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三人上学各相差了一年,但年龄却不是,黎诗今年快要过24岁了,黎莉今年21岁,黎明今年才17岁。也正是因为当时在老家上学困难,资源也不好,眼看黎诗快要九岁了还没有正式入学,黎父这才毅然决定搬家进县城。父母都要干活,黎诗姐妹也陆续入学了,黎明就没人带了,所以也早早开始上学。
也正是这一决定让黎父这一支从此开始走出农村。
有发达的族人称赞黎父有目光长远,也引来一些族人效仿,更多的族人把走出大山的愿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当然也有族人数落走出去人是数典忘祖。
只是走出大山是大势,他们想不到几年后人们陆续都搬出大山。只剩下一些老人,比如黎诗的爷爷奶奶就是典型代表,他们的四个儿子都在外面过得不错,黎父是最后一个搬出大山的,在兄弟四人里垫底,混的最差的儿子都在县城里有了自己的家,更别提已经在省城发展的第四子。当然兄弟四人都要求带老人去自己家生活,可老人谁家都没去,说这大山和这土地才是根,不能忘记,也需要人守着,还说自己祖祖辈辈的阴宅都在这山里,其他族人搬得搬,走得走,总要有人留下来祭奠祖宗。
老人的责任心和忧患意识格外重,谁也拗不过,只能随老人的心意,所以黎家逢年过节都会在老家团聚。孙辈们放假也会回老家住几天。
黎诗一边往家走一边胡思乱想着。
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将会因为山居是出现而偏移,也许是好事,有了变化总会有些不同,或许……
但是不能让山居影响到家人,绝对不能!
黎诗暗下决心,转进了一个小胡同,就到了一个老旧的小区,没有大门,没有物业,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里曾经是一家国营企业的家属楼,后来经过多次变更,现在黎诗一家就住在这儿。
黎诗打开房门,家里没人。
家里有些乱,都是满满的生活气息。
黎诗快手快脚的收拾屋子。家里空间不大,收拾也不过是把物品都摆整齐,拖完地后黎诗就进了厨房,和了一盆面,用塑料袋装起来放在案板上醒面。接着又开始洗菜,削土豆皮的时候黎明回家了:“姐,你回来了?!在做什么好吃的呀?”黎诗微微一笑,“辣酱拌面,要不你还想吃什么?”。“怎么又是拌面呀,天天都是面条,”黎明一边换鞋一边嘟囔,“我想吃包子了。”黎诗宠溺的瞪了一眼弟弟,“你不自己学着做饭,还挑三拣四的。我晚上给你包包子,想吃什么馅的?”黎明靠在门框上嘻嘻哈哈的开始说想什么馅的包子,爸爸妈妈喜欢什么馅的包子,大姐和二姐喜欢什么馅的包子,黎诗一边应着一边指挥弟弟帮忙。
黎诗抄了三个家常菜,黎明也揉好了面团,正在压面条,黎莉和黎父黎母也陆续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