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正月十五,海陵城里的热闹慢慢降下温来。
徐鹤去了栟茶,又给老郑头和盐场里的老人送了点米粮,住了两天后便准备起程回扬州去了。
可没想到就在他去栟茶的这阵子,京中却来了三封信,两封是给他的,一封是给母亲谢氏的。
徐鹤听说还有母亲的信,心里有点奇怪,不过他先打开自己的两封。
其中一封是徐嵩寄过来的。
信中说已经收到了徐鹤的信,身体什么的都还不错,就是咳嗽的情况总有反复。
第二件事就是交代他在家里,要帮着徐岱处理族务,还随信寄来了他亲手所书的徐家家训,托徐鹤叫人刻成木牌,挂在族学和祠堂前。
徐鹤打开徐嵩手书的家训,只见他一手功力颇深的楷书,洋洋洒洒写了不少。
仇无大小,只怕伤心,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内要伶俐,外要痴呆,聪明逞尽,惹祸招灾。
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丈夫一生,廉耻为重,切莫求人,死生有命。
要甜先苦,要逸先劳,须屈得下,才跳得高。
百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害与利随,福与祸倚,只个平常,安稳到底。
怒多横语,喜多狂言,一时谝急,过后羞惭。
人生在世,守身实难,一味小心,方保百年。
慕贵耻贫,志趣落群,惊奇骇异,见识不济。
看完大伯父亲手写的家训,徐鹤又重新读了几遍。
这些话并不高深,但每个字都是他几十年人生智慧的凝结。
有些话他是说给族人听的,有些话是说给晚辈听的。
但有些话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规劝。
尤其是这句。
看完后徐鹤身上莫名其妙出了一层牛毛细汗。
是啊,从穿越以来,他处处冒尖,人前各种显圣。
不否定这些很多都是他肚子里的货,但很多不也是后世看前人智慧总结出来的东西吗?
比如现在士林传颂的,读书人听了,都要竖个大拇指,夸他一句海陵徐鹤守身持正,将来若是做官,必为贤臣。
还比如一路走来的很多八股文章,尤其是,那里面不少破题的思路,都是记忆里明清两朝文坛大家的文章修改而成。
别人不知道还则罢了。
自家事,自家最是清楚,如果沉浸在这些虚妄的名声里,那岂不是掩耳盗铃?
所以大伯父的家训,寄送得很及时,这家训犹如当头棒喝,告诉他人生在世,守身实难,一味小心,才能方保百年。
徐鹤看完后暗暗下定决心。
回去府学之后如若没有什么特殊情况,那就闭门不出专心学问。
文会什么的那是肯定不会去了。
每个人的志向不同,若是只想一辈子呆在扬州,那趁机多结交点马家兄弟这样的朋友,尚还算有的放矢,但自己真的一辈子只呆在扬州吗?
想到这,他展开信纸继续读了下去。
徐嵩说的第三件事是谢鲲已经到了京城,年前就已经帮他将递进了宫,据说至正帝对徐嵩的平倭办法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也打算放其试试。
故而年前大伯父就已经提请九卿汇商,讨论募兵一事。
但徐嵩信中没有写解除海禁一事,估计是也知道困难重重,准备徐徐图之。
倒是信的最后,徐嵩还专门提到了戚继光。
“你师伯的学生戚某,虽年纪尚小,但兵法战阵熟敛,更有让老夫刮目相看之举,其人主动提出前往浙江练兵,能放着世袭武职不去,反要吃苦者,将来必为大材乎?”
该说不说,大伯父的眼光还是挺毒辣的,竟然一眼相中了戚继光。
甚至还给戚继光在新军中留了个什长的位置,也算是当基层军官培养了起来。
这次浙江的新募之军是从处州缙云、遂昌、松阳、云和四县招募的团勇。
原本是处州知府蒋浩招募来,保境安民之用,但这些处州兵十分悍勇,且习山战,去年配合陆云从侧翼,吸引了不少倭寇的主力,一战便引得谢鲲的注意。
这次用团勇编练新军,徐嵩和谢鲲商议后都认为,一定要一战功成。
所以特擢升世荫福建都指挥佥事,处州卫人卢镗卫新军参将。
卢镗原来的编制属于浙闽海防衙门,受浙江巡抚节制。
在陆云为东南总督时,卫所兵遇贼则溃,只有处州卫的兵能跟倭寇打得有来有往。
陆云奇之,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义乌之战时,是回乡休养的卢镗卢子鸣带着蒋知府招募的团勇赶来支援,最后用八百余人,多打旗号,鼓噪前进,这才吸引了倭寇两千多。
就是因为这被调走了两千多倭寇,正面的陆云才能反败为胜,在义乌以东击败了四千多倭寇。
而且卢镗带兵不拘成法,智勇双全,吸引了两千多倭寇后,只用小股兵马勾着倭寇在山里绕圈,直到天降大雾时,方才在半夜带着团练冲进倭营。
大雾天能见度很低,卢镗又令众人在山上鼓噪擂鼓,之后亲自带兵杀进倭寇营中。
倭寇耳边全是喊杀声,还以为来了多少人,吓得不敢应战,夺路而逃。
最后八百战两千,处州兵这只死了三个,倭寇却被一路追杀到海边方才罢休。
看完大伯的信后,徐鹤又拿出另一封来,原来是吕恒那个小妮子,信里除了问些近况外,就是催更。
催更什么的最讨厌了,而且这人还想看作者的最新存稿后面的内容。
关键是这些章节练书坊都还没有看过呢,他都已经把前半部给了吕恒,怎么就不知足呢。
“不是我要看,快点寄来,急急急……”
好家伙,你把还分享给你的小闺蜜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正是:仙道未成猿马散,心神无主五行枯。
毕竟不知此去端的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想看?且等府学里有空再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