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明的历史,往往也是能源利用的发展史。
自钻木取火以来,人类一路经历了从有机能源到化石能源再到核能的漫长历程,每一次能源利用技术的进步,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但在科技领域起到了奠基式的重要作用,还从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影响甚至主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核聚变能源的出现,更是将人类的生存疆域直接从地球推向了无尽星海。
人类文明目前所装控的核聚变反应,又称为核融合反应。主要是靠氢元素或者它的同位素氘、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两个原子核互相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聚合的过程。这期间会有大量的电子和中子飞出,同时还伴有强大的能量产生。人类舰队的核聚变引擎以及聚变炸弹,利用的正是这能量释放过程。
但这看似威力巨大的反应,也仅仅释放了物质总能量的百分之一。有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能量,依旧隐藏在反应产物中被浪费掉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明等级的高低,能量获取方式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掌握了可控核聚变,也就算迈入了一级文明的大门。而这个天苑四文明之所以被立方体评判为1.5级文明,正是因为它们掌握了更为先进的能源获取方式——迭代聚变反应。
同样是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但天苑四人对此项技术的理解要更为深入,它们将聚变反应一路推进到了大质量原子核阶段。
普通聚变过程,氢元素会融合成氦并释放能量,反应至氦元素便结束了,这也是人类目前掌握的聚变技术。但这个过程并不是自然界聚变反应的终结,氦元素同样可以进一步发生聚变。
三个氦原子核在特殊条件下,会进一步聚变为碳原子,而碳与氦融合,将生成氧原子核。在此之后,只要提供相应的反应条件,原子核间的融合还将持续下去,它们会聚变成氖、镁、硅、硫、钙……,一路向着更大质量的元素前进,直至铁元素。
这个连锁聚变反应的每一步都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且反应一旦开始,氦原子核之后的聚变进程将越来越开,如闪电般突然起爆,形成氦闪耀。而这种由氢元素一路聚变到铁元素的过程,就是迭代聚变反应。它所转化出的能量,可以达到物质总能量的百分之十五。也正因为如此,天苑四文明的能量获取效率,便超过了人类文明十几倍。
更加庞大的飞船、更快的航行速度、威力堪称恐怖的导弹、以及不计成本持续发射的激光武器,都是拜这个迭代聚变反应所赐。
人类此刻终于明白了其中原委,能量获取方式的先进程度,直接左右了宇宙战争的结果。
除此之外,对方那种看似平平无奇、却能够吸收能量的飞船装甲,也是迭代聚变反应技术的副产物。所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敏感态铁装甲的材料。
铁元素在宇宙的所有元素中,拥有最为稳定的原子核、以及最大的比结合能。也就是说,铁原子核是所有原子核中最低的能级状态。这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无论铁元素发生聚变反应还是裂变反应,都将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过程,而不释放能量。
所以,除非有庞大的持续能源供应,铁是无法进一步聚变成更大质量元素的。也就是说,铁元素是自然聚变反应的终产物。这也是为什么,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发前,其核心组成都是铁元素的原因。
天苑四文明正是利用了铁元素稳定能态这一特性,将飞船的外部装甲全部用纯铁打造。再通过遍布船身的奇妙设备,将这层铁装甲激发到聚合反应边缘。
其结果就是,一旦有外部攻击作用于飞船表面,装甲中的铁元素将完全吸收这些能量、并产生聚变反应,生成质量更大但并不稳定的新元素。而一旦外部攻击消失,铁的聚变反应就失去了能量供应,根据宇宙中物质状态趋于最低能级的客观规则,此前的聚变产物又会自行裂变为铁元素,装甲表面也就相应恢复了正常。期间释放的能量也会被飞船吸收,以激光武器等方式释放出来。这便是敏感态铁装甲的防御原理。
想对付这种防御装甲,只能通过极高的能量,将攻击位置的铁元素全部消耗殆尽,才有击穿的可能。
而天苑四人的飞船装甲厚度近10米,以人类目前的攻击强度,只能是望其项背。这才出现了战场上,人类舰队即使发动过饱和打击,也无法毁灭哪怕一艘敌方飞船的尴尬局面。
天苑四数据库所存储的信息当然远不止这些,除了能源获取技术等至关重要的内容,还涵盖了社会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诸多方面。
只不过,令科研人员感到困惑的是,那浩如烟海的庞杂科技分支,竟没有一项处于研究进行时,所有内容都是完整版的,他们找不到哪怕一处省略号。
科研发展中心推测,其原因很可能是为了方便使用——这毕竟是母文明专门为移民舰队准备的数据库,只带走完整内容也算是情理之中。
但很显然,如此猜测也存在很大漏洞——即使为了方便使用,也没有将片段科技抛弃的道理。带上半吊子的科研成果,移民成功后,完全有条件开展后续研究,这才是合乎常理的做法。
当然,此刻的人类文明也没有深究这些无聊问题的兴致,单单是数据库中现有的内容,发动所有的科研力量,想要尽数吸收并转化应用,少说也要几年功夫。
就在科学家们欢天喜地的解析各项新颖科技的同时,人类高层的几位舰长再次汇聚到一起,他们要确认一项至关重要的结论——天苑四文明的智慧生物,难道真的不会说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