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太动力舰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科技的延伸性比起颠覆性的科学来的更为普遍。

  好比说原始人使用大自然的工具,封建社会使用大自然产物的工具,最为突破的不过是让弓弩射的更远,护甲来的更硬,即使火药的出现也排除不了人力作为主导地位的存在。

  人类总是擅长在现有的科学上不断的发展。

  直到蒸汽机的出现,科学的力量终于颠覆了以往的存在。

  帆船撤下了越来越大的船帆换上了蒸汽机的螺旋桨,巨物的搬运不在是一个蚁多咬死象的局面,人数产生质变的情况也不再发生。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3000年,这一个可以称得上是跨时代的日子。

  正如上面所说的,人类探索世界发射飞船依靠的不过是火药产生的动能,在这一基础上又发展了液态氢液氧甚至到了核能推动。

  面对动辄以光一年行走的路程为基础单位的光年,这些技术即使在延伸也不过是那样的可笑。

  可在这一天,人类首次提出了新的外太空探索方案。

  已知爆炸产生后中心会急剧升温,产生的冲击波会将一切推出去,而后中心急剧降温气压降低会将周围的一切在吸过来,产生回流现象。

  在这一基础理论上提出假设,放弃能量释放产生的推进力,转而通过剧烈地能量释放后的回流现象作为一个拉力来作为飞船新的动能呢?

  这个假设提出后在全世界引发了哄堂大笑,人们无法理解,甚至还有人笑话到“难道我要出个门先要用炸弹炸一次自己不死的话再被吸走吗?”

  事情的转折却是在不久之后悄然降临,这份迟疑仅仅持续了不到半年,一份宇宙以太能量观测的论文终于引爆了全社会的激情。

  一种新的元素也是能量以太被证实存在,以太分为固态与释放态也就是能量这两种形态,作为固态有着坚硬或是如磁铁那般自带以太力,具体以固态以太内以太能的多少来体现。

  能量释放的以太比之核武器要强上不知多少倍,且作为能量释放在存量足够的情况下甚至不存在速度,换句话说任何地点都可以瞬间被以太能覆盖,且释放后无冲击波产生一切归于泯灭,但是却有着能量回流的情况。

  如此一来通过以太朝着目标地点释放打开一个空间回流的通道来拉着飞船前进就有了足够的理论依据,被称作抽马桶前进方式的以太引擎问世。

  人类也通过这一发现走上了宇宙殖民的道路,自此已帝国自称。

  公园4000年

  人类通过以太引擎完全征服了宇宙,足迹踏足了任何想去的地方,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相当于还未踏出原始的家园。

  茫茫的宇宙有着浩瀚的星球,广袤的空间,人类的体型便注定了其渺小。

  无数的以太隧道通往宇宙各处,这是千百年中人类尝试通过以太引擎往返于宇宙的最稳定道路。

  一次未知的宇宙探索若是没有回归的消息,那么便尝试第二次探索,第三次探索。

  一去不回的方向注定了是一条死亡之路,而可以轻易到达的地方也要看周边的星球是否有开采价值。

  人类的探索就好比在一座大山之中开凿洞穴,看似四通八达的道路实则在那庞大的体积面前微不足道,更有甚者茫然不知隧道的头顶一手高的地方就藏有丰富得资源。

  以太引擎的性质也决定了探索的难度。

  爆发力过强,只能用远离星球的地方作为起始点与终点,之前与之后的宇宙行驶依然要靠着老式引擎的推动,探索过程中不小心将目的地星球周围炸毁也是常有的事。

  正如现在。

  深邃的宇宙中犹如静止的画面悬挂其中,偶尔的陨石划过才使得观测者了解到这并不是一个静止的世界。

  其实不然,若是能将观测的速度降到亿分之一秒,也许可以看到一点流光急速的向着远方驶去。那边是在以太引擎的拉扯下行驶在宇宙中的探索者们。

  轨道,或者说应该叫做轨道吧。

  没有方向指引,没有墙壁的保护,完全由立场拉着才不会迷失方向的一段旅程,这就是以太轨道的真相。

  此刻其中便有一艘飞船向着目的地前进中。

  飞船的前头是一个扣过来的锅盖,如同旧社会中编纂出的飞碟一般模样。

  圆圆的形状是为了更好的吸收以太牵引的力量,要知道力的浪费比例决定了是旅程结束大吃大喝还是茫然的漂浮在宇宙之中,还是被下一个以太引擎发动的力量打成尘埃。

  进入黑暗飞船的内部,大大小小的类人生物漂浮在其中,与想象中的钢铁隧道精密的仪表不同。

  内部除了在失重情况下漂浮的船员们,仅仅是飞船的中心有着一块大圆矿石,不时显露的一丝丝红光表示着并不像看上去的那般平庸,假如能看到的话。

  当然场景的单调并不代表这些类人生物的千篇一律。

  在场的除了一个个光着身体的“人”外,还有一个个高达四米的“机器人”。

  忽然间一个“机器人”如同收到指令一般,快速的向着飞船的中心游去。

以太机甲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16409/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