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完杨畜溜,韶云和二胆子高兴地跑了。时光匆匆,光阴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
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秋风吹叶知秋凉,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悲鸣。
红儿班的孩子们,自从有了史老师的细心教学,大部分孩子都能写字了。
不管下雨,还是刮风,韶云总是不知辛苦地,沿村喊着孩子们,去听史老师的课,深怕没有孩子去了,史老师会难过。
率真的心,似温泉里的水,那么纯清带着温度。
韶云到了可以上小学的年龄,便和母亲嚷着要去报名上学。母亲同意了,韶云便高高兴兴的跟着大孩子们去学校。大队的中心小学,坐落在湖畔村比较中心的位置,周边几个生产队的孩子们,相距学校差不多远近。
学校刚刚初建,房屋设施十分简陋。有两排土坯墙、木条梁、芦苇杆加麦草秸秆批灰的屋顶,混合结构的教室。前面一排有六间是教室,后面一排三间是老师办公室用,有几位老师分开着办公。
一间是活动会议室,一间是看管校舍的老人吃饭起居室。整个学校四周,都种植着一圈高高的白杨树。哨兵一样围在学校的周边。
两排房屋中间空闲的地方,是上体育课排队的活动场。
校园到周边的村庄,有好远的距离,通往学校的路,都是田间小路。一片片的稻田,旱地和水渠,纵横交错。每到下雨天,上学的泥泞小路特别难走。
教室很简单,墙上靠一块黑板,土坯台砌起的课桌。小凳子有的自己带着,或者也用泥土坯垒搭,做成土凳子。学校的老师,大都是从村子里,抽调的识字农民,评工、记分的民办教师----叫民师,边务农边教书的。
只有校长是公办教师,教学办从上面派来的。还有就是知青教师,大城市插队来的,有文化的青年老师。
韶云第一天报名上学,被老师看着数数。从一数到一百,韶云有些紧张,口齿不够流利,总算没有数错。老师满意地点点头,给报了名。
报了名的韶云,被分到一年级一班,最边上的教室。韶云自己选择第三排边上的位置,老老实实地坐着,等老师发课本。
一直等到中午,老师忙完了报名,也不见进来。后来才宣布,今天不发课本了。韶云期待的心情好失落,悻悻地回家了。
第二天韶云就早早地起床,喝了碗稀饭,和母亲拿了刚缝制的小书包,带了个小木凳子,欢快地往学校赶去。
路边的白杨树叶子,被风儿吹的哗啦哗啦的响,麻雀儿早早地在树上飞舞着觅食,初升的太阳圆圆的红。碧绿的田野中,回荡草虫的鸣叫声,给秋天的早晨增添一份和谐的村景。
韶云蹦跳着走那一条熟悉的土路。
一路上已有三三两两的小学生们和韶云一样,紧赶着去学校。到了学校,韶云看到操场上已聚拢了好多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家笑着追逐着,玩耍着喧闹声不绝于耳.....
铛!铛!铛!大预备铃声响起了,大家呼啦一声全跑回各自的班级,等候老师的到来。
当小预备铃声再次响起时,班主任老师夹着课本走进了教室。
韶云所在的班级有将近三十名学生,班主任是一个戴眼镜的男老师,他中等身材,微黑的脸膛,显得很健壮,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透过镜片,总是露出严厉而不失温和的目光。
老师走到黑板前,放下夹着的课本,操着清爽而又响亮的嗓音说道: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第一天正式上课,待会儿统一发课本,我姓钱,是你们的班主任,以后叫我钱老师。
我们班级现有二十八名学生,需要选出一名班长,副班长和几名小组长,你们可以每排推选,也可以毛遂自荐。每天上课前老师进课堂,由班长喊起立!大声说老师好!老师回复同学们好!坐下。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我们就先选出班组长,然后练习一下。”
钱老师讲完走下讲台,来到同学们座位中间,挨排指导同学们推选班组长。
同学们彼此不熟悉,看谁个子大就推举谁,很少有自荐的。老师也是要考察同学们的自主能力,不过度的干预。先选出班组长考察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胜任再做定夺,能者居之,庸者淘汰。
在一片叽叽渣渣的喧闹声中,同学们完成了班组长的选举。接着大家依照钱老师的要求,在班长喊完起立后练习喊老师好。
临到发课本了,同学们更高兴,韶云领到了自己的课本,摸着散发着香气的新书本,韶云激动不已,认真地翻看着书里的字画。
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如饥似渴的翻着,多么渴望老师赶紧教会自己,好知道书本里的字画儿的神奇意思。
第一节课完成了班组长的选举,发完书本很快就下课了,有了新课本的同学们到了下课的时候,就极少几个出去玩了,大多数兴奋的翻看着新书,带着好奇,议论着书中的字儿图画儿。
课间休息时间很快过去了,第二节是语文课,教一年级一班的是个上海女知青,小雯老师,韶云在上红儿班的时候,就听小史老师说起过她。小雯老师二十几岁年纪,个子不高,长得白净娇小,瓜子脸儿透着温暖,齐耳短发显得精神奕奕,笑吟吟的眼神让同学们感到亲切。
小雯老师走进来站在讲台上,说:上课,班长喊:起立,大家齐刷刷地站起来,一起拖着长腔喊:老~师~好~~小雯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同学们好,坐下。
透着圆润的上海腔,清脆的江南味普通话,韶云听的心旷神怡,仿佛妙音迷醉了心智,拨动了心玄。
老师的第一堂课,在αOe的拼音字母声中开始,同学们大声地跟着老师朗读,声音响彻教室传出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