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会师主力
晚上,游击队还组织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会,并就加入游击队的川军兄弟的营地、编制作了具体安排,经请示上级同意,川军兄弟编为北山游击队四小队。
欢迎会刚结束,襄西县委通讯员送来了一封急件。
急件内容很简单:“请柳政委和越队长速来县委开会,并与主力部队首长见面议事。”
柳青把信递给越祥道:“做好准备,连夜出发吧。”
襄西县委办公室,县委姜书记正和一位军人交谈。
“报告!”政委柳青和队长越祥走进办公室同时敬礼。
“哈哈,来的够快的。”姜书记起身给柳青、越祥介绍道:“这位是襄西独立团团长毛海同志。”姜书记又转身向毛海团长介绍:“这两位是.......”
“哈哈,不用介绍了。”毛海团长打断姜书记的话,大声笑道:“我久闻二位的大名。”很快说出了柳青和越祥的姓名和职务。
接着,3人相互握手问候。一起坐下,毛海详细说明了这次来襄西的主要任务:“受首长指示,主要是与北山游击队取得联系,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抗日,扩大襄西根据地,特别是建立荆南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成果。”
“好啊,有了主力部队的支持,我们游击队更有打胜仗的信心了。”越祥激动地说。
“请首长放心,我们游击队一定好好配合,誓将抗日斗争进行到底!”柳青也表态道。
交谈中,毛海同志情不自禁地介绍了自已的生世,讲述了他从京山来襄西县委的惊险经过......
毛海,1911年出生于钟祥石牌,他有同胞兄弟3人,排行老二。父亲以刨烟为业,母亲常年帮人洗衣,艰难地维持家庭生活。毛海14岁那年,进了一家笔店当学徒,虽然受尽老板的折磨,但学到了一手做毛笔的手艺。“七七事变”后,在开封大学读书的杜邦宪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石牌,以民众学校为阵地,办起了农民夜校,开展抗日宣传,毛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久,经杜邦宪介绍,毛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从此便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先后担任我军五师十三旅侦察科长、作战科长、鄂豫边区六分区司令部作战科长。
1941年6月上旬,陈少敏率挺进团一大队到达京山大头山,与“应抗”三、四支队会师。中旬,鄂中区党委在京山养马畈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决定将豫南和鄂中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起来,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支队下辖4个团队,以钟祥抗日武装力量为基础成立的“应抗”四支队改编为第一团队,毛海任大队长
日寇侵占襄西,鄂西北区党委多次派人到襄西联系,却杳无音信。如何与襄西党组织取得联系区党高官陈少敏、司令员李先念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派毛海来襄西开展工作。第二天,陈少敏到京山县视察工作,顺便把毛海带到八字门,两位首长设便餐招待他,并布置了具体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找到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二是军事上要灵活机动,见机行事扩大根据地。
从八字门到襄西,沿途都是日本鬼子的据点,还隔一道襄河,要在日军刚刚盘踞的襄西打开局面,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毛海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根据首长安排,毛海在鄂西指挥部特务中队挑选了100多名年轻力壮、装备精良的战士,组成襄西独立团,毛海任团长。
毛海和弟弟毛江率领新组建的襄西独立团,肩负着边区党委的重托,从京山八字门出发。一路上,他们冒充国民党“一二二师搜索队”,经东桥、聊崛山、边畈,翻山越岭,深夜到达襄河边的柴湖宿营。
刚出穗的芦苇在夜风中频频点头,枝叶发出阵阵沙沙地响声,河水在欢快地流淌,好似一首首欢乐的交响曲,在欢迎襄西子弟兵的归来。活动在柴湖地区的钟祥县抗日游击队得知毛海部来这里,即派人来与毛海接头,把钟祥县抗日游击队三四十人合编到襄西独立团。当晚,毛海带着3个便衣过河到石牌镇侦察敌情,并找到3只木船,把刚合编的200多人的部队送到襄河西岸石牌地区,分散驻扎,一个排驻一个地方,遥相呼应。倾刻间,那些保安队、维持会和小股土匪闻风而逃。毛海又设法弄了一些“良民证”,派人化装成“卖烟”和“阉猪”的生意人四处侦察,与地下党组织起得联系,并在襄西县委会见了北山游击队的政委柳青和队长越祥......
团长毛海讲到这里,略微沉思了一会说:“据情报显示,石牌这一带的日本人和顽匪活动猖獗,祸害百姓。我们要狠狠打击敌人的囂张气焰,保卫老百姓的秋收果实。”
“您说怎么打,请指示?”心急的越祥赶忙问道。
“好。你们回去准备一下,后天带领游击队来这里会合,我们再制定作战方案,尽快打开荆南的局面。”毛海握紧拳头,斩钉截铁地说。
柳青和越祥留在县委吃过晚饭,连夜赶回了北山。
第二天,除留守北山根据地的二、三小队外,越祥带领游击队一、四小队来到石牌曾家冲,与毛海部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