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宅大门,元载与王韫秀正站在檐下迎客。
“阿爷向来脸色严肃,元郎莫往心里去。”
王韫秀趁着客人还没来,柔声安慰道:“至少我明白,元郎没做错任何事。”
方才他们提及杨銛送了一座安仁坊宅院,王忠嗣不太高兴,认为元载做事若出于公心或为维护丈人,岂能再收大礼,可见心里是为杨党钻营。
“无妨,习惯了。”
元载温柔地笑了笑,道:“我能理解丈人的心情,此事我们的手段不光彩。”
“那也是救了阿爷的命。”王韫秀早听元载说明白了,不与太子决裂,她阿爷很可能会死的。”
“是,我是女婿,做这些为了丈人。但丈人难免觉得杨党为了拉拢他,而离间了他与太子。他心中有气,不能冲外人撒吧?自然只能冲我,没关系,平平安安即可。”
王韫秀见元载这般体贴,不由道:“那你也别气我阿爷,他惯是打仗的人,粗鲁霸道,不讲道理的。只是,国舅送个宅院未免太过贵重……”
“得收,我发过誓,绝对不让你随我受苦。”
元载那温柔的目光坚定起来,又道:“且阿爷与国舅走得近,亦是对圣人服软。”
一秒记住https://m.
“可阿爷会更不喜欢你。”
“韫娘,只要你明白我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足够了。”
说话间,客人来了,夫妇二人转头看去,有数人骑马冒着风雪而来,为首两个美须男子,相貌堂堂,气格雄壮,后面的年轻人个个英挺,尽彰名门风范。
这般一队人驱马过巷,引得长街那头各个年纪的妇人少女们纷纷侧目元载连忙迎上,招呼下人帮忙牵马。
“两位颜公有礼了,薛郎快带人进去,外面冷,礼数不周,入堂了再告罪。”
说是礼数不周,他说话间安排得头头是道,着实是个极干练之人。
众人入内,王忠嗣亲自迎上前,道:“今旁人避我如避祸,今日难为两位颜公愿来探望,微寒落魄之时方显真肝胆。”
那夜聊到河北之事,薛白便说可为他引见河北营田判官颜呆卿,今日果然便带人来了。
颜果卿受安禄山举荐并在其麾下做事,来见王忠嗣,于个人前程而言目的。
王忠嗣本以为他不会来,没想到竟还是来了,因此十分惊喜。
事颇感兴趣,打听了一些细节,或许是与他下一任官职有关。
众人入堂落座,稍稍寒暄,王忠嗣问一些河北的风土人情,而颜真卿也对陇右之待到最后,提及了王忠嗣四镇节度使之职或将不保,众人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河北局势的些许忧虑,但也点到为止了。
恰是如此简单的交流,王忠嗣反而十分有兴致。
末了,他不由指着薛白道:“颜公是实务干臣,而你开口却只知惜身保命,蝇营狗苟,你们后辈该多学师长风骨啊。”
说这话,他纯粹是敬佩颜家风骨,再想到自己卷入阴谋漩涡不得脱身,概罢了,其实就是讨厌勾心斗角。不然薛白大可骂他一句惜身保命要保的却,幸而有老师指点,不然指定是个奸恶佞臣。
薛白自有一套行事准则,不在乎这些言语,应道:“是,我心浮气躁,弛高骛远一句话听得颜真卿摇头,但不知心里是否有点受用。”
“老夫并非说你不是。”
王忠嗣叹道:“你助国舅试行榷盐,普及竹纸,预防边镇之患,看得出有报国的志向,正是因此,方提醒你不可太过钻营。”
元载见王忠嗣终于能看到杨党这些善政了,颇为感动,下意识就摆出为国为民的真诚姿态。
薛白则只是礼貌应道:“我确实太过钻营了。”
他也见了元载那与有荣焉的反应,只觉得大可不必,杨党哪有什么报国的志向,只有上进的志向。
王忠嗣虽说话直又爱摆脸,却也将这两个年轻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
一个利益攸关,却摆出了正人君子模样;一个事不关己,出手相助,却不耽于承认自己钻营浮躁,自诩为奸恶佞臣。
若非这般看人,他又岂会听薛白的劝言?
送薛白与颜家诸人出了门,王忠嗣忽拉过薛白的马看了看,道:“养得太细了,喂的草料得干一些。”
“谢王将军提点。”
“今日来,你没有想要说的?”
两人都是沉得住气的,一直闲聊到现在都没提河东节度使之事。
直到这最后一刻,王忠嗣才开口问了,毕竟此事对于他而言更重要。
“将军莫急。”薛白翻身上马,低声道:“眼下要做的是风花雪月、酒色财气。
“老夫不会。”
“不会也得会,慢慢学。”
薛白倒有些将军向士卒发号施令的样子,踢了踢马腹,跟上前方的颜呆卿。
------
颜宅。
“这快要回河北,还真舍不得你们,尤其舍不得三娘。”
颜杲卿的妻子出身清河崔氏,性情却十分柔顺。今日颜家兄弟出门,她则留在长寿坊颜宅与韦芸说话,似有话要问。
“三娘也到了出嫁的年岁了,你们可有甚打算?”
“年岁虽不小了,可她身子骨弱,岂好早出嫁的?”
韦芸叹息道,“我们打算多留在家中养几年,不急。”
“虽说不急,可相配的如意郎君难觅。”崔氏道:“若错过,却要让别家抢去了。”
韦芸一愣,看向兄嫂的眼,恍然有所领悟。
“嫂子是说?
“对了,我听闻薛白想要纳妾。”崔氏不答,反问道:“这又是如何回事?”
男人纳妾哪还有怎么回事的,但韦芸略略沉吟之后,倒还真答出了个所以然来。
“青岚原名皇甫萼,也是个可怜的,家里犯了逆罪,落了奴籍。她与薛白还是共过患难的,昨日阿郎不是在说东宫近侍李静忠犯了大罪吗?
当时便是这恶宦将他们埋崔氏毕竟是望族出身,听着这故事,不由多想了一层,讶道:“如此看来,薛小郎的能耐,比我以为的还要大些?”
“这孩子确是聪明有本事,但真说起来,三娘脾气才大,总在她阿兄面前没大没小的。”
韦芸这意下之言,颜嫣是能压住薛白的。
崔氏目光落在她微带笑意的嘴角上,不由问道:“你们觉得如何?”
“今日是嫂子提了,此前还真是没想过,将他们当兄妹看的。”
“你们也太不上心了些,往后就是大姑娘了。”
崔氏稍稍有些抱怨,心中发愁,她马上便要随夫往河北,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颜嫣。
这日,颜嫣躲在闺房里整理了故事稿,到堂上时便被崔氏搂在怀里。
“我们三娘摊上这么一对不晓事的爹娘,看给大娘愁的。”
颜嫣见她是真愁,连忙安慰道:“大娘也是我的娘亲。”
“好孩子。”
崔氏感动不已,认为颜真卿夫妇不靠谱,她却得早做准备,以免误了这乖女儿。
傍晚,颜呆卿等人回来,崔氏当即就招过两个儿子,问道:“你们觉得薛郎如何?”
“他真是每有奇思怪想。”颜泉明当即感慨了一句。
崔氏只好看向小儿子,问道:“你觉得呢?”
“薛郎疏阔洒脱,有魏晋之风。”颜季明兴致很高,道:“我还从未见过看似规矩实则不羁的人物。”
“没问你们这些,问三娘之事。”
“阿娘不是早有考量了?如何还要问孩儿?”
道:“可在长安这些日子,却也听说了他如何风流,与虢国夫人……且近来还要纳妾了。”
“此前只听闻你十三叔收了个徒弟,如何风采了得,待三娘又如何好。”崔氏叹惜。
“阿娘顾虑在此?”
崔氏遂叮嘱道:“离京之前,你们多留意留意,看看他为人如何。”
“薛郎明日有何安排?一道读书练字如何?”
明日恐有不便。”
“要去何处?”
薛白见颜家兄弟从后院转回来就对自己追问不停,略有些疑惑,好在他也没甚见
不得人的,答道:“去玉真观一趟。”
“玉真观?薛郎原来有来往的女冠,可是为三娘看病的腾空子?”
“那倒不是,还有一位朋友,帮忙润笔了一些文稿。”
颜泉明、颜季明对视一眼,因没有经验,也不知这算是风流还是不风流。
“原是这样。”
颜泉明想了想,计上心来,问道:“薛白后日可有空暇,一道去平康坊嫖宿如何?
薛白如今听人说嫖宿就像是吃饭一样简单,也不太吃惊,摇了摇头,道:“后日要请虢国夫人带我觐见,亦不方便。”
“无妨,待你空了一道去。”
“不巧,之后便要纳妾过门。”薛白一本正经地拒绝了,“我实在无暇,两位兄长自去嫖宿吧。”
颜季明目光转动,觉得一心想去嫖宿的颜泉明更加风流好色,薛白看起来就高洁得多,但能有这样的观感也是很奇怪。
薛白更愿与他们聊一些官场之事,在颜家又待了一会儿,找了个机会与颜呆卿道:“若安禄山问起大伯今日见王忠嗣何事,大伯只需言打探到王忠嗣有意保河东节度使一职即可。”
“你啊,算计人心。”
“几家忙来忙去,不就是算计这一个河东吗?”
往日薛白便知河东重要,今日在王忠嗣家聊了之后,方更明白河东为何重要。
所谓河东,乃是在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之地,包括后世山西大部分,陕西、宁夏、内蒙的一部分。乃李唐的龙兴之地。
这地方山河表里、地势险峻,北有长城,南有黄河,东有太行,西面除了黄河还有戈壁大漠。
且由于长期与外族交战,河东民风彪悍,无论胡汉,妇女、少年皆可骑射,境内有弓马娴熟的昭武九姓和沙陀族,是很好的兵源。
故而,王忠嗣哪怕只是稍微察觉到安禄山不安份,也不敢轻易把河东节度使让出去。
守住一个官职很难,虽然如今让李隆基对王忠嗣的猜忌消了大半,但其实还是不放心王忠嗣管兵权。
安禄山则只需要让王忠嗣离任就算赢了,往后总有办法一点点把河东拿到手。
薛白近来日子过得不错,本可以不管这件事,不幸的是他知晓得太多,若是不管,反而睡得不安稳。
李隆基这两日心情不错,每日都会听安禄山述职。
其实契丹与奚人那些事他听得也差不多了,只不过安禄山总能奉承得他开心,让他愿意召见。
但另一方面,杨钊的提醒也稍稍有一点影响。
这日,酒到微醺,李隆基以玩笑的口吻,笑道:“胡儿为何还找借口滞留长安?真想看朕罢免了义子,好谋河东节度使一职不成?”
安禄山正在殿中绘声绘色地说着边境形势,闻言无辜地瞪大了眼。
“还兼一镇节度使?胡儿不行的,圣人明鉴,胡儿是病了才在长安多留了一阵子。”
“哦?得了何病”
“胡儿的肚子越来越大,腿上的皮也烂了,大夫说是长疮,又说得了甚消渴病,留在长安治病。”
说到这里,安禄山难得悲伤起来,忽然郑重了不少,道:“陛下,恐怕臣只能再为陛下守十年边镇了,见不到陛下与天齐寿,故而每次回长安,臣都想多见见陛下。”
这一番话极为真挚,李隆基不由站起身来,道:“唤御医来。胡儿还年轻,岂能说这等丧气之言?”
很快,御医赶到殿中,仔细给安禄山望闻问切,还查看了他腿上的疮。
“回圣人,确是消渴病,所谓‘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病久,生痰浊、瘀血,阻碍气血运行,使身体失于濡养,顾而安大府的肚子愈大,皮肤生疮。”
李隆基踱着步,道:“朕年过六旬,尚无病症,胡儿这般年岁,何至于此啊?”
“寻常人,自是比不得圣人龙体。”
“务必仔细给胡儿诊治,用世间最好的药。朕还要重用他,岂可视功臣病重而不见。”
“遵旨。”
这日,待安禄山退下去了,李隆基还在感慨,向高力士道:“将军看看胡儿,再看看朕,差得太远了啊。”
“圣人随玄静真人学了养生术,与天齐寿,看着一日比一日年轻了。老奴如今教导了几个小的,待老奴没了,好服侍圣人。”
“如何连高将军也伤感了?”李隆基拍了拍高力士的肩安慰,心情却还不错。
他近来难得勤政,这日又召见了李林甫。
这次,李隆基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李林甫眼睛浮肿,脸色透着一股衰老之气,远不如他。
此时再想到杨钊那些话,他愈发不以为然起来。
大唐有他这样一个长寿而英明的君王,岂还会担心一个胡儿是否兼领节度?
另外,李林甫心里但凡有点数,都知道太子废立与否,与其人关系不大。
“今日召十郎来,陇右最新的战报,朕已看了。石堡城的后续,哥舒翰处理得很好,没有因王忠嗣不在而出纰漏,甚至比过去还要好。”
“是,王忠嗣是圣人义子,行事难免有些固执己见,又顾忌良多;哥舒翰是胡人出身,天性勇武,又只知忠于圣人,故而圣人指哪,他便打哪。”
李林甫也没完全只说哥舒翰的好话,话锋一转,又道:“当然,胡人不知礼数,哥舒翰每打胜仗,好屠尽蕃民,以示威慑,有伤天和,故而战报上杀敌人数比王将军攻城数月间杀敌还多……..”
李隆基手一挥,不认为这是坏习惯,反而更喜爱这一员大将。
这一对比,他又回想起王忠嗣这个义子不听圣旨,不攻、缓攻石堡城的傲慢。
“战事既了,召哥舒翰、安思顺等人述功献俘,让朕见一见河陇猛将。”
“遵旨。”李林甫见时机差不多了,又道:“王忠嗣之威望,足可担任兵部尚书,圣人只需问麾下诸将便知,谁人不敬服他?”
恰是知道四镇将领们个个崇拜王忠嗣,他才这般说。
果然,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尽罢王忠嗣四镇节度使之职的心思更加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