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五。
山城,朝天门码头,三元庙。
宋书堂一改前几日颓唐模样,头发打理干净利爽,身穿粗布麻衣,右手捏着三日前的报纸,却折叠成三角模样,一角朝内一角朝外,立于三元庙门前。
张望之际一辆轿车行至身旁,看了一眼他手中报纸似是在确认什么,后打开车门喊他上车。
宋书堂弯腰上车,还未坐稳便听到后座之人喝道:“闭眼。”
刚将眼睛闭上,便有黑布横于眼前,将宋书堂的双眼蒙住,后车子启动开始行进。
……
……
“哔哔!”
“炒米糖开水~”
“磨剪刀来~戗菜刀~~”
“卖报,卖报,最新文章,声讨汪逆反对投降。”
“来碗抄手!”
“七十二行行行在,一街设祭又一街,元朝人把我们宰相宰……”
各色各样的声音,接踵而至不分先后,刹那间全都涌入宋书堂的耳朵。
吆喝声!
卖报声!
川剧声!
相互掺杂,彼此难分。
宋书堂牙齿紧叩舌尖,迫使自身灵台清明,拼了命去记忆这些声音。
口中渐渐有了血腥味,也浑然不觉。
黑布蒙眼,没有了视觉,他现在能依靠的,仅是听觉和嗅觉。
无数声音,在耳中放大。
孩子的嬉笑玩闹声……
店铺的叫卖吆喝声……
行人的高谈阔论声……
还有鼻腔中,淡淡的若有似无的气味。
香味。
臭味。
油漆味。
残余焦土味。
宋书堂依靠平稳的一呼一吸之间,知道已经过去二千一百四十二息。
可车子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山城老城区,有这么大吗?
他认为开车的人在绕圈子,因为有些声音,听起来居然是感觉熟悉。
有些味道,也似曾相识。
“到了,下车。”
“四千零一十四息。”
当听到下车的时候,宋书堂心中的数字,定格在了四千零一十四息。这个数字,让他眉头紧锁。
一呼一吸,方为一息,四千零一十四息,半个多时辰。
听起来不算长,只是对现在的宋书堂来说,却是天文数字。
且这个过程中,车子的速度,不断变化,难度再度升级。
舌尖触碰到牙齿,他方才感觉到痛。
他被人带着向前走,跨上五阶台阶进入室内,又行片刻眼前黑布才被拿下。入眼会客厅陈列简单,实木地板陈而不腐,水晶吊灯璀璨华丽。
“在这里等着。”说完,房间之中就剩下宋书堂一人。
他从窗户向外看去,想掌握更多的线索,只是看到的不过是一处庭院罢了,观察不到临街的任何建筑。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人由远及近,和门口负责看守同时也是带他过来的人交谈起来。
“换人了?”来人的语气带着一丝疑惑,听声音是四十来岁的中年人。
“换了一个年轻人来,不是上一次的人。”另一人带着恭敬说道。
中年人略微沉吟片刻问道:“确定没带错人吗?”
“他在约定好的地点,拿着确认身份的报纸。”地点没错,报纸没错。
可人却换了?
中年人低声说道:“枪准备好,跟我进来。”
下一刻,房间的门被推开,宋书堂打量着进来的中年人。四十来岁,大腹便便,却有些憨厚老实,真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外貌。
中年人同样在打量宋书堂,年纪确实不大,观模样只有二十岁上下。
看上去是精瘦挺拔,面容硬朗,干练的板寸,显得整个人更加精神。
“李老板吗?”宋书堂率先开口问道。
“是我,老罗呢?”李老板顺势问。
“是说老陆吗?”之前来的人,不姓罗,姓陆。
“可能是我记错了,老陆怎么不来,换你来?”
“说我年轻,面孔生,老陆来了两次,怕被有心人察觉。”
“当家三爷,看来很看好你嘛。”
“是龙头大爷让我来的。”
李老板的眼神,让宋书堂如芒在背,他明白,自己只要稍微说错一句话,就会身首异处。
“你们这群袍哥,龙头大爷,当家三爷让人糊里糊涂。”
面对这句辩白,宋书堂只是跟着笑,没有接话。
“看茶。”李老板言罢,有人前来奉茶。
宋书堂抬眼望去,茶杯两盏,一在盘内,一在盘外。
“请。”李老板示意。
宋书堂将盘外之茶移入盘内,后捧杯相请,口中道:“木杨城里是乾坤,结义全凭一点洪。今日义兄来拷问,莫把洪英当外人。”
茶碗阵中的“木杨阵”,宋书堂顺利度过,李老板听罢吟诗,一同端起茶杯,低头浅抿一口。
“什么蔓?报报迎头?”李老板放下茶杯,突然发问。
“虎头顶蔓。”宋书堂却说自己姓王。
“老陆上一次说还接了财神?”
“是接了个观音,说票呢。”
“还敢和你们去面子?”
“叶子官上云头,家里叫票去了。”
什么蔓,就是问姓什么,接财神,是绑票勒赎。接观音,被绑的是个女人,说票就是讲价钱,去面子还价,叶子官上云头,头目打扮去家里讲价钱。
绑票这件事情,是老陆告诉李老板的,李老板现在用来试探宋书堂,加上黑话,出其不意。
细节上还有财神和观音的区别,半点不能错。
对话到这里,李老板挥手示意身后的人离开,他拿来纸笔说道:“写出来?”
宋书堂也不迟疑,趴在桌子上书写起来,一个又一个地址出现在纸面上,写了十几个之后方才停手。
李老板拿起纸张看了一眼,字迹不慎工整略带潦草,心中当下觉得正常,便立马贴身收起说道:“王兄弟一路辛劳,先休息一下,喝杯茶。”
说完,不等他回答,就从房间之中离开。
“看好他。”李老板对门外的人说道。
“是。”门外之人领命。
宋书堂心中明白,这李老板,还没有彻底相信自己,他只能等着。
后背已经泛潮,内衬衣物贴在身上。
只是他却没有在房间里干坐着,而是嘴里不停念叨着:“四千零一十四息。”
脑海里面的回忆,翻腾不休。
来时路上听到的各种声音,接连不断的在脑海中轮番出现,就好像是电影画面一样。
“一百二十五息,提速。”
“三百六十五息,左拐。”
“四百四十四息,下坡。”
“七百五十四息,卖报声。”
“一千五百六十五息,川剧高腔入耳。”
“二千零五息,油漆辛味扑鼻而来。”
“二千三百四十五息,新茶的浓郁香味。”
“二千八百五十四息,残余焦土的味道。”
“三千五百四十一息,车子连续颠簸,路面不平整。”
回忆的画面,一幕一幕,慢慢清晰,又慢慢模糊。
闭目回忆的宋书堂,眉头忍不住蹙起,双手紧握,强迫自己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