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安三万里》的剧情背后,一个令人细思恐极的细节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就是电影中似乎无所不在的阶层歧视和阶级固化。或者说繁华盛世背后的巨大危机与矛盾

  这也是我在1998年开始在西陆BBS练笔,写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架空小说《幻之盛唐》,到十六年后些黄巢农民起义军的架空小说《唐残》,一直在反思和琢磨过的问题;

  首先,是电影中提及的几位历史名人的背景,李白什么的商人之后,没有什么好说的,但实际上他交游遍及天下,大半辈子都没有缺钱过;就算倒霉了还有足够得力的友人帮衬。

  比如诗圣杜甫,他可不是什么草根出身,而是号称“城南韦杜,离天两尺”的少陵杜氏的子弟,比邻而居的城南杜氏和韦氏,有唐一代合起来出了三十五位宰相;贞观之治中房谋杜断的杜如晦,就是杜甫的先人。

  又比如诗佛王维,他也是五姓七望中太原王氏的重要支系,祖上出过皇后、宰相不计其数,其中包括高宗、玄宗的中宫;

  还有座位主角的高适,出自《氏族志》顶流的渤海高氏,地地道道的世家子弟;虽然电影里描述的很落魄,但实际上拥有家族继承的大庄园作为托底,而能够在一次次失意落魄之后,在故里操练、耕读不缀;所以,才视入幕为官自堕身份。

  但是,在权相李林甫为首,代表既得利益官僚体系面前,当初唐太宗通过科举给寒门庶族打开的一线上升渠道,早已经被变相关闭了。就连这些出身古老家门的世家子弟,也同样是上进无望,最后要靠玉真公主的门路才能问答帝前。

  要知道,放在古代背景下,这就是被大多数士人所不齿的“幸进”之途;嘲笑为终南捷径;那就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样存在,让这些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的顶层世家子弟,要自堕身份去走这条路呢?

  答案就在天宝年间的那次恩科中,包括杜甫等人在内,海内数万士子居然无一人中举;而李林甫代表的朝堂,给出的理由是“野无遗贤”;然后年老昏聩、怠于政事的唐玄宗,也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个结果。

  要是放在后世其他朝代,那是不知道多少人要抄家灭族的重大政治事件;在天宝年间,就这么被君臣上下一起装聋作哑的糊弄过去了。所以,盛世荣华之下,积累了太多的怨恨与矛盾;

  就算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其他的人跳出来,试图打破这个禁锢的秩序。然后就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但是这些时代更替不休割据藩镇,为什么能够在大唐中枢的打击下,始终顽强的坚持到最后,

  难道因为民心么?当然不是,更因为太多在野读书人无处可去了;入幕藩镇来对抗朝廷,反而成为了一条出路。但是,朝廷中枢的上升渠道淤塞和阶级固化,也越发变本加厉,甚至连表面上象征性的公平都懒得维持。

  于是,庞大的官僚体系与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的大唐朝廷,最终迎来了黄巢这个落第的掘墓人。“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成锦绣灰”的根子,也许就在开元天宝年间,对于盛世的赞颂声声中,开始埋下了。

唐奇谭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9483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