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份丁贤并购中华电力,当时的总市值飙升到65.6亿港币,比目前的华记黄埔要高。
但是随着收购的尘埃落定,股市上的投机客纷纷撤离,中华电力的股价也开始回跌。
丁贤入主中华电力的第一个月,市值一度跌至50亿港币以下,不过等中华电力团队正式接收新西兰发电厂,增加了海外盈利项目后,股价又开始慢慢回升了。
今年以来,中华电力的股价一直在37块港币上下浮动,总市值始终徘徊在55亿港币左右,要低于华记黄埔的58.7亿港币,却也差距不大,两间公司规模实则旗鼓相当。
丁贤针对中华电力的持股比例高达52.7%,他个人的股本总量有7740万股,仅仅这一间上市公司,他身价就有二十八亿港币,他在华记黄埔的持股量更高,身价超过三十亿港币。
鉴于华记黄埔的租赁型物业越来越多,中华电力本身就是垄断机构,导致这两间上市公司全部成为丁贤旗下最稳定的钱仓。
毫不夸张的说,这两個钱仓比银行都赚钱,而且具备强劲的抗风险作用,即使将来出现经济危机或者其它什么危机,这两间公司也可以因为业务特殊性而平安躲过去。
今后的每一年,只要香江经济还在高速发展,华记黄埔与中华电力的总收入与利润都会随着不断上涨,哪怕丁贤将来什么都不做,只依靠这两间公司现有的规模,就能确保他成为香江首富的有力竞争者。
但丁贤不是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商人,他不会坐在华记黄埔与中华电力的安乐窝上享受一辈子。
他问谢君信:“目前的恒生成分股上,一共有几间公司可以超过我们?”
恒生成分股是在1964年开始编制的,当时香江的上市公司总数不过是六十余间,恒生银行选取其中三十间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
等到1969年的时候,成分股增加到三十三间,并正式对外发布恒生指数。
当时主导香江经济的产业是基建业与航运业,成分股上有八间公共事业股,六间环球航运股,这两大类就占据了成分股的将近一半。
六十年代的地产行业还不算权重,当时进入成分股的地产公司只有两间,分别是怡和系的置地公司,以及会德丰系的置业信托公司。
等时间来到1972年,当时四会启动创建,华资财团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并影响本埠经济,这些华资普遍都在涉足地产行业,导致香江的经济支柱也转向了地产与金融。
正是因为香江的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去年1979年时,恒生银行重新编制了三十三支成分股。
变动后的成分股名单里,包括整整九支地产股,比重超过公共事业股成为香江的龙头产业。
至于目前香江成分股的排名情况。
只听谢君信介绍道:“如果按照市值进行排名,第一位是汇丰银行,第二位是太古洋行,第三位是置地公司,第四位是我们的华记黄埔,第五位是我们的中华电力。”
华记集团已经荣登华资企业的头名,但仍旧没有超越英资。
丁贤又问:“前十位还有哪几间企业?”
谢君信所讲都是最近几天的股市排位,他给丁贤说:“去年李生在股市上吸纳港灯股票,导致港灯股价被持续炒作了半年之久,市值也在不断上涨,目前已经逼近五十亿港币的关口,排在第六位。
李生的长江实业在今年年初披露了全年盈利,高昂利润引来市场的热烈追捧,导致长江实业的股价大幅飙升,紧随港灯之后排在第七位。
怡和洋行排在第八位,会德丰集团排在第九位,香江电话公司排在第十位。”
这个排位非常明确的显示了香江市场的资本结构。
最具分量的十大港企里边,华资只有华记黄埔、中华电力、长江实业这三间公司,其余七间都是英资。
其实算到底,华记黄埔是丁贤当年从英资祁德尊家族手上夺来,中华电力是丁贤从英资嘉道理家族手上夺来。
如果丁贤没有乱入这个世界,十大企业里边只有长江实业一根华资独苗。
丁贤算是扭转了华资与英资的规模对比。
他旗下还有几间子公司没有上市,这些子公司的盈利水平甚至要超过华记黄埔与中华电力,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整个华记集团就可以抗衡英资了呢?
目前仍旧不行。
要知道在所有三十三支恒生成分股里,怡和系总共有三间公司上榜,分别是怡和洋行、怡和证券、置地公司,总市值加起来轻松超过百亿港币。
会德丰系也是三间上榜,会德丰集团、会德丰船务、香江置业信托,总市值同样可以破百亿,如果把恒生成分股以外也算进来,会德丰布控足足八间上市公司,实力强的很。
虽然太古洋行只有一间企业上榜,但它旗下的国泰航空并没有上市,国泰垄断着香江与海外的航空业,年利润与港灯不相上下,一旦上市的话,太古系市值不亚于会德丰。
仅仅是怡和、会德丰、太古这三大洋行,整体实力就能超过华记集团,这些洋行全是百年老店,香江只是他们产业的一部分,他们老巢其实是在英伦,那里还有丰厚产业。
香江股市的前十位里,电话公司垄断着香江家庭电话、电报与国际电讯业务,幕后股东是英伦的大东电报局,这也是一间巨无霸,大东是在英伦上市,如果迁册到港,实力不会比怡和三大洋行差多少。
港灯没有迁册,一直都深扎本埠市场,不过目前正处于动荡状态,怡和系与长江实业在争夺这一间电力公司,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以前港灯市值从来没有超过过五十亿港币,这间公司是给港岛供电,港岛仅仅占据全香江三成的电力市场,但港岛的消费水平高于九龙与新界,电费比中华电力贵,旗下储备的电厂地皮也价值连城,如果经营有方,规模完全可以与中华电力相提并论。
假如这次长江实业能够拿下港灯,那么香江的华资实力与英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从情感上讲,丁贤希望李嘉成能够胜出,但前段时间怡和系发卖金門大厦,筹集十亿港币资金,这是一个强硬信号,表明怡和系存在收购港灯的坚决意志。
这一场收购战进行到最后,李嘉成有可能抵挡不住,到时他或许会搬救兵。
因为港府律法限制,丁贤无法介入港灯交易,李嘉成没准会去找包玉港商量对策。
包玉港作为香江首席华商,他个人的身价相当丰厚,但他旗下的环球船务并没有上市,恒生成分股里的华资船务公司只有两间,董家的东方海外航业与赵家的华光船务。
包玉港只有一间九龙仓挂在交易所,排在恒生成分股的前二十位以内,规模比不上长江实业,但包玉港正在谋划并购会德丰集团。
等什么时候包玉港拿下会德丰系资产,李嘉成也能吞并港灯,到时候华资才算占据香江经济的半壁江山。
目前而言,英资仍旧是老一。
了解完恒生成分股的情况,丁贤继续审核华记黄埔的来年预算。
丁贤并不准备调用这间公司的储备金。
他家族办公室旗下的云松投资与黑石基金,利润都已经过剩,不管他以后看中任何项目,都不缺投资资金,因此他不需要再去调用上市公司的储备。
他决定把这些储备金全部留在公司里,拓展海外业务,以壮大规模。
他最后吩咐谢君信:“去年我们使用港灯股份与长实李生交换了英伦的菲力斯杜港口码头,进军海外港口业是华记黄埔的发展方向,因为我们在新西兰有一座发电厂,这个地区要成为我们优先投资的对象,你可以去考察新西兰的港口情况,但投资不要着急,你先做规划预案,到时拿来让我审批。”
华记黄埔的对外投资主要是港口业与酒店业。
中华电力肯定要投资海外的电力市场。
等丁贤把华记黄埔的所有公务全部处理完毕,立刻移师去了中华电力总部,召集管理层举办新一轮的会议。
原本中华电力总部设于中环雪长街二号的圣佐治大厦里,这栋大厦是嘉道理家族产业,去年中华电力易主以后,总部立即实施了搬迁。
谢君信在和记大厦给中华电力的同事们腾出了几层写字楼,虽然地方拥挤了一些,但是守在老板跟前,开会那是相当方便的。
“1979年度中华电力的总营业收入是32.4亿港币,净利润率是16.83%,全年除税后的利润是5.35亿港币。”
霍健宁流利向丁贤做着汇报,他入职中华电力已经有半年时间,早就熟悉了工作环境,其实这间公司的业务比较单一,重点处理的公务有两个,维护好发电厂与输电网络,服务好用电客户。
鉴于香江经济发展快速,城市企业与居民的用电量每年都要增加,针对发电厂的投资也必不可少。
霍健宁又道:“去年我们接管董事会以后,原本有将近二十亿港币的节余,这是嘉道理家族主事时的盈利,但是与银行也有部分债务,负债率比较高,清偿债务以后,其余资金全都投入了发电厂。”
丁贤观看着手上财报,边说:“长实李生早就退出青洲英泥,这间公司要并入中华电力,去年你刚接手这间公司时,我就交待你做重组方案,资金上的困难有多大?”
丁贤是在1977年底时收购的青洲英泥,当时市值只有两三亿,经过最近两年的发展,规模已经扩大四五倍。
去年李嘉成从青洲英泥退股的时候,总市值正好迈过十亿港币大关,但随着李嘉成的退出,建材订单有可能会减少,小股东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利空消息,于是看跌了青洲英泥,导致股价开始下挫。
前几日青洲英泥的市值在9.3亿港币左右浮动。
丁贤原本持有25.3%的青泥股份,受让了李嘉成的控股后,他的持股比例达到50.4%。
如果中华电力要与青洲英泥合并,需要先从丁贤手上购买这笔50.4%的股份。
霍健宁瞧了丁贤一眼,他向丁贤汇报工作的时候,态度可比谢君信、郑海权几人端正的多。
他把语气摆在恭敬的调子上:“丁生,如果按照市价,从云松投资购买青泥股份,需要花费4.68亿港币,去年中华电力的盈利超过五亿,支付没有任何问题。”
丁贤听了说:“去年我还叮嘱过你,北美丹佛市的电力市场正在对外招标,我们在当地有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合作商,他有办法帮助我们拿下丹佛市的电力订单,到时要投资很大一笔资金,你准备怎么解决?”
霍健宁立即抽出一份文件,他站起身,来到丁贤跟前,亲自替丁贤展开文件,然后才返回座位讲话。
会议室角落处,前来观摩流程的钟楚虹瞧见这一幕,心说这位霍经理可真是贴心呀,丁贤的秘书们都没有这么面面俱到过,公司ceo在丁贤面前,竟然都如此注重细节,那她这样的小兵应该更加心细如发才行。
霍健宁向丁贤阐述他的解决办法:“中华电力是信用卓著的民生企业,香江各大银行随时都在准备着提供资金,我打算委托银行发行一批债券,所募资金用于北美丹佛的电力市场交易。”
他也考虑过扩股融资,但这次的交易金额并不大,使用债券更加合适,中华电力的盈利特别稳定,不管推出多少债券,都会被市场认购一空,募资也相当快速。
丁贤听霍健宁把发债情况讲一遍,又审核了一下文件,最终决定签字,对于中华电力来说,发行债券没有什么问题,过去嘉道理家族在扩建电厂的时候,债券是他们募资的最常用手段,股市的投资者都愿意买单。
以中华电力的盈利能力,这笔债务在两三年内肯定可以结清。
商量完这件事,霍健宁向丁贤请示:“丁生,中华电力与青洲英泥重组后,名字需要更换吗?”
丁贤点头:“冠上华记的前缀,以后使用华记能源公司的新名字,今后的主业是电力业务,但如果遇上其它合适的能源生意,自然也可以去投资。”
丁贤已经做过一次石油生意,将来未必不会再做第二次,反正只要牵涉到能源领域,全部都交给这间公司去处理。
因为华记能源公司的业务单一,丁贤待的时间相对较短,不像华记黄埔那样,开会持续好几天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