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这个问题,同样也是专家们所关心的问题。
专家们虽然并不知道整个事情的所有细节,但仅从最基本的逻辑来判断,也能清楚知晓这种新型细菌所可能存在的,对于整个人类世界的巨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之下,当一天时间之后,专门定制的研究设备送来之后,专家们立刻便投入到了紧张的研究之中。
因为恐菌存在一离开集体,便会迅速死去的特性,往常那种先采集标本,然后将其送到操作台上进行研究的方式便行不通了。这便需要直接从原生环境之中对它们展开观测。
为此,陆铭得到张定山的同意,让吕卿良直接以治安局的名义联系到了一个精密设备制造厂,让他们加班加点,仅仅只用了几个小时时间,便完成了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并送到了滨海大厦这里。
整个经过,用时仅仅一天。
那是一台推车状的观测台,其上装有可伸缩的显微镜头,可以直接对准自然环境进行观测,且将观测画面通过屏幕显示出来。
“依据现有资料,在滨海大厦与外界之间,对于恐菌来说,应该存在一条较为明显的分界线。分界线一侧存在大量恐菌,分界线之外,则一个都没有。”
单个或者少数的恐菌,会因为脱离了那种集体电场而死亡。恐菌的生理结构又决定了它们必须要凑成群体才能生存。如此,这样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的存在便相当合理了。
寻找到这条分界线,对于后续的研究至关重要。
这用去了专家们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后,一幕画面便呈现在了陆铭面前。
这幅显微画面之中,陆铭看到了大量杆状的恐菌正在缓缓蠕动。片刻后,镜头向左移动,于是陆铭便清晰看到,恐菌的数量正在急速降低,最终完全消失不见。
这整个过程之中,画面的移动持续了一段时间,似乎恐菌数量的减少也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
但,这是显微画面,而不是正常画面。
显微画面移动了很大幅度,但放在现实世界之中,恐怕其距离最多不超过一厘米。
在宏观层面来看,这条分界线可谓泾渭分明。
陆铭将视线再次汇聚到恐菌彻底消失的地方,仔细观察。于是他便清晰发现,这里的恐菌,似乎要比以往时候,自己在滨海大厦内部所看到的恐菌的活力要低很多。
它们似乎根本没有力气蠕动。它们就静静的“躺”在那里,间隔良久,才会有一小部分恐菌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动一下。更多的恐菌则根本没有动过。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恐菌甚至已经开始了“溶解”进程。有的甚至连身体都消融了一半。
相比起之前那条分界线的泾渭分明,这种活力的降低,似乎便呈现出了缓慢变化的趋势。也即,它们并不是一下子从滨海大厦内部环境的活力四射变成了现在的半死不活,而是一点一点降低,一点一点的失去活力的。
陆铭的这个猜想,在后续的观察之中得到了验证。伴随着观测镜头的向内移动,初始还不感觉,直到移动到滨海大厦内部之后,便明显察觉出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这,就很显然不能用之前那种,恐菌离开“集体电场”之后便会死亡来解释了。
因为它们始终以集体的形式存在,始终没有离开集体。
但它们同样也在渐渐失去活力,渐渐凋亡。
这便是镇龙桩阵法在发挥作用,死死限制着楼神,限制着恐菌的最直接证据。
大约半天时间之后,第一份分析报告递交到了陆铭这里。
这份报告之中,对恐菌的死亡原因做出了很明确的分析。但很遗憾,这并没有什么用处。
报告之中显示,这些恐菌的死亡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受到其余细菌攻击、受环境因素影响所导致的内部组织液变化之类。
但关键问题在于……
为什么在环境一致的滨海大厦内部,它们就没有因为相同的原因而死,反而在滨海大厦之外,就因为这些原因死掉了?
环境明明相同,为什么一个死,一个没死?
还有哪些未察觉到的因素在影响着这些细菌?
众多专家为此展开了讨论与分析,并提出了诸般猜想,然后立刻开始验证。
当研究方向确定,正式进入到具体研究阶段的时候,陆铭便再一次插不上手了。此刻他所能做的,也仅仅是做好协调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确保这些专家们能不为旁事所累,能专心致志的将所有精力都投注到工作之中而已。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陆铭清晰感觉到,有一种微妙的变化正发生在这些教授们之间。
刚刚确认研究方向,随后便找到了那条分界线的存在之时,教授们的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他们脚步匆匆,精神高昂。相互之间也似乎有讨论不完的话题。一个个猜想,一个个推测,伴随着这些猜想和推测而来的富有行动力的验证,都是这些教授们之间的话题。
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第三天,第四天的时候,这种讨论就变少了许多。他们的态度也不再是积极和乐观,而是凝重和严肃。
或许……讨论变少的原因,是较为容易想到的猜想和推测,都已经被提出来了的缘故?
;/a>
对于它们的验证,很显然并没有收到结果。于是,一个个猜想和推测被接连否定,后续更新的猜想和推测便越来越难以被想到。
在第六天时候,陆铭甚至看到教授们全都放弃了工作。他们似乎约好了一般,全都离开了观测设备和操作台。他们有的人枯坐在会议室之中冥思苦想,有的人漫无目的的四处游荡着如同散步,还有人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陆铭清晰感觉到,对于恐菌的研究再一次遭遇了障碍。
它们明明不该死的,但全都死了。真正导致它们死亡的原因,无法离开滨海大厦蔓延至外界的原因,明明应该很容易就查清楚的,但始终查不清楚。
夜幕渐渐降临。为了确保安全,滨海大厦之内的所有人,以及大厦一定距离之内的人都被清空,工作暂时停止。
白天各处研究人员人来人往的喧嚣景象如同潮水一般退去,这里再度恢复了安宁和死寂。
陆铭坐在监视器前,看着滨海大厦内各处冷清的楼道,倾听着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传来的不知道哪儿发出来的咯噔声,再一次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与此同时,阳原市郊区,缩小版镇龙桩场地,临时搭建起来的某一间充作指挥室的活动板房之中,何薇同样神色凝重。
便在之前,环境监测人员刚刚结束了向她做出的整体性汇报。其结果同样也没有出乎她的预料,无非是内外部环境一致,没有任何发现罢了。
她隐约感觉,或许,己方之前所确定的两个研究方向,恐怕都要迎来失败了。
楼神找不到。镇龙桩的运行原理也无法确定。
与何薇和陆铭不同,张定山这里倒是有了些变化。只不过这些变化是坏的变化而已。
“张队。数据分析发现,滨海大厦楼体破损速率再次提升,整体出现破损影响到整体结构的概率已经攀升到了0.0754%。”
这个数字,距离预定的行动触发节点已经不再遥远。
“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张定山临时召集了其余三名队员。
“陆铭,在接下来几天时间之中,教授们获得重大进展的概率,你认为有多高?”
张定山所说的,是“你认为的概率”,而不是“概率”。
这意味着,陆铭要就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主观判断,而不是客观判断。
陆铭心中清楚,此刻自己所能作出的,恐怕也仅仅是主观判断罢了。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客观判断根本无法作出。
“几天?”
张定山停顿一下,给出了答桉:“三天。”
陆铭同样也停顿了一下,才做出回答:“很低。不超过百分之十。”
张定山点头,转而看向了何薇:“你认为在接下来三天时间之中,缩小版镇龙桩那里,环境监测团队获得重大进展的概率有多少?”
何薇同样沉吟了片刻才做出回答:“最多百分之十。可能还要更低。”
张定山说道:“依据当前滨海大厦楼体破损速率,预计在三天之后,整体出现较大损坏的概率,便将达到0.1%,到达行动触发节点。我认为,既然在未来三天时间之中,两方面出现重大进展的概率都很低,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再浪费这三天时间。
谁同意?谁反对?”
陆铭知道,内部表决一旦通过了这个提议,接下来就是向李文华处长汇报。而李文华认可己方方案的概率极高。
到那时候,滨海大厦将接受全面消杀,己方将会使用一切手段,摆明车马,明确站在楼神的对立面,阻止它挣脱镇龙桩的束缚。
而,自己的一票,占据25%的权重,也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这次桉件的未来走向,往大了一点说,甚至有可能关系到人类世界的未来。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