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用过午餐后,两人分开。
校方已经启动葬礼筹备工作,希兰需要去把关和确认一些重要事项。
范宁赶赴音乐学院礼堂,参加毕业音乐会的作品选拔大赛。
危机稍稍没那么紧迫,自己终于有分散的精力,得以感受一下这座校园。
他觉得至少一个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鼻子没那么遭罪。
这些因工业化而迅速膨胀的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人口的增长,过度的人口拥挤,又缺少必要的卫生设施,中产阶级的生活环境都已是极为局促,产业工人则完全没有“生活”可言。
富人们也做不到将这些潮湿拥挤的住房完全划到孤立的区域,污物污水在城市的沟渠里腐烂,臭气和工厂的滚滚浓烟交织,终会凝在霾中,吸进肺里。
而在圣莱尼亚大学校园...曲折的小河和池塘、喷泉、廊柱、雕塑、花架随处可见,它们结合各个地块的天然高差,构成了园林式的精心布局。身边由金鱼草、秋海棠和樱桃树组合而成的景观小品散发着带有青草味的甜香,更高处是遮天蔽日的橡树、香樟和重枝桦,建筑的红墙从其间可见,透露着古典的优雅和泰然自若。
雨已经停了,在洁白的石砖上,葱郁的草地上,三三两两年轻男女散步聊天,不时传出几声喁喁低笑,这一幕让范宁有些恍惚。
四五个月前,自己也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
好吧,我现在又是了。
但那种不真实的感觉仍然存在,他总觉得视野所见是开阔又局促的矛盾体。
校园风景、植物的色彩、俊男美女的容颜,皆赏心悦目如气泡,肌肤与衣物的摩擦带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置身事外感。
可能是穿越带来的持续副作用吧。
曲折的鹅卵石路面前方,是礼堂外面的开放式走廊,带有金色叶纹的大厅联门半开半合,时间还早,人们就已三三两两进入其内。
“卡洛恩,这里这里!”在灯未全亮,不甚明亮的礼堂光线下,后排一个头顶卷毛,穿着棉质衬衣和崭新深色马甲的男生探出了半个身子。
范宁挤出一丝笑容,弧度不大但显真诚:“加尔文,来挺早啊。”
这是他一二年级时的室友,相同专业,平日两人关系不错。
圣莱尼亚大学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强制寄宿制,住宿条件简朴,倡导培养勤勉朴素的绅士品格。这项制度在902年得到优化,仅限前两年寄宿,与之一并改革的还有畅通女性的入学通道。
“我听说了安东·科纳尔教授的事情。”待范宁在身旁落座后,加尔文压低声音说道。
“知道的人已经不少,我想讣告明天清晨就会发出,在他葬礼的前24小时。”范宁的声音很平静。
“我深表遗憾和难过。”加尔文显然清楚范宁和安东教授的关系,“就算不是音乐学专业的人,绝大多数也学习过他的《西大陆音乐通史》《演奏风格嬗变导论》《作曲技法嬗变导论》等课程,在常人看来安东教授古板又学究,但我十分钦佩他的博学与绅士风度。我也想去葬礼上送他最后一程。”
“谢谢,加尔文。”范宁将礼帽置于膝上,放稳手杖,“我问你啊,你还有没有听说,有几个同学出事了?”
“当然知道!有两个人吧?弗尔坎·哈维是我们院钢琴系的呀,还有一个好像是其他院的,我不清楚。”
“太可怕了,听说他整个人钻进了622琴房的钢琴里面,不知道是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给吓到违背生理结构地钻了进去,还是被什么不可名状的外力塞入的?”
提到这件事情,加尔文显然被吓得不轻。
“是两个人吗?”范宁又问道。
“是两个吧,都是一个学校的同学,这么大的事情,如果还有别人,我们就算不知道细节,也不可能完全没有风声。”
范宁暗自奇怪:“那我刚穿越时,舞台上看到的两个人形轮廓是怎么回事?难道那并非是死掉的人,或者说,至少不是和我课后交流的那两位同学?”
“准确说是三个,唉,还有安东老师呀...”看范宁一直沉默没开口,加尔文又补充道。
“对了卡洛恩,好像还有传言,说这两个同学的死好像和安东老师有联系,你不是经常和安东老师讨论音乐么,你最近要小心啊。”
随即他一脸担忧地望着范宁。
“你别吓我。”范宁锤了锤自己胸口,随即到处转移话题,“你这根手杖看起来价值不菲啊。诶...这一个多月你在忙什么?”
“我找到了一份兼职。”加尔文是没心没肺,有什么答什么。
“哦?哪里啊?待遇如何?”
“你难以想象的棒,每周四天,工作轻松,每天时间不过3-4个小时,我现在可以领到约3.5磅的周薪,若之后业绩良好,甚至可能超过4磅5磅。”
“作为学生兼职,足以保证我的日常生活品质,甚至能维持体面的社交开支。嘿,但具体内容保密,我和雇主签有协议。”说到这他又一脸神秘。
听到这种描述,范宁一脸古怪。
大哥...你不会是在想通之后,从事了某类“我不想奋斗了”的职业吧??
“哎!”加尔文突然一拍大腿,“光顾着说话了,你看这报名队伍转眼排这么长了!”
范宁往舞台上望去。
今天是作品选拔大赛的初试报名,长条桌前排了两队,大家纷纷上前领走信封考题,并由工作人员登记。
但此刻排队情况,两级分化过于明显,一列队伍排起了长龙,另一列才十来个人。
这是因为参赛种类分两种,对应不同颜色的信封考题——
白色信封:代表征集小型独奏或室内乐小型作品,初试内容为“限时作曲”,报名的人,散会后就可以回去,明天同一时间准时过来提交作品。
黑色信封:代表征集需要交响乐团参与的大型作品,初试内容为“即兴演奏”,等会马上就要当着众人的面,接受教授评委们的审视。
在每年圣莱尼亚大学的毕业音乐会上,每个人都特别渴望自己作品被采纳,或争取到上台演奏的机会。
这关系到毕业留校任职的成功率,对以后的艺术生涯也有极大加成。
在一所帝国公学,拥有终身的体面职业与收入保障,或在家族成为受到尊敬的一员、或完成中产阶层的巩固与跃迁,或踏上成为知名艺术家的第一步...
不过,大型交响作品的创作门槛极高,和小型作品的难度不在一个级别,除了个别大三大四作曲系、指挥系的优等生,大家是有心追求也无力参与。
不说别的,初试的即兴演奏就已经很劝退了。
当场给一个音乐素材要求扩展,大多数人连八个小节都憋不出来,上了台就是被“公开处刑”。
这才造成了两边排队人数的严重不对等。
“走吧,我们也去排队吧。”范宁对加尔文一笑,随即走向舞台。
他站在了人少的队伍,并看向离自己六七米开外的那叠黑色信封。
“你...你是不是站错地方了。”加尔文目瞪狗呆。
身边马上有人注意到了范宁。
“我没看错吧?卡洛恩·范·宁,他...他是作曲系还是指挥系啊?”
“音乐学专业的吧。”
“有没有搞错,音乐学专业的凑什么热闹?写一首小品差不多得了。”
“等着一会即兴演奏下不了台吧。”
“哈哈,他以为他是天选之子吗?大型交响作品能上演的,每年只有一个名额,一场音乐会就那么长时间。”
“可能是向安东·科纳尔教授学习了一些进阶作曲技法吧?”
“科纳尔教授?他年轻时候的作品还行,你看看后来的作品有人听吗?”
“我听说科纳尔教授昨晚自杀了。”
围观范宁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议论纷纷。
刚拒绝自己请假的塞西尔组长,也从队伍前面转过身来。
“范宁馆长,你这是要写什么大作呢?”
他饶有兴趣地看着,眼神中有一丝不可察觉的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