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着蚀文道书,程振不觉坐到了日薄西山。对于他这等修士而言,即便在漆黑夜间,也不会影响他们观看道书。不过,程振还是收起了道书,起身站了起来。
小康山这里毕竟不是他的洞府,他是来此做客的,自己在这里闲坐让此间主人等候总是一件失礼的事情。
吴通和他的小道童确实早就已经醒来了,醒来后找不到程振的人,出来后才看到程振在那里翻阅道书。
吴通不知道程振是不是在参悟功法,没敢贸然上前打扰,就这样一直等着。
此时见到程振起身,吴通才走过来,对着程振拜谢道:“多谢道友相赠的灵果,今日侥幸有所突破。”
程振摆摆手道:“道友能够突破,主要是因为道友多年积累底蕴已足,些灵果中那些许灵气不过是个因子罢了。”
顿了顿后,程振还笑道:“道友这里也算是我的福地了,方才在此偶有所悟,解了我多年疑惑,得了不小的好处,说起来我也要感谢道友才是。”
吴通之前就有所猜测,现在从程振口中证实后,只能感叹程振好天资好运道。顿悟这种事情,他只听说过,自身却从未遇到过。到了他这个年纪,很多事情也早已经看开了,不会拿自己做什么比较。
倒是听闻程振说此地是他的福地,吴通心中一动,试探着说道:“哈哈哈,道友天资真是令人羡慕。道友若是不嫌弃寒舍简陋,不妨在此多住几日如何?”
吴通从程振举止气度以及随手拿出的灵果等级就推断出,程振的来历或许还超出自己的想象。他人老成精,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交好的机会。
程振想了想,他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重新研习蚀文,在此住上一阵也不错。他在此地触发了一次悟道,此地真是他的福地也说不定。
“既如此,那便在此多叨扰几日。”
见程振答应,吴通急忙让道童去收拾房间。本来吴通还要将自己的房舍让出来,被程振坚决拒绝了。于他而言,住在哪里并无多大区别。只要他想,甚至能直接拿出一套灵舍出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程振便在吴通的道观中住下了,每日里除了在山上走动,其余时间就是在研习蚀文。
吴通师徒也知趣,尽量不会来打扰。不过,有次吴通不经意间看过程振推演的蚀文后,大惊。因为他发现这纹路居然和他所得功法最后的文字类似。犹豫了很久,还是忍不住请教了程振。
这吴通自从年轻时得了功法,就一直自己修行。一辈子也见过几个修行之人,是以居然连蚀文为何物都未曾听说。这些年,也曾揣摩最后那些图文有何玄妙,却苦于无法入门。
在程振给他讲解了蚀文为何后,吴通愣了好一阵,方才喟然长叹一声。
“今日方才得见大道门庭,可喜,可喜。只怪我平生太过胆小谨慎,不敢去探寻修行界,以致蹉跎半生,可惜,可惜。”
说着说着,竟然老泪纵横。
过了良久,吴通方才以袖拭面,赧然说道:“让道友见笑了,多谢道友为我解惑,了却一桩心事,贫道无憾了。”
程振见到吴通后方才真正见识到了修行界最底层的这些修士到底是什么处境,再想想那些毫无修行资质的芸芸众生。这才体会到,能够修行上乘功法能够有望大道是件多么幸运之事。
见吴通如此,程振不免也动了些恻隐之心。想到自己左右也要重新梳理所学,不妨就再当一回老师,就像几年前在族学中那样。
“我今日正要从头梳理所学蚀文,道友若是有意我倒是可以教你一些入门的东西。”
吴通显然是没有想到程振会这么说。他不懂蚀文,但听在所说,蚀文乃是直指大道的文字,想来在修行界中都是极为重要的知识。因为明白蚀文的珍贵,所以根本没有想过求程振教他。
他愣了一会方才以弟子礼拜谢道:“多谢道友传道之恩。”
于是,程振除了每日整理所学,还会抽出一点时间给吴通讲解蚀文,见那道童目光清澈似也有些慧根就一起带上了。
程振回忆起自己年幼时在族中所学的蚀文内容,稍作修改就当做教材交给了吴通二人。待二人稍微通晓一些蚀文解法后,就以吴通自己的功法做示例,讲如何解读蚀文。
这也是吴通自己要求的,他也知道自己资质平平又垂垂老矣,此生恐怕都学不到太多内容。以自家功法为示例,即便自己学不会蚀文,那也能将程振的解读留给后辈,将来自己一脉便不必再如自己这般。
“你这门《扶风引气法》重在体悟天地间风势,你来看这处蚀文……”
“蚀文最难处就是一字千义,不同人以不同视角解读解出不同含义,这也是蚀文精妙之处。我所解出来的也只是自己的想法,不是创功之人的想法,也未必适合你们,切不可以之为不变之正解,切记,切记!”
程振将全篇功法蚀文重新解读一遍后,叮嘱吴通两人不要尽信自己所解,将来还是要自己尝试解读蚀文。
吴通闻言肃然回道:“谨记程师所言,我会将今日所闻记录在册留给后人。”
自从跟随程振学习蚀文,吴通就不敢再以道友相称,而是以程师相称。程振说了几次,见他态度坚决,也就由他了。程振教授吴通二人蚀文,说是他们半师也不为过。
吴通二人每日跟随程振学习蚀文,两人中小道童天赋比吴通要好一些,或许是年龄的优势。当那小道童首次解出程振写给他们的蚀文时,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了。
这段时间,程振也已经将自身所学蚀文知识从头到尾重新梳理一遍,自身蚀文水平又提升了许多。
程振见吴通两人蚀文已经初步入门,也准备离开了。他在康平这里逗留的时间已经有些久了,也该继续出发了。
在师徒二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程振洒脱地离开了小康山。他也不回康平城,直接在渡口搭了一艘向西的商船便离开了这里。
杨硕从外地返回时,程振已经离开,缘吝一面的杨东家不由捶胸惋惜。
数十年后,昔日小道童走下了小康山,走出了康平,找到了师父所说的坊市。靠着帮人解读蚀文逐渐在修行界站稳了脚跟,最终建立了门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