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一行人走走停停,终于在第二日午后进了上京城,李伯跟葛明礼打了一声招呼驾着车打东边的一条横街去了,葛家人马则继续沿着主道北进。
一个时辰后,风尘仆仆的一行人总算是回到了位于帽儿巷的葛家。
许是从未与清懋分离过这么久,秦氏亲自在西角门等待,一见了清懋就连忙抱住嘘寒问暖。
葛明礼见过了二嫂,说大家奔波了两日都乏累了,眼下先各自回屋休整,待晚间再与父母兄嫂汇报这半个月的情况。
秦氏忙着关照清懋,没有多问,让大家都先回去安置。
夜里用过了晚饭,女眷们默契地没有散去,姑娘们头一次去这么老远的地方,长辈们多多少少还是要过问几句的。
女孩子们自然是说哪哪都好,事事顺心。
大夫人李氏挑着眉发出疑问:“我怎么听说遇到桩麻烦事?只怕没你们说的那般轻巧罢。”
谢氏秦氏虽然没有出声,但也一脸了然的表情。
清淽站了起来答话:“确实是遇到些意外之事,不过小叔叔都处置妥当了。”
“下面的人说话颠三倒四的,不成个体统,你们姊妹几个亲自说说是怎么回事?”
清淽看着堂上诸位长辈的脸色,斟酌着字句把事情经过大致讲了一遍。
跟到猎场伺候的仆人对于两位小姐被劫一事几乎没有不知情的,李氏几个自然是早就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过几个地痞挑衅生事,咱家的人还对付不了吗,怎么还惊动了什么将军公子的?”
李氏听清淽说完,挑了一句她认为最要紧的话问。
清淽也不清楚内里详情,又不敢不接嫡母的话,只得猜测道:“想必是小叔叔见歹人人多势众,所以寻了帮手罢。”
李氏并不满意这个回答:“即使如此,事关闺阁女子,行事也该三思。”
谢氏看了一眼半垂着头绞着手帕子的新媳妇柳氏,放下茶盅,慢条斯理地开口道:“强龙难压地头蛇,咱家虽然有几个下人,但终究是别人的地盘,明礼行事一向有分寸,想必请人相助也是无奈之举。终究还是孩子们的安危要紧。”
见婆母发话,李氏表情缓和了些:“儿媳明白,只是不知这位将军为人如何,口风妥不妥当,女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总还是息事宁人的好。”
谢氏没有儿子,对家里这几个儿媳妇谈不上偏向,但大儿媳说话行事一向莽撞些,如今仗着女儿做了皇妃更是不将弟妹们看在眼里,谢氏毕竟出身皇族,大世面见的多了,儿媳们有各自的小心思她不会多加干涉,但作为葛家的女主人,她总还是要维持这个大家庭的基本安稳体面。
谢氏抬眼看向李氏,神情冷淡严肃地道:“这位聂将军与我们家并无交情,能够挺身相助,定是一位古道热肠的侠义之士,想必不会学长舌妇搬弄是非,散播谣言,何况孩子们并没有如何不妥,便是真传了出去,也无伤大雅,总不能因为别人的闲话不过日子了罢。”
谢氏这么说,摆明了就是不想追究任何人的责任,虽然略微心有不甘,但婆母的面子李氏还是不敢不给的,她放软了腰身靠向椅背,转脸向秦氏道:“此事虽是意外,到底还是她们淘气爱玩了些才会碰上,我看清懋就很妥当,未曾有什么闪失。”
秦氏见李氏没把事情闹大,转而抓起姑娘们的小辫子来,不由微微一笑:“大嫂说的是,清荇这丫头在家里还算规矩,谁知一到外头就惹下这么些麻烦事,看来还需多加管教才是。”
清淽闻言不安地瞥向了一直未发一言的清荇,她如今也是祸首之一,纵然不怕李氏责罚,也不能在长辈们面前多话,只得企盼谢氏能为清荇说句话。
不过谢氏显然没有接受到清淽的内心企求,如今该说的话也说得差不多,便准备结束这次家庭会议:“女孩子们年纪都不小了,该教的自然要教好,不是次次都有这么幸运遇到贵人相助的。”
见谢氏端起了茶盅,一屋子的女眷都识趣地站起来告退,出了荣德堂,李氏,秦氏,柳氏领着自己的人往各自院子行去了。
清荇惴惴地跟在秦氏身后,不一时就回到了霜荻院。
秦氏在放着团花迎枕的梨木榻上坐下,谁都没喝上一口,便冷声对清荇道:“跪下。”
清荇应声屈膝,跪在了青砖地上,微垂着眼皮等候秦氏发落。
清懋站在一旁没有吭声。
秦氏看着清荇乌黑的发顶沉默了几瞬,不紧不慢地道:“我一向教导你行事要规矩守礼,不可做出一丝一毫有损家声的事,你便是比不上清懋出息,也该学个一二分的样子才是。”
“是。”清荇轻声应道。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如今你也大了,总还是要留两分脸子给你,因此这家法就免了,你自去小佛堂跪一夜经,好好思过罢。”
清荇又应了声是站起来,往自家的佛堂去了。
清懋看着清荇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转脸对秦氏道:“母亲这次免了清荇罚跪罢。”
秦氏扬了扬眉毛,有些讶异:“倒是第一次见你为她说情,莫非这十几日她给你灌了迷魂汤?”
清懋微微摇了摇头:“清荇素日里都十分规矩,并没有不当之举,遇上这无妄之灾已经十分倒霉,回家还要受罚,我瞧着有些不忍。”
秦氏将清懋拉到自己身边坐下:“我儿真是一片菩萨心肠,既然你张嘴了,便给她减轻些,只跪两个时辰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