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恍惚惚中,程振似乎抓住了什么,顺着这种感觉,程振本能地施展了神通。
随着他伸手一指,一道肉眼不可见的涟漪向着远处扩散,穿过山腹不知到了多远方才消散。
程振这随手一指,不经意间却造就了此处一道奇景,引得不少人慕名前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当程振心神再度回归现实时,发现此时已是夜间,商队由于白日耽误了许久,没有到达村镇,只能在山旁歇息。此时,除了外围守夜的护卫,其他人都已睡下,商队中只有火堆不时发出噼啪轻响,伴着草丛中的虫鸣,显得山间更加安静。
看清周围情形后,程振也有些庆幸。幸亏他恍惚中还保留些意识,知道自己身边有人。使用神通时也是下意识向着没人的方向。
若不然,就刚才那一下,周围百丈范围的人畜车马乃至草山石都得被震成齑粉。
程振这次再度于恍惚之中有所领悟,并且初步掌握了一道法意的用法。将之用到神通中,威力没有提升多少,但是却将影响范围增大了好几倍。这也算是变相提升了神通的杀伤力。
不过这道程振命名为“涟漪”的法意,目前还不太圆熟,只能算是初窥门径。在接下来的修行中,还需要不断体悟,方能圆满。
又得一法意,程振心中开始思考其将来的道路。
他此时已经玄光二重,且这两年中突飞猛进,距离玄光三重境界已经不远了。
等到了玄光三重后,最为紧要的事就是为结丹做准备。
若是走气道这条路,到了玄光三重后就要开始烧炼窍穴,准备结丹。同时,也要开始考虑结丹九药之事。目标是上品金丹的话,外三药,内三药,上三药,缺一不可。
这种种事情,都是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完成的。很多修士在明气、玄光时进境飞速,但是在化丹门前却会停下脚步,耗费百年苦工只是寻常。能够在一甲子内完成积累的,都算修行速度快了。
这种情况对于世家子弟也是如此。如程振,若是要结丹,程氏或可在寻药方面给予助力,让他在寻内外六药时少费些时间,但是上三药乃是修士道行心性的体现,却是只能靠自己。
同样的,烧穴方面,家族也只能提供一些外物,具体能走到哪一步,全看修士自身天资和心性。
若是不想自己将来道途有缺,化丹之前非得耗费数十年苦功打牢根基。
程振自己和门中大多数弟子又有不同。他不光走了气道,同时也意图在法道上有所建树,乃是法气同修。为气道结丹做积累的同时,还要不断体悟大道,揣摩法意,所要做的准备要更多。
法道一途虚无缥缈,无有定法,难以捉摸。程振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此时算是法道什么境界,而下一境界又是什么,他遍阅群书也未能找到相关描述。或许,法道根本就没有气道那么清晰的划分,修为如何全看自身对法理的体悟。
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是最难把握的,不像气道,有明确的一级级台阶,哪个台阶叫什么,怎么上去,先贤都标注的明明白白。法道就如同独身行于黑暗之中,看不见前路,看不见自身所处,只能依靠对道那若有若无的感应踽踽而行。
‘事分两面,法道难求,但若是有所成就,也能不受境界约束,一步登天!’
每每感到法道艰难时,程振便如此激励自己。
这并不是给自己画大饼,而是他修行以来的切实体会。
他自踏入修行以来,之所以有超出同辈的实力,并非他气道天赋有多强,乃是他多次进入悟道状态,体悟到了超出当前境界的法理。
正是切实体会到了其中的玄妙,程振当年才决意探究法道这条道路。到如今,他甚至心中已经隐隐将法道看得比气道还要重要一些了。
入了玄光境这些年,他精研各种术法的时间渐渐变少,反而体悟其中道理的时间越来越多。这样却并未荒废自身术法神通,反而因为几次悟道使得自身几门术法脱离了前人窠臼,显现出非同寻常的威力。
存道失术,术尤可求。存术失道,止于术也!此言得之。
并非说程振一定要化丹前要在法道上达到什么成就。体悟法道,随时都可以,即便先气道化丹也不影响体悟法理。
只是,程振隐隐觉得,若是能够在化丹之前先行在法道上有所突破,会有莫大好处。事关道途,程振还是决定遵循本心指引。
其实,只要程振原因,还是有法道气道齐头并进的道路的。程振就曾在道书上看过,曾有前人以法道之法意凝聚金丹。
行此法,至少需要修士至少悟出一门“真法”来,以此为核心便可凝气成丹。不过,一门“真法”最多只能凝结七品金丹。只有悟出三门“真法”,才有可能铸就上品金丹。至于能不能铸就一品金丹,那就要看悟出的“真法”如何了。
所谓“真法”,本质便是程振此前所悟的法意。法意领悟到深处,自然会生出妙用,便是真法。
程振修成《九岳清音》时就自然领悟了一道法意,多年体悟下来,后来衍生出“谛听”秘术,这便是一门真法。
同样的,体悟《九岳清音》中太冥祖师所述法理,程振又先后领悟了能够感应乃至影响人心智的法意,以及今日方才入门的“涟漪”法意。
这两种法意,目前还没有像第一种法意那般形成真法。但是,有了法意,只要时时体悟,未来形成两门新的真法并非难事。
未来数十年中,程振又很大可能悟出三门真法。这期间,气道修为自然也会水涨船高。那时,以三门真法为核心,聚气凝丹,可以直至上品金丹!机缘到了,成就一品金丹也不是没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