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唐诗的日记本
借着黄昏,宋辞还能看到唐诗家的房子模样,侧面是吊脚楼,能听到猪脚声,正面是院子,被垒出了精致的院墙,然后是二层主体木质建筑。
拾级而上,就到了院子里,旁边有个小楼梯,直通吊脚楼上,门口,早已开了灯,节能灯的光亮,把整个院子照得明亮,旁边堆砌的柴火都看得清清楚楚。
耳边还能听到风吹庄稼的声音,也能听到虫鸣鸟叫,给宋辞的感觉,是一种特别的宁静,不是来自于耳朵,是来自于内心。
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或许是含氧量高,或许是因为对农村的向往,也或许是因为这是唐诗土生土长的地方。
还在台阶下的时候,唐枫就在喊了,宋辞到了院子的时候,一直素未谋面的丈母娘,就站在院子的台阶上。
“阿姨~!”宋辞先喊了一声。
他是见过视频里的唐诗妈妈的,比起只能看到部分,现在一个完完整整的人站在面前,还是觉得不一样。
穿着一身蓝白长袖,一条碎花裤子的她,头发盘起,系着围裙,显得很是干练贤惠的模样。
宋辞仿佛看到了曾经的唐诗,她也喜欢这种打扮。
“来了嘎,小宋家里坐,幺儿,给哥哥倒点茶,姑娘你把行李箱拿到房间去。”她有些腼腆,带着几分尴尬的吩咐着唐诗和唐枫。
宋辞这个女婿,反而没有那么拘谨,笑着和她一起进屋。
第一次来的宋辞,看什么都新鲜,墙上的奖状,那些镶在大大相框里的老照片,还有火炉和灶台,水头水缸。
地面是泥土打平的地面,板凳是长的,墙上挂着各种小口袋,五颜六色的,包括火炉的烟管上,还放着橘子皮。
“坐到,马上吃饭了,走累着了噶?”最终,也不是唐枫给他倒的水,还是丈母娘倒了水,把茶缸递给他的时候,还补充道:“缸子是洗过的。”
家里是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炉子上的盘子里,还有宋辞不认识的水果,院子里也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这些,应该都是她收拾的。
哪怕是条件有限,也是干干净净的,就像是她对唐诗的教育一样,干干净净。
说什么都不恰当,宋辞拿着茶缸子喝了几大口茶。
眉头都皱到一起了,没想到这么哭。
“这是老白茶,苦的,解暑解乏,喝点就行了,喝点水冲一下。”她拿着水瓢,从水缸里给宋辞舀了点山泉水。
忍不住笑了笑,宋辞倒是没有嫌弃什么,就是好奇心很重,这看看那看看的。
“谢谢阿姨。”宋辞把水瓢放到原来的位置,看着灶台角落的狸花猫,慵懒的小猫,还在打盹,旁边的大锅,已经被盖上了盖子。
“阿姨,我帮您看着火。”宋辞自告奋勇的去了灶台前。
“你给会烧火?”
宋辞摇摇头:“没烧过,但是我可以学。”
唐诗妈妈:“.....”
城里来的,不会这些也很正常,成立也没有土灶,养尊处优的,这么远走上来,不是累得去睡觉了,都算是体格好了。
她把豆腐切好,放下铲子,坐到宋辞身边:“这种灶,要架着烧才旺,这样堆起来。”
拿着火钳,从旁边的火坑里,掏出几个靠的金黄的土豆,递给宋辞:“新洋芋,今天挖的,看看给吃得习惯。”
有一种特别的香气,宋辞拿在手里吹了一下,然后掰下一块吃掉。
“好好吃!”宋辞有些惊喜。
这种吃法,他是没有吃过,家里也没有这种满是草木灰的火坑,爷爷那边倒是有灶,也不让用柴火,发现烟了,就得被举报。
宋辞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让她笑的更开心了。
总想着有点他没吃过,没见过的东西,让他也知道,农村其实也是有城里没有的东西,这是一种小小的心理而已。
“这是自己推的。”见宋辞看着豆腐块,她解释道。
就是自己做的意思吧?
心意真好,宋辞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来一次,让她这么麻烦,又是打扫,又是做吃的,土豆都是新挖出来的。
看着灶台上被土碗反扣的盘子,菜都有五六个了,做了那么多吃的,心意可谓是满满的。
“阿姨,可以了,多了也吃不完,够吃就行了。”宋辞看着旁边的野生菌,洗干净的野生菌,就等着下锅了。
豆腐野生菌汤。
“就做这个汤了,马上吃饭。”
“那我去拿碗筷。”宋辞看着碗柜,拿了碗筷,又从筷笼里拿了筷子。
他把碗筷放好以后,唐诗和唐枫才进屋,刚才放东西去了,收拾房间又耽搁了一下,进屋就看到站在老妈身边的宋辞。
宋辞正一边拿着菌子,一边求知欲很强的问是什么菌子。
也不嫌弃他麻烦的唐诗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回答他的问题。
宋辞另一只手里,还抓着不少黑色的刺莓,这种大颗的刺莓,好吃,但是采摘很费心。
一颗接着一颗的,宋辞一边吃,一边感慨这种水果真好吃,也不知道那里买的,他都想买点回家吃。
他甚至都不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名字。
他没问,唐诗妈妈也没有说,见他喜欢吃,就准备到时候再去摘点。
“哪来的檬檬?”唐诗拿了一颗。
“我不知道啊,阿姨给我的,那边还有半盘,我吃了不少了。”宋辞回答道:“这叫檬檬?”
唐诗给他一个白眼。
把盘子都端到炉子上,才开始把灶里没有烧完的柴火取出来。
熟练至极,看得宋辞啧啧称奇,回到家,她好像马上就可以无缝衔接,什么事情要怎么做,她都心里有数。
拿着黑漆漆的铁锅,唐诗把它放在一边,打开盖子开始盛饭,唐诗妈妈最后一个汤也做好了。
宋辞是不习惯当客人的,但是他又找不到事情可以帮忙,只好坐着等吃饭。
“肯定饿了,先吃饭,诗诗把热水烧着,等会儿泡脚好睡一些。”
唐诗已经在打水了,把另一个锅放到火坑里,才回到饭桌上,麻利又干脆。
“吃吧。”唐诗看了看他。
宋辞点点头。
折耳根炒腊肉,蒸香肠,油炸土豆片,炒鸡肉,腊排骨,凉拌猪耳朵,还有蒸的鸡蛋羹,再加上一个菌子汤。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真香!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油,还有那么多辣椒,但是就是很好吃。
宋辞一口气吃了三碗饭,才感觉自己吃不下去了,刚才还吃了两个烤土豆,他很久没有吃这么多了。
吃完饭,准备帮忙收拾的他,丈母娘也没有让。
“男娃做这些干啥?这是女娃的事情。”
宋辞算是清楚唐诗为什么不让他进厨房了,这种言传身教,唐诗以前是那种性格,也不奇怪了。
什么都不让做,宋辞只好去院子里,听着蛙叫蝉鸣,享受农村不一样的夜晚。
探头看去,还能看到漫天星光,那是城市看不到的星光,就像是整条银河,都距离自己很久的感觉。
拿着手机,宋辞拍了个照片,下一次看到这种星光,也不知道是几时了。
站在院子边上,还能看到别人家的灯光,后方,就是绵延的山林,在这种大山里的村子,显得那么特别。
远处,传来敲击竹筒的声音。
“那是在吓野猪呢,这个季节,野猪容易下山吃土豆。”唐诗和他解释。
“你怎么出来了?”宋辞有些疑惑的问道。
把刺莓递给宋辞,唐诗拿着花露水在他身上喷了一下。
“妈怕伱一个人无聊,让弟弟帮忙,让我出来陪陪你。”唐诗吃掉一颗刺莓:“这是她自己去摘的,一般都被孩子摘完了,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这个。”
刺莓,五味子,八月瓜,野葡萄,荔枝,板栗,胡豆,这些东西,贯穿了她的整个童年,说起这些的时候,唐诗都是眼睛发光的。
这里的每一座山,她都知道,都熟悉。
“每次回来了,就不想再出去了。”唐诗看着夜空下只有轮廓的群山:“但是不出去,又不行的。”
家乡安置不了躯壳,外面容纳不了灵魂。
那些无可奈何,最终都化成了叹息,如今更是这样,这里有舍不得的人,外面也有舍不得的人。
“以后,老了就回来养老,养点猪,养点牛羊,然后养点小鸡小鸭,种点蔬菜,每天喝喝茶,晒晒太阳,晚上看星星,白天放牛羊。”宋辞说道。
唐诗噗嗤一笑。
这里啊,以后也是弟弟的,可不是她的,养老还得回来买房子呢。
“老妈说,在计划修路了,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修得通,要是路修好了,回来也方便。”唐诗有些期盼。
宋辞默默的把这个消息记下来。
这里,确实是好地方,在这里修个房子,以后每年回来住一段时间,带着孩子干干农活,也挺好的。
总之,这里有他们的姥姥,就像是半个家一样,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
“修好了,就可以直接从机场开车回来了,倒是省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宋辞对这条几个小时的路,记忆犹新。
这辈子都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就像是徒步一样,翻山越岭,好些路,都是在悬崖上开出来的,走着都心惊胆跳的。
这地方,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个公路。
“有条公路就很好了,老人看病也方便,好多次,老人家生病了,都得抬着出去。”唐诗是见过这个场面的,一人重病,全村帮忙。
如果不是现在没有那么多钱,她都想投资一条路,能修到一半也好啊!
起码少走一半的路,或者说,一半的路不那么难走了。
坐在小院子里,两人聊着关于唐诗家乡的事情,门口,唐诗妈妈悄悄的看了看他们,也没有打扰,又回屋忙活去了。
唐枫默默的给烧沸的锅里加了水,拿出一张试卷开始做起来。
不知不觉,宋辞打了个哈欠,唐诗才反应过来时间不早了:“去洗洗脚睡觉吧,我给你找鞋子。”
洗澡没有家里那么方便,宋辞也没有提,在热水里泡了脚,然后就被唐诗带着上了吊脚楼,房间都在楼上,唐诗自己一间,唐枫一间,唐诗妈一间。
“晚上你就睡我房间,我和妈一起睡就行。”唐诗把他带到房间里,又点了一盘蚊香放在角落。
一张木床,一个大衣柜,还有个书桌,衣柜旁边放着两口木质的箱子,窗户四四方方的,被木条分出一格一格,威风吹进来的时候,很是凉快。
这个地方,并不热,反而有很舒服的温度,这种自然风吹进来的时候,特别的舒坦。
看着好多年以前的床单和被套,上面还有两只大大的鸳鸯,宋辞在奶奶家见过这种被套,好多年以前的了。
坐在稻草铺的床上,宋辞看了看唐诗:“那我先睡了,确实是有点累,你和阿姨也早点休息,她这几天肯定也忙活够了。”
唐诗点点头,吧唧一口,才带上门。
宋辞躺在床上,打着哈欠,转身看着唐诗以前的那些大头贴,那时候的唐诗,显得很青涩,长发素颜,笑容委婉。
很可惜,在她青春的时候,没有遇到她,想来,那时候的唐诗,一定很好看,也很可爱。
墙壁上,除了大头贴,还有不少的奖状,宋辞家里可没有这些东西,他的成绩,一直都是在学霸里面吊车尾的那种,拿不到奖,又能考大学的那种。
掐着分数线过,一直都是他的强项,努力也是这样,就放弃努力了。
看着书柜上的书,宋辞好奇的坐下来,拿出一本她初中时候的课本,看着隽秀规整的文字,宋辞有些汗颜。
那些规规矩矩的文字,那些没有空出一个位置的练习题,无一不在诉说着唐诗当初多努力。
宋辞放好书,看着旁边的小本子,有些好奇的拿出来看了一眼。
这是唐诗的日记。
厚厚的一本本子,全是记录的文字。
宋辞忍俊不禁。
看到这里,宋辞都能想到她给自己鼓励的样子。
宋辞微微叹息。
简单的话,就像是两条不一样的道路,唐诗选择的是,她觉得正确的,但是不好走的那一条路。
后面,就很少了,只有些简单的文字,宋辞想到,她那时候应该也没有时间写日记了。
忙着赚钱,忙着生存,可能很累,可能受到了很多委屈,没有人可以说的她,大概只能自己默默的消化和面对。
那时候,宋辞也不认识她,宋辞那时候还在上大学。
一本日记,见证了唐诗从一个优秀学生,到社会的全部里程,她大约也是很遗憾的,虽然她从来不说,没有上大学,应该是她这辈子遗憾的一个事情。
宋辞默默的把日记本放好,摸了摸唐诗的大头贴,笑的洋溢的唐诗,是那么的闪耀,和宋辞见到她的第一面,完全不一样。
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唐诗扛着花泥,提着口袋,眼里没有光的。
躺到床上,宋辞看着屋顶,听着蛙叫,没办法参与唐诗的过去,他只能保证以后,不会让她再这样难。
躺在被窝里,那种阳光的温暖,仿佛还保留在被子里,睡着特别的舒服。
宋辞不知不觉之间,就睡着了。
晚上的时候,宋辞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他看不清容貌的大叔,拉着他坐在似曾相识的院子里,拍着他的肩膀和他说话。
“你小子,可得把我闺女只顾好。”
就听清楚了这一句,他就拉着宋辞干活去了,种土豆,种玉米,栽稻谷,还教他割稻子,牵牛犁地。
“记住啊,要是欺负她,你可小心点。”
被他一挥手,宋辞就像是触电了似的,睁开眼就醒了。
看着窗外的光亮,宋辞掐了掐自己,然后有些后背发凉的起床,他总觉得很玄乎,明明是一个梦,但是又那么的真实。
下楼以后,宋辞看到在喂鸡的唐诗。
“起来了?马上就吃早饭了。”唐诗笑着和他说道。
宋辞想和她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只好点点头,拿着谷子,和她一起喂鸡,然后才回到客厅,丈母娘还在忙碌着,搓着汤圆粉,在下汤圆。
这种汤圆粉自己的做的汤圆,不是圆的,是条状直接一个个掰开丢进锅里煮,一个个都是扁平的模样。
宋辞默默的坐在火坑边上,目光看着相册里,那张老旧的照片,那是唐诗妈妈和她爸爸的合照,照片上的年轻人,笑的格外的温柔和煦。
一身蓝布衣服,看着很是熟悉,宋辞掐了掐自己,想着是不是自己大脑脑补多了?
“今天带你去上山捡菌子。”唐诗兴高采烈。
宋辞答应下来:“行,我还没有采过菌子呢,刚好去体验一下。”
把目光从照片上收回来,宋辞只觉得,老爹说的,有些东西,不能不相信,也不能过度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
那么一瞬间,突然就明白了这个话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