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他所推荐的治疗瘟疫后期症状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以及紫雪丹,在后世之时,仍然在临床使用,称为治疗瘟疫的三宝。王羽没有想到,第一个召唤人物,就是治疗瘟疫的。而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治疗瘟疫之人。因为这样,专业才对口。【叮咚,召唤第二人,西晋着名医学家,皇甫谧,医术:98;】皇甫谧,西晋甘肃人,当时着名的医学家,其着作有《针灸甲乙经》,是华夏第一部关于针灸学的专着,在华夏针灸学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不过,术业有专攻,瘟疫这事应该不是他的专场,哪怕他的医术确实厉害。【叮咚,召唤第三人,宋代名医,钱乙,医术:97;】钱乙,北宋山东郓城县人,梁山宋江的老乡,也是我华夏第一个着名的儿科专家,着作有《小儿药证直诀》,是华夏现存的第一部儿科医学专着。只可惜,医术虽然厉害,但专业不对口。【叮咚,召唤第四人,明末名医,吴又可,医术:97;】“吴又可,我居然差点把他给忘了。”王羽顿时一拍脑袋,瞬间想起来这个人。他的常规医术,或许并没有那么高明,但如果论起治疗瘟疫方面的医术,即便是放眼全史,也是少有人能够和他相比。毕竟,明末之时,可是瘟疫爆发的一个黄金时期,诸如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温疫流行,患者甚多,甚至延及全国。很多人都觉得,明朝末期就是一个废物,这完全就是站着说话腰不疼,要知道,明朝的灭亡,完全就是天意。小冰河时代,瘟疫,饥荒,政治体质溃烂,可以说封建王朝,能够引起灭亡的因素,全部被明朝经历了一遍。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使明朝不亡,除非来一个历史知识满分的穿越者,外加王羽这样的系统,不然,人类最终会发现,在天灾人祸面前,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尤其是,当时的生产力,那简直是地下中的地下。【叮咚,召唤第五人,西汉名医,淳于意,医术:96;】淳于意,西汉文帝时期历史人物,曾任齐太仓令,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曾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没错,他女儿就是那个以救父出名的缇萦,因为上书汉文帝,痛切陈述父亲廉平无罪,自己愿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汉文帝受到感动,不仅宽免淳于意,而且废除了肉刑。只可惜,不是自己现在需要的医生。“系统,取出淳于意、钱乙,皇甫谧,从吴又可,吴瑭二人中进行召唤。”王羽毫不犹豫道。【叮咚,恭喜宿主获得,明末名医,吴又可,医术:97;植入身份:医家弟子,乃是医家长老张伯祖弟子,对于瘟疫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两年前天下发生瘟疫时,亲自走访天下,在路上与宿主相识;至此,宿主说服吴又可,由他提供资金,吴又可前往并州建立医学院,使更多人了解瘟疫,减少百姓的病亡!宿主在不久前,便将明年正月可能会发生瘟疫之事,告诉了吴又可,让他提前做好准备。而吴又可根据,过往的临床经验,在不久前着作出了自己的《温疫论》一书,并根据宿主口中说的那个口罩,进行研究制造,最终利用纱布将其制造出来;】【宿主是否继续召唤?】“暂时不召唤了,毕竟还剩下两个可召唤人物,自然要省着召唤了。”王羽毫不犹豫道。尽管召唤的时候非常爽,但系统制衡起来,却又是给人火葬场的感觉,王羽自然要好好利用,每一次的召唤机会。【叮咚,召唤结束;此次宿主一共召唤1人,目前系统等级为lv4级,距离lv5级还差83人。当前系统等级为lv4级,距离lv5级还差82人。宿主当前五维属性为,统帅:98,武力:105,智力:98,政治:97,魅力:104;召唤点:点;愉悦点:点;召唤卡:……装备:…】在结束召唤后,王羽顿时被吴又可的植入身份介绍,给深深吸引了。“纱布,口罩?”“对啊,在中国,最早的口罩不就是纱布制造而成的吗?”王羽瞬间恍然大悟道。这时候,王羽还真得好好感谢一下系统,只是召唤出来一个吴又可,就解决了他头疼的问题。这下子,来年的瘟疫,就可以及时进行治愈了。王羽在召唤出吴又可后,便立即准备派人将他召过来,商量接下来的对策,这种事情,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办。“典韦,你现在去一趟医学院里面,请吴院长过来一下!”王羽对守在门外的典韦说道。“诺。”典韦领命后,便往医学院方向走去。不得不说,系统这是服务一条龙,在召唤吴又可后,直接免费送了一个医学院,坐落于晋阳城较为发达之处。也正是因为医学院的存在,河套之战汉军的伤亡,直接减少了三成之多,这些退下来的士兵,只要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就能够重新再上战场。过不多时,典韦带着吴又可过来。“医学院院长吴又可,拜见主公,不知主公唤我何事。”吴又可拱手说道。“吴院长,我就是想问问,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现在距离过年已经剩不了几天,按照我对天象的观察,明年十有八有会发生两年前的事情。”王羽神秘兮兮道。也幸亏说这话的人是王羽,若是别人,吴又可恐怕会觉得,这人脑子有病,毕竟,现在的百家嫡系之人,还有哪个不知道,天象已经混沌,是根本不可能发现什么预示的。但是,在系统的植入下,王羽在两年前,就给吴又可预言了一波瘟疫,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他选择投奔。而王羽这些年,对医学院可没有少砸钱,这才使得更多的医家弟子前来投奔,而吴又可这个医学院院长,更是水涨船高了。“主公放心,就在前不久,我根据过往临床经验,再加上主公传授的知识,进行了一番总结,终于写出了一本《瘟疫论》,还制作出了有预防作用的纱布口罩。”“如果来年真的发生,也能及时做出应对。”吴又可拱手道。“如此,我就放心了。”王羽点了点头。然而,一旁的典韦,却是一脸的怀疑人生,他们二人说的话,一句两句还能听懂。但若是放在一起,那是啥也不懂。什么瘟疫?什么纱布口罩?这是什么东东。看着典韦那充满清澈,而又愚蠢的眼神,王羽也知道给他解释不了,便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他不要传出去。典韦虽然不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但是他知道,既然自家主公让自己不要说,那就证明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所以,典韦当即应诺,绝对不会说出去的。这时,王羽让典韦出去,守在门外,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能进来,因为他要和吴院长,好好交流这里面的事情。…………中平二年,正月。王羽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这场瘟疫席卷了,关东和关西地区,就连远在北方的幽州和并州等地,也是相继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大军团作战了,就连自己的命都要保不住了。所以,无论是黄巾军,还是汉军军队,纷纷偃旗息鼓,开始紧张的救治工作。而这个时候,远在并州的吴又可,终于发威了。那就是吴又可的瘟疫论,在大汉得到广泛传播。吴又可着有的《瘟疫论》,乃是他潜心钻研,认真总结,这才提出了一套新的认识,强调这种病属温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异气感人而至,与一般的伤寒病绝然不同。在原史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从而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不过在这个时代,由于生产力要略高于原史,再加上张仲景如今的身份,所以他才能提前二十多年时间,在公元179年,着写出伤寒杂病论。这其中虽然也有,对瘟疫的介绍,但终究因为时代的缘故,有些过于片面。而吴又可的瘟疫论,则是不论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有区别,使其与伤寒病分开另论,可以说,这是专门治理瘟疫的。只能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治疗瘟疫这方面,哪怕是强如医圣张仲景,都不是吴又可的对手。而吴又可这一世的身份,乃是张仲景师弟,在大汉的名气,还是非常大的,所以他的瘟疫论,瞬间引起医家的关注,这里面,自然包括了张仲景。吴又可在该书中,所列瘟疫病种极多,诸如发颐、大头瘟、虾膜瘟、瓜瓤瘟、疙瘩瘟,以及疟疾、痢疾等急性传染病。他明确指出这些病,都不是六淫之邪所致,而是四时不正之气所为,其症状与师兄张仲景,所以着的伤寒看起来相似,而实际上还有有许多迥异。由于古书从未分别,吴又可便在书中加以分辨论述阐明,并论着制方。而这其中,最着名的剂方有达原饮、三消饮等,示人以疏利分消之法。在治疗上,他提出了一整套祛邪达原理论,临床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还有他的“疠气”之说,在王羽的解释和提点下,首先肯定它是一种物质,“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也从而否定了,疫病之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的旧观点。不仅如此,吴又可还指出疠气是多种多样的,有特适性的,更有偏中性的。可以说,吴又可的瘟疫论,打开了这个时代医家的大门。正是因为他的出现,给这个时代提供了,先进的瘟疫治理理念和相关知识,使得瘟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医家弟子按照瘟疫论上面,所说的方法,对关东地区百姓进行隔离,进一步遏制瘟疫的传播。可以说,在瘟疫得到有效控制之前,无论是处于进攻方面的黄巾军,还是处于防守方面的汉军,基本上不用考虑打起来了。对此,双方势力心知肚明!但也只能选择听从。毕竟,命只有一条。或许是大汉的国运,已经快要到了终点站,在瘟疫还没有真正控制的中平二年二月,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宦官中常侍张让、赵忠等,当即出言这是上天的预兆,劝灵帝税田亩以修宫室、铸铜人,震压黄巾起义。不得不说,张让的乱政技能真是无比恐怖,让原本政治属性不弱的汉灵帝,基本上变成了政治昏聩者。在张让的技能压制下,他居然还真听了这样,听起来都不靠谱的话,于是下诏号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亩税十钱助修宫室。由于黄巾起义,还未被汉军给平复,所以刘宏并没有像原史,所做的那样,诏发州郡材木文石,运送京师。可即便如此,依然是作了一手好死。谏议大夫刘陶听到后,当即上疏言政事八条,认为天下之乱,皆由宦官。尤其是现在,黄巾军还在大汉境内肆虐,十常侍居然还敢撺掇当今皇帝,做出荒唐之事,简直就是罪不可赦。刘宏虽然很恼火,但因为刘陶这个人有才能,而且在儒家之中的威望,那是非常之高,所以并没有治他的罪。但这不代表,那些被他参一本的诸多太监,就愿意接受这样的罪责,被盖在自己头上。
第674章 名医吴又可,席卷天下的瘟疫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