗增重后的火星,而不是准备把它直接撞毁。按照某种猜想,远古时代的火星,可能就遇到了一次这样的撞击,导致远古时代可能出现生命的火星,直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火星本就无法生存,但是如果再发生一次把地幔物质都撞击出来的大撞击,那么火星可能会四分五裂,就像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那样。按照一些推测,木星和火星之间,在太阳系的早期,很可能存在一颗大行星,现在的小行星带,就是它分裂之后的产物。它究竟是怎么分裂的?是木星的引力撕扯,是大行星的撞击,又或者是被人为损坏的,现在都一无所知,毕竟那个时代实在太久远了,久远到没有任何的观测记录。小嫒要不想让火星面临同样的命运,那么对小行星减速,就是一件势在必行的行动。原本小嫒打算直接用捕获后的小行星撞击火星,这样不仅能为火星增重,碰撞的动能,还能直接为火星增温,但是在多次计算后,还是不得不做出改变。不过给小行星减速,哪怕使用碳纳米管材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们围绕太阳的公转速度都是极快的,至少比火星要快。可是这样一来,她的工作量就要少多了,她只需要控制飞船,在接近火星的时候,把速度减少到和火星公转速度相差无几的程度,那么它自然就能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到时候稍微修整下轨道,就能把小行星放到合适的位置。当然撞击是免不了的,依然会引起全火星的地质变化,让那些已经沉寂了数千万年的火星死火山,重新迸发出生机。火山的重新喷发,不仅可以让火星升温,而且还带来火星上最缺乏的气体。同样作为一颗磁场极其微弱的星球,金星拥有的大气压力,堪称恐怖,估计就是金星活跃的地质活动,带出来的气体。因为比较轻的气体,像是氢气氧气和氮气,都很容易飞到大气层的顶端,被太阳风吹走,所以火山喷发中,数量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它的分子量较大,就自然地落到了最底层。金星上又没有能够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年长日久,使得金星的大气压力越发的恐怖。而且因为金星上面厚重的云层存在,它能够接受到的太阳呢,并不比蓝星更多,金星更像一个烧的快红了的铁球,就算把它能够接受的太阳光遮蔽了大半,它冷却的时间,也要以百年来计算。因为拖曳一颗小行星,并把它带到火星,消耗的时间会以年来计算,一般来说至少也在五年左右。这个时间主要消耗在给小行星减速上面,所以要想按照杨青的预想,快速建设火星,那么一次性派出的搬运队伍,就不能太少。幸好这些飞船并不需要载人,那么用于维持人类生存的装置,就可以忽略不计。整艘飞船,除了一个中央机房,一个聚变反应堆,还有两台引力控制引擎,就不需要其他东西了。这里面占地方的就只有机房和聚变反应堆了,所以飞船可以做得足够小,就只有三十多米长,质量不会超过一百吨。这还是因为它需要拖曳小行星减速,需要一定的质量才行,不然完全可以做到十吨以下。当然拖曳小行星还有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引力光速。基本掌握了引力的月宫基地,很自然地就找到一种实现引力场的办法。也就是在宇宙中的某个区域,用引力覆盖起来,形成一片可以控制的引力异常区,小嫒已经把它改进到可以放置在一艘飞船上了。当一颗小行星恰好进入到这个区域,那么飞船就可以给它施加一个影响,比如朝着公转方向相反的一个力,还有改变轨道的一个加速度。只不过目前的引力异常区域覆盖范围还很小,只能抓一些直径在五百米以内的小行星或是陨石。不过这样的技术,才代表这未来,相信在小嫒的研究下,它的控制范围很快就能突破一公里两公里。未来甚至还能向武器方向发展,如果这块引力异常区域的引力足够大,那么甚至可以变成一颗存在时间极其短暂的黑洞。虽然要让它变成黑洞,目前的供能方式是绝对不行的,至少在正反物质湮灭那种级别的反应堆,才有希望。
二八二 牵引光束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