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金山,后世又称阿尔泰山,其实是蒙古高原与天山以北之间,一大片相当广袤的山脉统称;自东南向西北绵延两千多公里,横跨中俄哈蒙四国境内;因为其山中自古以来就出产黄金等矿藏而得名。

  更有诸多冰峰融雪形成的银水曳失河,也是中国唯一一条由南向北的倒流河,环绕金山山脉而过,最终流入西伯利亚深处的北冰洋;由此造就周边水草丰茂、山林丛密的大环境。

  其中兼具了雪线冰川、高山湖泊、深峡裂谷、台地丘陵、河谷平原、低地草甸,戈壁荒摊、沙地绿洲等等多种复杂纷呈的地貌,也让来自西面准葛尔盆地的沙海,东面荒凉的山地戈壁也止步于此。

  所谓的金山银水,也滋养和繁育了历朝历代,崛起于草原、西域之间的众多游牧民族。以其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物产出,成为支撑起强横一时的历代草原游牧政权,或是一方霸主的重要一环;

  直到大唐的乾元、泰兴年间,身为穿越者前辈的梁公,以一己之力扭转了,草原民族生生不息、旋起旋灭的惯性;而用一系列建立在各条河流流域的堡垒和屯垦、贸易据点,将其逐步割裂、封锁。

  又大肆分封功臣将士于塞外,在各处池泊、水草地筑城定居;最终驯化了其中大部分游牧帐落,而将其变成相对稳定的半定居半游牧,专门蓄养牛马羊驼等牲畜,并世代提供皮毛骨肉制品的职业。

  又击败和屠戮了剩下其他桀骜难驯的部落,以诸侯定期北狩的义务,将残余的抵抗势力,赶到了更加荒凉、苦寒的极北之地;乃至是终年冰封的冻土雪原,高寒的针叶林中;才得以苟延残喘下来。

  因此,作为重要的夏营和过冬地的金山周边,也自然不会例外的;大唐朝廷在此相继设立了玄池、乌盖、拔山、五个州;除了直接管民和提供贸易的城邑外,又分辖十几个藩家;但金山范围太大。

  可以说,哪怕经过上百年的经营和拓殖,除了沿着外围地区和部分山口要冲,所建立起来的堡垒和城寨、哨垒,以及部分山脉北麓的诸矿监之外,大唐朝廷和诸侯外藩的势力也未尝过于深入其间。

  事实上,就算后世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中国,除了例行的大地卫星遥感和测绘之外,在国境线部分的阿尔泰山深处,依旧还有好些未曾勘测的处女地。也是为数不多未曾探索完成的自然宝库之一。

  因此,金山也成为历代西域那些流亡的叛逆和反乱势力,不服王化的草原藩部;横行不法的罪人与逃犯,乃至官军围剿的流窜寇盗天然庇护所。其中一些彻底消亡在群山中,或是因此退化成野人。

  但也有一些顽强的扎根下来,建立了世代生息的据点与聚落;乃至最终形成了横行、奔窜于大漠、草原之间的贼寇源头“万里沙”。当然了,现如今的江畋看来,这其中似乎别有内情和历史渊源。

  要知道,相对于周边丰饶的平原河谷、草甸丘陵地带;金山山脉中虽然号称物产丰饶,但同样蛮荒不化而环境险恶;能够维持的人口和畜马相对有限;通常情况下只会在残酷内卷中保持动态平衡。

  因此,万里沙是哪里来那么多资源;用以整合和驱使周边流窜的群盗?又是如何保持足够的武力,以为长期的震慑这些,长期不事生产以劫掠为业,同时散漫桀骜,相互争杀、冲突不断的盗团呢?

  最初江畋本以为,“万里沙”只是一个诸侯藩家之间明争暗斗,所借助的名头而已;或又是某些地方势力用来干脏活的工具?但随着揭出的内幕越来越深,甚至牵扯到强力的藩家和都护府的中高层。

  事情的性质就变得完全不一样。因为,在任何离谱的现象背后,往往都有更加离谱的事实和例证;虽然,已经被查获的几位八方使者,最多就见过金山深处的密营中,日常出面主事的星尊和月尊。

  然而根据现有掌握的线索和消息渠道来看;此辈不但拥有众多的资源补充和影响、执行力,盘根错节的消息网络,甚至在金山深处建造了数十处据点营地,还专门维持了一支足以对抗官府的武装。

  甚至还有某些超常力量,或是绝顶高手存在的痕迹;乃至是专门蓄养的刺客和死士团体。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群盗幕后的领头人和指使者,长期以“万里沙”之名,维持这股力量的目的何在?

  仅仅只是为了向那些良莠不齐的盗团,收取例行的贡金?还是光靠对传统西域商道,零敲碎打式的吸血?或是变相的渗透和影响,乃至控制住某个藩家?或者干脆,只是为了守住某个重大的秘密?

  还有,几次被劫夺的酌金固然是数量巨大,但除了事发公开激怒朝廷和变相挑衅宗藩体制,引来各路官军围剿之下,却不符合此辈长时间躲在幕后、长线经营的一贯作风;其中又有什么特别缘故。

  这一切的一切,也唯有攻下金山深处的“万里沙”老巢,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吧。想到这里,江畋再度翻过手中的供状合集;根据伊州、西州两路幸存者供述,他们分别从南面和东南的山口进兵。

  其中,来自伊州的伊吾军五千人,外加罗护守捉两千人,柔远守捉一千四百人;自沙陀州的小青河峡谷溯流而上,过了山中的可可托海后,就突然遭遇大范围山崩,数处冲击的土石吞噬中军所在。

  而后,更有不明的敌人在黑暗中,突袭余下陷入混乱的营垒;连夜掩杀十数里,将溃走的官军赶进了山林、原野;最后能够从山峡中逃出来,并且安然抵达小青河下游的富蕴城,只有数百人而已。

  而自东南山口进军的西州天山军,还有赤庭守捉共计八千六百员,外加高昌藩骑一千一百员;则是在进军金山峡道的第五天,于磨脱岭下遭遇了大群奔袭的畸形兽潮,虽然被他们结阵击溃了数波。

  但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奇形人甬和突然过来的尸骸,却自内部开花式的冲散、惊乱了官军的阵型;也让他们再也无力抵抗去而复还的兽潮;只能沿着深峡且战且走,最后退出来不足三分之一。

  因此,根据现有情报分析,在金山深处出现了局部的环境异化,以及区域性的活物畸变,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而第三路偏师的集体失联,是否又与之有所关系呢?想到这里,江畋不由眺望远方。

  远处雪山群峰巍峨,近处矮山丘陵绵连,高低起伏的草甸如毯,斑斓的牛羊如云彩。又夹杂着山石嶙峋、崖壁料峭的褶皱谷地。期间大河奔腾如涟,漫山层林尽染,正是一派春夏之间的大好光景。

  除了偶尔抛弃草中的零星旗帜、甲械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战争带来的纷乱痕迹。事实上,大军行进在这片区域中,哪怕已经入夏了,却没有感受到多少暑热;或者说金山周边就没有夏天的概念。

  因此,这里也是草原上的传统游牧政权,用来度夏和补膘、繁衍的天然宿营地;哪怕在当下,也依旧可以在道路两边看到,隶属于附近的诸侯藩家领民,或是州县百姓放养的各种牧群,以及帐围。

  就好像覆没在金山群岭之中的各路官军,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一般。正所谓是望山跑死马,虽然,远远地就能看见青黑泛白的山峦,但是真正的走到近前的山口堡垒和哨卡处,却还是花了一天一夜。

  与此同时,作为进山十几组斥候的暗中掩护,被江畋分神操控的甲人;也在山岭深处的一处新鲜形成的土坡上,有了意外的发现。那是一顶掩埋在泥土和腐叶中的头盔,犹自还反射着崭新的亮色。

  随后被甲人一摄而起后,就露出了头盔下死不瞑目的头脸;死者的五官七窍都塞满了泥土,保持着奋力挣扎钻出地面的那一刻,扭曲呐喊的狰狞之态。随后江畋心念一动,甲人周围泥土落叶腾空。

  顿时就露出了残差不齐,掩埋在土里的各色尸体。其中一些士兵,部分身体嵌在坚硬山壁和乱石中,呈现出被挤压爆裂的惨状;或是陷入地面一般;保持身陷泥淖的挣扎姿态,满脸青黑窒息而死。

  更有人被数根缠绕着,活活勒断了四肢的骨骼。光是从数量上,就足足有上百人之多,他们手中的武器和身上的甲胄,甚至没能发挥作用;就在惊恐万分中,被某种大地冒出来的存在吞噬了……

  然而,当江畋以甲人为降临的媒介,激发了强化后的“感电传动”模式之后;却没有发现任何神秘因子或是异常能量的残留;就仿佛这些尸体本来就是地下生长出来的一般。

唐奇谭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9483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