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皇帝问,族党排异,不胜不止,朝中党锢盈天,皇帝以什么治天下。

  杨博站了起来俯首说道:“回禀陛下,臣惭愧。”

  晋党看他老了,早就不听他的了,今天这出弹劾,他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张居正看他失望,杨博自己也很是失望。

  自己坦坦荡荡的活了一辈子,走进了文华殿,做了廷臣,却整日里做这些事儿,到了现在,更是被后辈儿用异样的眼光打量。

  但是杨博作为晋党党魁,他只能这样说,这样做,这样的身不由己,和当初的高拱一样,杨博背后的族党,不允许他停下。

  所以杨博才打算致仕,打算急流勇退,再这么下去,下场只有身败名裂。

  朱翊钧思考了片刻说道:“兵部尚书谭纶、礼部尚书陆树声,朝日坛失仪,罚俸一月。吏科给事中雒遵、御史景嵩、韩必显三人,削官身回籍闲住,不知元辅以为如何?”

  “陛下决断,臣不敢议。”张居正作为首辅,不能议论京官任免,众目睽睽之下,他自然不会说什么,小皇帝没把三个差点挑起党争的家伙送到解刳院,那是陛下宽仁。

  张居正也松了口气,陛下对送入解刳院是十分慎重的。

  “杨太宰以为如何?”朱翊钧看向了杨博问道。

  “陛下英明。”杨博稍微思虑了下,并没有为三个晋党科道言官求情。

  “那就这样,你们继续廷议吧,朕继续读书。”朱翊钧露出了阳光灿烂的笑容,拿过了张宏递过来削好的铅笔,继续写写画画。

  涉及到了皇帝的事儿,朱翊钧自然要开口,既然张居正要禀明皇帝,朱翊钧也没等到讲筵后,直接开口做了处置,省的又出现什么张居正坑蒙拐骗小皇帝之类的风言风语。

  到底谁坑蒙拐骗谁?

  吏科给事中雒遵弹劾谭纶尸位素餐、御史景嵩、韩必显弹劾谭纶朝日坛咳嗽,他们三个的惩罚是削官身回籍闲住,没了官身,到了乡野连个缙绅都不是,不能避税,更不能再起。

  他们三个既然要做刀,就要有被折了的准备。

  他们三个人的罪名是族党排异,不胜不止,用舍予夺,无纲无纪,朱翊钧已经折了三把刀,这是杀鸡儆猴,止党争之风。

  再生事,就只能解刳院雅座了。

  廷议很快就结束了,张居正站了起来,为皇帝讲筵。

  张居正的神情颇为奇怪,他在品味陛下说的话,主要是那个词,族党。

  这个词非常有趣,族这个字,言简意赅。

  “元辅先生?”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疑惑的问道。

  “陛下,雒遵、景嵩、韩必显,三人削官身回籍闲住,是不是有待商榷?”张居正回过神来,他的面色有些不忍的说道。

  读书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这一步一步,费了多大的劲儿,才走到了这一步,这直接就削了官身,张居正有些于心不忍。

  朱翊钧像是没听明白张居正话里的意思,眼前一亮问道:“元辅先生的意思是,把他们送解刳院,没必要这么狠厉吧,又不是阴结虏人之类的不赦之罪。”

  “那还是削官身回籍闲住吧。”张居正一听,立刻选择了折中。

  把小皇帝教育成了不折不扣的暴君,他这个帝师有直接责任,孩子还小,可不能把皇帝陛下教成暴君,守护陛下心中的三纲五常,张居正义不容辞。

  朱翊钧知道张居正啥意思。

  这三个科道言官,考中进士观政三年,履任之后,做的是科道言官,无纲无纪,且不说对大明、对皇帝、对朝廷、对纲宪法纪,有没有恭顺之心,但凡是他们对自己读的书有一点恭顺之心,也不会做这种事了。

  小题大做、结党营私,圣贤书就教他们这些道理?

  朱翊钧也读圣贤书,怎么不觉得圣人训,讲的是这些蝇营狗苟?

  “戚帅怎么还没入京来领赏?”朱翊钧有些奇怪的问道。

  开奉天殿恩赏戚继光之事,已经定下,结果戚继光迟迟没有入京来,连点动静都没有,朱翊钧才特别询问。

  张居正略显无奈的说道:“戚帅在关外,董狐狸全军覆没,董狐狸侄子被抓,戚帅唯恐北虏借此由头南下,去关外斥候巡察去了。”

  朱翊钧略显可惜,他见过戚继光画像,还没见过戚继光本人,他拿了一本奏疏说道:“朕看这本科道言官的奏疏,说戚帅轻启战端,既然董狐狸索赏,给些银钱打发便是,何故设伏诛杀,引得胡虏畏惊。”

  “戚帅有勇有谋、将士悍不畏死、敌人全军覆没、生擒贼寇酋首,这怎么就成了,挟寇自重了呢?”

  张居正颇为郑重的甩了甩袖子说道:“自古蛮夷畏威不畏德,若是给银钱打发,只会步步紧逼,得寸进尺,大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胡虏又至,其余贼寇酋首必效仿,边方永无宁日。”

  “歼灭全军、生擒贼守,以收威吓惩戒之效。”

  张居正施政就四个字,富国、强兵,张居正做到了吗?做到了。

  那萨尔浒之战中,大明强出来的兵何处去了?

  万历二十三年的冬天,在蓟州镇石门寨,蓟州总兵官王保说‘今日发饷,不要带甲兵’,将刚刚在朝鲜打完胜仗的浙兵皆坑杀之,戚家军求荣得辱,成为大明江河日下的一个注脚。

  “戚帅辛苦。”朱翊钧停止了问询戚继光的动向,作为三镇总兵官,戚继光真的很忙,虽然离京师很近,但他还是边军,有巡察边方的准备。

  关于陈五事疏的内容,朱翊钧并没有多问,大明京师的考成法刚刚开始试行,不易操之过急。

  讲筵开始了,张居正对讲筵产生了一种由衷的迷茫,这种迷茫在他考中进士之后,从未有过,论语的注解越来越奇怪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变的越来越陌生。

  张居正开口说道:“子曰:道[dǎo]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dǎo]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引导;政,正人者不正,法律政令;齐:齐一;刑:刑罚。”

  “德;行道而有得;礼,制度品节。耻,是愧耻、羞耻。”

  “孔子云:人君之治天下,不过是要人为善,禁人为恶而已。”

  “解曰:用法制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整齐他们,老百姓虽然免受刑法,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整齐百姓,百姓不仅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也会使人心归正,天下向治。”

  “《礼记·缁衣篇》云: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耻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

  “《孟子·尽心上》云: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用道德去引导、用礼法去整齐万民,使天下百姓,闻善能徙、知过能改,修养人格、实践德行。”

  张居正讲的是论语,引用了孔子的话,又引用了《礼记》、《孟子》,似乎如此引经据典,就足以夯实自己的思想钢印,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一样。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问道:“以德服人,以德治国?”

  “然也。”张居正松了口气,陛下果然很懂,从中提炼出了关键和精髓,这些话的核心主张,就是以德治国。

  朱翊钧在纸上写了四个字,君子,小人,而后又在君子下面写上了谭纶、戚继光,在小人下面写到了杨博、王崇古、张四维、葛守礼、雒遵、景嵩、韩必显。

  想了想,小皇帝又把葛守礼给划了去,这家伙还不配做小人。

  写完之后,小皇帝看了许久,才开口问道:“元辅先生,朕有惑。”

  “臣为陛下解惑。”张居正现在听到朕有惑这三个字,就只感觉一股凉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感,让他心神一凛,这讲筵的差事,必须要尽快给出去,再这么奏对下去,张居正怕是连圣贤书都不认识了。

  堂堂大明进士、文渊阁首辅,给一个十岁的孩子上课,怎么就这么难!

  朱翊钧开口问道:“谭纶做事光明磊落,不阿附族党,坦坦荡荡,上无愧于义,下无愧于心,可谓君子?雒遵、景嵩、韩必显小题大做,倚礼而行族党排异之事,不胜不止,用舍予夺,无纲无纪,可谓小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张居正肯定的回答道。

  朱翊钧立刻开口问道:“元辅先生教咱,以德何以服人?”

  谭纶被数次弹劾的原因是不阿附晋党,而弹劾他的人,是晋党的科道言官,扛着礼法的大旗,做着族党排异之事,以德又如何服人呢?

  没有说服力啊!

  这最后处置,还是要落到这法律政令之上。

  张居正沉默了片刻说道:“陛下,臣不知。”

  张居正其实知道如何以德服人,确切的说,圣贤书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仁发于心,行出于义,便可以以德服人,这个逻辑是非常完整的。

  可是在谭纶被连章弹劾之事,张居正实在是说不出这句话来,这是哄小孩子的话,陛下虽然十岁,可是陛下是大明的君王。

  政,正人者不正,用道德的力量无法纠正他人行为的时候,就只能用法律政令了。

  正如陛下之前说的那般,贫贱不移则必谄,富贵不限则必骄,礼必坏,乐必崩,礼崩乐坏。

  “元辅先生,朕有惑。”朱翊钧继续说道。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31358/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