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奴动兵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天启六年正月十六日,冬日里的辽东宁远城被冬雪装扮的银装素裹般好看。

  “老...老叔,你,你说这么冷的、的天,建奴会来吗?”宁远城的东城门楼上,一名虽然裹着棉甲却依然显得很是瘦弱的少年兵被冻的哆哆嗦嗦的问着一旁的老兵。

  “谁知道呢?不过看这天气,应该是不会来了。毛伢子,去烤会火吧,别冻着。要是你冻倒了,你家里那年迈的老娘和幼妹可就没人照顾了。”对于建奴来不来的问题,老兵自己心里也没个数。

  “那...那就麻烦老...老叔你了,我先...先去烤会火...火,等一会再...再...再来换你。老叔!有骑兵!”就在毛伢子哆哆嗦嗦的说完话准备去城门楼边上的藏兵洞烤火时,突然看见一骑自东而来。

  “毛伢子,快去把李把总叫过来!”顺着毛伢子手指头的指向,老兵放眼望去,确实有一名骑兵从东方而来。

  “是咱们的夜不收!赶快开城门接应!”没一会功夫,在城门楼里烤火的李把总便出现在城门洞上方的城墙上,放眼望去,李把总一眼便认出了城外越来越近的骑兵。

  “快!快把我怀里的情报送给袁大人,建奴出兵了!”刚把夜不收接应进城门,李把总一个字都还没说出口,夜不收就手指着怀里的情报抢先说了一句话后便双眼一闭,头一歪,死了。

  听到夜不收的话,李把总不敢怠慢,连忙叫来心腹替自己谨守东门,他自己则是揣起夜不收怀里染血的情报并带着一队亲兵亲自赶往守备府寻找袁崇焕。

  当袁崇焕收到李把总的情报后,立即派出夜不收出城核实情报,然后就是召集手下一起开会,商议对策。

  两刻钟后,等所有参会人员都来齐后,袁崇焕就把染着血渍的情报传给大家伙。

  “贼酋努尔哈赤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正月十四出沈阳,目标宁远。”情报虽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却表达着战争就要开始了。

  “建奴真的出兵了?在这种天气?”对于这份情报,有的人显然有些不敢相信。

  “已经派人去核实了。”

  两个时辰后,袁崇焕派出的夜不收返回宁远并汇报:“几万建奴人马已至辽河东岸,预计明日渡河。”

  既然情报确认无误,袁崇焕便不再多想,立马开始进行战斗部署。

  按照之前早已商定好的方案,袁崇焕下令满桂守东门,祖大寿守南门,左辅守西门,朱梅守北门。并任命满桂为前线指挥官,另组建一支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门。

  至于袁崇焕自己,则是坐镇宁远城城中心的钟鼓楼居中指挥。

  天启六年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亲自带领所有人马渡过辽河,剑指宁远城。

  待努尔哈赤一到宁远,他便立即派出人马封锁了宁远通向山海关的所有道路。

  对于建奴的到来,袁崇焕等人早有预料。为了防止之前混进城里的奸细趁机作乱,袁崇焕还专门派人在城内四处巡守,并在各个街巷都指派有专人负责往来盘查,防止奸细与努尔哈赤里应外合。

  “初阳,火炮怎么样,没有问题吧?”自打建奴围城后,一直没下过城墙的袁崇焕来到正在火炮旁边严阵以待的孙元化身边,询问着火炮的状态。

  袁崇焕之所以敢死守宁远,和城头上布的十几门火炮不无关系,而且这些火炮不仅有葡萄牙人操作,作为徐光启最杰出的学生代表,孙元化也能亲自指挥炮手操作火炮。

  和那些拿雇佣金的葡萄牙人不同,孙元华不仅要精通炮术,而且还费尽心思的不断挖掘火炮的潜力。为此,孙元化在城墙上规划并建造了可以形成交叉火力的炮台。还有,之前的红夷大炮很是笨重,只能作为固定火力点,结果孙元化指导守军们制作出了可以驼载火炮移动的炮车。这样一来,改装后的火炮不仅可以随时移动转换炮位,还能简便的调整射击角度。

  “放心吧,袁大人,火炮状态良好,弹药充足,绝对会让攻城的建奴们有来无回!”对于自己掌控的红夷大炮,孙元化很有信心。

  检查完各处的防御后,袁崇焕看着城外远处已经扎营完毕的建奴,不由得叹了口气,压力真的有点大啊!

  “老叔,我有点害怕。”夜里,看着城外灯火通明的建奴大营,毛伢子有点害怕。

  “怕个毛,又不是出城野战,守城怂个啥?同样都是娘生爹养的,建奴又不是三个脑袋的怪物,刀砍脑袋上一样活不了,别怕!不能害怕,想想你家老娘和小美,就算你害怕逃了性命,你老娘和小妹能捞着好?”毛伢子身边另一个老兵给毛伢子上起课来。

  看着身边吹着夜风吓得战战兢兢的毛伢子,被叫老叔的老兵油子心里不由得生出了一丝怜悯,这该死得建奴。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清晨,看着城外正在集结整队的建奴兵马,袁崇焕知道今天就要搏命了。

  “来呀!搬上来。”

  随着袁崇焕一句令下,一堆亲兵抬着四个大箱子来到城门楼前。

  “打开!”

  “哇!这么多银子啊!”

  “这是多少银子啊!”

  “这是给我们的吗?”

  就要开打了,对于鼓舞士气,袁崇焕也不去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直接放大招。直接令人将库存的一万多两银子分别放在宁远城的四面城墙上。

  “官兵有能中敌与不避艰险者,即时赏银一锭。杀五个建奴者,赏银五十两!杀十个建奴者,官升一级!”

  “杀建奴!”

  “杀建奴!”

  随着袁崇焕的赏银升官鼓励,坚守宁远城的明军士气顿时大振,就连之前心里有些害怕的毛伢子,听见赏银五十两的时候,眼都直了。

  至于有多少人能活着等到战后升职加薪,这就不是众人所想的了,他们现在心里只想着五十两银子,真是财帛动人心啊!

  听着宁远城头传来的欢呼声,集结完毕的建奴们顿时忍不住了,他们要血洗宁远城。

  “父汗,下命令吧!”

  “大汗,攻城吧!儿郎们都憋不住了!”

  “父汗!儿臣...”

  建奴大帐内,努尔哈赤看着一众请命攻城的贝勒和武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父汗?大汗?”看着突然哈哈大笑的努尔哈赤,帐内的众人不由得出声。

  “军心可用!军心可用啊!攻城!”

  “呜!呜!呜!”

  随着努尔哈赤的一声令下,传令兵们鼓起腮帮子开始吹起进攻的号角。

  听见号角声响起,之前集结待命的各部推着各种攻城装备开始向宁远城发起第一轮猛攻,其主攻的方向正是之前奸细探明情况的薄弱点,宁远城的西南角。

  “预备!”

  随着一声令下,宁远城城墙上的弓箭手们纷纷开始弯弓搭箭。

  “放!”

  随着冲锋的建奴兵马进入射程,宁远城城墙上的弓箭手们纷纷开始射出自己手里的箭矢。

  对于来自城墙上的箭雨,正在冲锋的建奴士兵并不惧怕,凭借着手里的镶铁木盾和身上精良的棉甲,建奴士兵熟练的举盾前行。与此同时,在后面支援的建奴骑兵也纷纷搭箭向宁远城头射去。

  “毛伢子,接着,先躲着,等会再上。”城墙上,老叔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面可堪一用的木盾交给了躲在女墙后面躲避建奴箭矢的毛伢子。

  “老叔,那你呢?”

  “用不着,我得射箭,空不出手来用盾。”

  “开火!”

  就在建奴攻城各部在各自牛录额真带领下蜂拥而上快冲到城墙根的时候,等着憋大招隐忍不发的火炮在孙元化的指挥下,纷纷用炮口对准城墙下的建奴士兵开火,城下的正在攻城的建奴士兵顿时血肉横飞,传来阵阵惨叫哀嚎。

  虽然火炮杀伤力惊人,但是数量有限,且射击角度也出现了问题。很快,建奴的前锋部队就冲到了宁远城西南角的城墙下。这里绝对是孙元化忽略了的射击死角,火炮打不到这里,于是建奴士兵们开始竖起云梯,准备爬城。

  不过,就在建奴士兵爬到一半的时候,宁远城城头的垛口间纷纷抛洒出金汁和圆石擂木,真的是砸的云梯上及云梯下的建奴兵马人仰马翻。

  前锋已经开始攀墙攻城后,后方跟进的建奴则每人身披两层铁甲,吃力的推着包铁的攻城车向西南角攻去。

  “是攻城车!”

  看着顶着箭矢不断前进的攻城车,袁崇焕立即唤来红夷大炮对准攻城车射击。

  虽然火炮能击毁攻城车,但是因为数量及角度,建奴还是有攻城车冲到了西南角的城墙下。不一会,建奴便用攻城车前端的撞角猛撞城墙,随着撞击的声音不断轰响,西南角城墙的墙体也不断的脱落,一刻钟的功夫,西南角的城墙上便出现了多处破损。

  与此同时,建奴的轒讟(féndú)车也来到城墙下。轒讟车是一种攻城战常用攻城器械,用以掩蔽攻城人员掘城墙、挖地道时免遭敌人矢石、纵火、木檑的伤害。因为没有了后顾之忧,藏在轒讟车里的建奴士兵用手里的铁锹大斧子等工具拼命的凿墙。

  城墙根下,火炮打不着。轒讟车,普通的金汁和擂木圆石也没用。急的袁崇焕拆了城墙上的大石板扔了下去,没想到歪打正着,沉重的石板砸坏了一辆轒讟车,顺带着也砸死了里面拆墙的建奴士兵。

  虽然轒讟车被一一砸坏,但是建奴却早已在城墙根处挖出了许多可以藏身的洞穴。而且藏身在洞穴里施工一点伤害也受不到。

  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宁远城西南角及两边的城墙就会被挖得千疮百孔,最终会塌陷失守。

  果然,两刻钟以后,城墙垮塌出了一个有两丈多宽的口子。关键时刻,袁崇焕亲自上阵搬运石头堵塞缺口,守城的军民见袁崇焕这个主将都冲到了一线后,土气顿时大振,纷纷跟着搬石运土。

  与此同时,五十名勇士坠绳而下,带着火油突袭正在继续挖城的建奴,在杀伤和点燃攻城器械后,侥幸存活的二十多名守军缀绳而上返回了城墙上。

  靠着奇袭,袁崇焕趁着建奴后力不继的档口,带着守军很快就将缺口堵上了。

  “呜!”

  临近天黑时,随着一声号角声响起,宁远城城下的建奴开始互相掩护着退兵了。

  “老叔!好饿啊!”看着建奴全部退回大营后,浑身无力的毛伢子顺势便倒在女墙上说出了自己想要说的话。

  “是啊!确实好饿!”同样瘫软在一旁的老叔,嘴里也喃喃道。

  打了一天,同样也没怎么吃东西的袁崇焕则没感觉到饿,他只知道,今天算是顶住了。

  袁崇焕算是顶住了!

  那努尔哈赤呢?应该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火枪洗明路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14158/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