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又叫刺青,但是正式的叫法应该是“文身”,文身最早的书面记载是《越绝书·外传本事》:“越王句践,东垂海滨,夷狄文身。”
文身在中国的古代有镂身、扎青、点青、雕青等众多别称。
而刺青的说法,得回到先秦时期。
那时候,官府会在犯了罪的犯人脸上用墨汁刺字,比如“小偷”、“诈骗犯”这种,这种带有侮辱性的刑罚叫做“黥刑”,也可以叫做“黥面”。受了黥刑的人走到哪里,人们一看脸就知道你小子是个坏人,即可避而远之。
但是,真正往身上文东西,那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让古人用石垩粉、草木汁液在身上画上图腾,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跟自己崇拜的神灵沟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力量。但是石垩粉、草木汁液这种东西很容易掉落,于是有人就想到用手里的工具在身上隔开伤口,将图腾刻在了身上,再在伤口上撒上有色的物质,比如矿石粉末、草木汁液等等,待伤口结痂后,图腾就被永远的留在了身上。
这种方法很快流传开,经过一系列的改良后,原始人开始用骨头或者玉石磨制成的骨针或玉针来进行纹制图腾,文身这门手艺就从此蓬勃发展。
根据不同的地区、文身手法、使用的材料,以及战争等等原因,文身最终分为两个大派别,一个是以黄河流域为根基的“铭文”,和以南蛮地区为主的“巫文”。
逐鹿之战过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成为华夏文化的正统,其部落的“铭文”也开始大行其道,而落败的南蛮蚩尤一族的“巫文”渐渐式微,逐渐变成了口耳相传的氏族传承,在漫长的岁月中苟延残喘,直至唐朝,才开始出现转机。
唐朝时期,文身不再是仅由官方掌控,市井间也开始流行,当时的长安城里,经常有那些混混,袒着上身,行走与街市之间,夸耀他一身花里胡哨的文身。当时,文身的内容也多种多样,甚至在荆州,街头混混葛青,周身刺白居易诗三十余首,“体无完肤”,用现在的话说,这绝对是白居易的头号粉丝!现在也没哪个疯狂粉丝会把自己偶像的歌词文遍全身吧。
哦,说了这么多和文身相关的典故,我还没有做自我介绍,我叫于潜,qian3,可不是于谦,那是第一声,我拒绝被碰瓷。
上面说的这些典故,我都是从一本叫《文道密录》的书上看来的。这本书,我是从一个天桥的旧货摊上淘来的。
按理说,这2020年的,谁还会信这种天桥地摊货呀,那不是傻么?
唉,说来惭愧,那天我也不知道是着了什么魔,路过摊子的时候,就这么神使鬼差的停下了,蹲下了,掏钱了……幸好,才花了我10元钱,还不够一杯奶茶的钱。
这本《文道密录》是一本32开的小册子,线装本,里面具是手抄的蝇头小字,除了开头6页是一水儿的文言文,讲了文身的起源、传承等一些内容,其余页上,每页都记载了一幅文身图,以及行针手法、色料制作、文身效用等内容,洋洋洒洒总共有四十五幅之多。
但我估计实际不止这些,这本册子后面明显是被撕去了一半,算是个残本。而且正本书已经黄得发黑,摸上去油腻腻的,感觉纸上都盘出包浆来了,而且还隐隐透着一股难言的臭味。
所以我也没明白我当时为什么会花10块钱买下它,我再添个10块买杯冰美式装个逼不香吗?
“叮叮!”
手机提示音响起,我立刻把《文道密录》往车上的储物槽里一扔,麻利地点下手机屏幕上的“接单”按钮,一扭车钥匙,绝尘而去,只听到身后隐隐传来一声:“妈的!死外卖员,开这么快,赶着去投胎啊!”
没错!我的本职工作就是外卖员,每天抢外卖,送外卖占了我一天大部分的时间,空着的时候,我就会拿起那本《文道密录》读上一段。
这事儿,还经常被我的一个同事宋胖子嘲笑。宋胖子名叫宋君,天津人,个儿不高,175左右,但是体重超过200斤,被我嘲笑他就是一个肉圆,我真的很可怜他的那辆坐骑,他一屁股坐上去就咯吱咯吱的响,而且就他这体重,电瓶车耗电特别快,每天至少换8次电瓶,他总是苦着脸说每天至少10单是替电瓶车跑的。
这个时候我就会diss他:“你就不能减减肥?”
他总会一仰脖反驳我:“介能怪我嘛?介能怪我嘛?我TM的喝水都胖啊?每天送那么多单,我现在就吃一顿,我都饿出胃病了。”
“我看你是吃太多,胃胀气不消化。”
“滚你的!”,宋胖子踹了下我的助动车,把脑袋凑过来说:“我说于潜,这本破书有啥好看的?”
我拿书拨开他凑过来的“猪头”,拿书重重拍了下他的脑门,为我的爱车报仇雪恨!
“你懂个锤子!这可是老手艺,中国传统文化,非遗传承!”
宋胖子非常不屑,挪了挪屁股,把屁股下的助动车压得发出一阵呻吟:“你拉倒吧,就一纹身,还整什么传统文化,非遗。别以为你多读几年书,可以骗我。”
“哼,懒得和你说。”,宋胖子脾气很好,我们经常打打闹闹,但是他有个逆鳞,就是你不能说他没文化,他曾经说过他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实在是读不进去,但是他也特别羡慕那些读书多的人,比如说我,我虽然出身南方一个农村,但是我高考考上了这里的一所211大学,还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那一阵子,在村子里我着实风光了一阵子。但是没过几天,家里突发一场大火,我的父母离开了我,我突然变成了孤儿。替父母办了丧事后,我兜里就只剩下了300多块钱。
我在父母坟前站了一天,把那张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埋在了坟前。
之后,我就孤身一人来到南海市,虽然不能在这里读大学,至少我可以在这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