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之日」
Lay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时不时又转头看看电脑桌面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回忆到的各种事件。
路灯下小女孩的梦境,以某种特定的频率出现在他的脑海当中。
突然间,Lay惊了一下,坐直了身体,拿起鼠标滚动着滑轮。他开始根据脑海中出现路灯下小女孩的频率,迅速标记记事本上几百条回忆。将那些跟这个梦境出现的时间差不多的事件重点标记了起来。
Lay有着强大的记忆能力,凡事他告知自己必须记住的事情,无论是白天或者黑夜,无论是清醒还是睡梦,亦或者酒醉的状态,只要Lay拼命暗示自己:“我必须要记住它!”,那么这个事件就会被强制加上索引,以时间为索引,结合地点、人物、事件、感受,这一共5个字段,存入自己记忆宫殿的抽屉当中。关闭这个抽屉的时候,会在抽屉的标签出贴上某年某月某日的标签。
当然了,梦中和醉酒状态的时候,部分字段内容会缺失,有时候时间锚点也不会特别准确,但是除了丢失的那两天以外,对于Lay来讲,在自己的记忆宫殿中搜索其他事件,这些缺失的信息,也并不会对搜索结果产生太大的障碍。
Lay用了大概15分钟时间,就将梦见过巷口路灯日期前后的事件整理了出来。他把其他无关事件隐藏了起来,记事本上留下的仅有大概78个时间点和约100条这个时间点前后相关的事件。
首先先分析时间,看上去没有呈现出非常规律的状态:
1995年6月5日、1995年9月02日、1995年12月10日、1996年3月20日、1996年6月19日、1996年9月19日、1996年12月1日、1997年3月18日、1997年6月15日、1997年9月23日、1997年12月21日、1998年3月02日、1998年6月12日、1998年9月4日、1998年12月09日、1999年3月08日、1999年6月26日、1999年9月24日、1999年12月02日、2000年3月25日、2000年6月27日、2000年9月22日、2000年12月29日、2001年3月09日、2001年6月07日、2001年9月06日、2001年12月26日、2002年3月10日,......
数学是物理的基础工具,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时间点,迅速在Lay脑子里排列组合起来。
“月份分布特别均匀,是一个间隔3个月的等差数列。标准的一年4次,每三个月我就会梦到一次这个画面!”,Lay喃喃自语。
“可是日期又有什么规律呢?”,Lay挠了挠头,然后迅速口算了一下,并没有难倒他:
“月份+日期,得到的尾数,和那个经典斐波那契数列非常接近。不过时常会有1个跳跃点。对,在13的时候,是个跳跃点,也就是当月份+日期数字之和等于13的时候,整个数列有开始回归到斐波那契数列的开头,就这样重复着,月份加日期之和,始终不断重复着11235813,周而复始。”,Lay找出了规律之后,双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案,桌面上的一个宇航员小摆件,被这一拍震倒了。
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者,是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Fibonacci),生于公元1170年,卒于1250年,籍贯是意大利比萨。他被人称作“比萨的莱昂纳多”。1202年,他撰写了《算盘全书》(LiberAbacci)一书。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他的父亲被比萨的一家商业团体聘任为外交领事,派驻地点于阿尔及利亚地区,莱昂纳多因此得以在一个阿拉伯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数学。他还曾在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和普罗旺斯等地研究数学。
斐波那契还在计算机C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AI高速发展的时代,AI又赋予了斐波那契数列更浪漫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有着非常紧密的函数关系,也正应为这样的函数关系,斐波那契数列常常会被应用于AI对于绘画作品的分析和测量的基础。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通项公式却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而且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或者说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小数部分越来越逼近0.618)。越到后面,An/An+1的比值越接近黄金比。AI会用这样的数列特性去分析一个画作、一个设计、一个Logo的黄金分割比例,并给出它的黄金分割螺旋规律。也因此,AI进行画作创作,也会因为斐波那契数列,而让观众获得构图上最舒适的AI绘画作品体验。
Lay发现了这个规律之后,迅速看了看日志的最后一条:“2015年6月12日”
Lay立刻警觉的看了看电脑时钟,现在是:
“2015年9月4日凌晨4点04分”
“今天就是有可能的斐波那契之日。”
“不,今天是这个月唯一一个斐波那契之日!九月份,除了这一天,不再可能出现了!因为斐波那契数列的8之后是13,9+4=13,然后数列开始循环。今天我将会做梦,并在梦中看到路灯下巷口的画面!”
想到这里Lay,变得异常兴奋。但突如其来的自我质疑,又如任何一个抑郁症患者一样,在兴奋的最高点,迅速掉落下来:
“可是做到这个梦,又意味着什么呢?它仅仅是一个梦而已啊!”
Lay在这些时间点反复看着对应的事件,可是偏偏这些事情上并没有任何相关性。或者这样说,首先这些时间点,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并不特别,另外这些事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就是这些时间之间并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联系。
Lay开始躁狂起来,心跳加速,瞳孔收缩,毛孔张开,两只手紧紧攥了起来,手背和小臂上露出了青筋。
“4:04,404......”
“我为什么偏要在这个时间点看时间。真晦气,404错误!”
“404错误......no404错误,是不是意味着我思考问题的方向错了!”
“为什么要在我身上发生一些特别的事情呢?为什么非得要特别吗?会不会是我周围,或者更大范围出现相关性事件呢!”
“人脑有局限,得用AI来做这个事情!用AI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于是Lay下定决心,他打开编程软件,然后新建了一个工程。工程名为“Fibonaccidate”。
“我只剩下24小时,不,是20小时,我必须在20小时以内找到今天-斐波那契日的密码,这样我就有可能预判到今天将会发生的事情。我还必须尽早的回家睡觉。梦中一定有一些我之前不曾留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才有可能揭开斐波那契的秘密!”
Lay越想越兴奋,手指飞速在键盘上敲击着。代码在编辑器中一行行迅速展开。他正在为Fibonaccidate开发一个爬虫软件,试图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获取他身边和他有关任何人的各种社交网络的信息。然后他会利用基于图论的AI深度学习代码,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和学习,进而从中找到一些规律。
天色亮起来了,晨光从办公室的另外一端的落地窗照进了这个偌大的开放式办公空间。于此同时这个爬虫软件也完成了。Lay简单调试了两遍,然后敲击了一下键盘上的“enter”键,迅速开始运行它。在它运行的过程中,他对原本舆情分析的AI算法进行简单重构,让它能够针对自己的私域社交网络,进行更快速的数据分析。
接下来,他还需要将抓取来的数据,针对重构后的AI算法进行排序和逐条喂养。直到他能够放心的把AI扔进数据的海洋。
看了下手表,差15分钟,就是2015年9月4日上午9点了,陆陆续续已经有同事走进办公室。
“早,Lay!”
“你早啊,Lay!”
同事们对Lay一大早出现在西南方角落里,并不感觉到意外。任何时间,他都有可能出现在公司。大家伙已经习以为常了。
Lay完全无暇顾及跟他打招呼的人,而是全神贯注和几乎疯狂的敲击着键盘。因为他知道,他必须尽快完成这些代码,然后才能够尽早回家睡觉。只有睡着了,他才有机会梦到路灯下的小女孩,或者路灯下的自己。
等到他起来后,他还需要尽快回到办公室,查看AI给出的结论。
“今天是斐波那契之日。我得尽快完成!”,Lay这样叮嘱自己。
“你早啊,Lay!我能给Sia浇一下水吗?”
一个中气十足,充满魅力的声音,钻进了Lay的耳朵了。
Lay故作镇静,他知道是Sia。但此刻他没有时间和她寒暄,于是他头也没抬,只是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
“请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