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
当听见远处那个熟人的喊声时,潘医生回忆起之前好像有听到过只可惜没注意到。
就此潘世华望着前面的谢婉莹医生眼里写上抹担忧。
因为这个病人是谢医生曾经的病人,是谢医生救了两次的病人,他们全班同学都知道的病人。
自从鲁老师去世后,他们班上一大群人和师兄师姐老师们同等的心情很是沮丧,难免会担心起差不多情况的病人。
他们当初瞒着谢同学有议论过这个病人的未来的。
记得林昊同学说:谢同学心里有准备的,如同对鲁老师的去世有心理准备。
在临床上呆的越久越知道,癌症治疗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治愈是不可能的事儿,得了癌症,寿命必定是少了。
医生不说虚有其表的安慰话,可以事实话慰藉到癌症病人的是,你熬着熬着,或许会比其他健康人群因为一趟意外事故或是心脏病突发等急性病事件慢死。
癌症后再活十年以上的患者是有的,且医疗进步可以让癌症病人的生存机率提高。
然而医生也知道一個最可怕的医学事实。
癌症是分类分级的。
有的癌症病人很幸运,癌分类分级显示危险性低。有的癌症病人很倒霉截然相反。
糟糕的是癌症像命中注定。
倒霉的癌症病人哪怕严格按照医学建议做体检,没用的。临床能见到上个月做完体检的病人这个月马上被确诊患癌,而且是要命的高危癌。
高危癌发展起来是快到要命的,没有医学手段能防得住。为此医学圈中早有共识,体检只能说是对大部分人群有用,对这类特殊患者没用。
更特殊的还有这类癌症病人,他的命运例如过山车,一会儿风险低一会儿风险高的。
这不是指医院检查错医院误诊,而是这类患者在得风险性低的癌之后过一段时间可能再得个风险性极高的癌。
正因为如此,好医生总是如陶师兄,会时时刻刻全面关心癌症病人术后的情况。
癌症病人的个人经济家庭工作情况不妥会让病情复发,复发起来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患癌后的病人终归是“残缺”的身体。
医生之所以让病人在治疗后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状态是为了让癌症病人调整好心态。
心态对癌症病人的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太清楚不过。
正确的病人心态可能是如中医提倡的方式或许会更好些。
人和大自然之间是要有个和谐共处的心态,否则身体容易生病。
努力过头不行,这在人健康的时候都不行更别说生病后。
躺平的话更不可取。
人倘若要健康,需要的是找到与大自然相处的和平之道,在中医古书里,叫做天人合一,方能命长久。
被魏医生猜中一半,真就是在路上,运送病人转运过程中到了电梯突发的抢救。于是在跑步抵达一楼走廊里电梯附近时,潘医生他们见到张医生在接的病人,真的是李亚希。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