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手笔,千元机破亿战略!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一旦星逸半导体做大,各大一线城市为了抢着引入星逸半导体,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

  不仅会像帝都一样送厂,送土地,还会给出各种优惠政策。

  没办法,建晶圆厂花钱太多,当下要200亿。

  几年后的四百亿,甚至五百亿!

  若是有各大城市抢着送土地,送厂,送优惠政策,王逸只负责出设备,出技术,那压力就小多了。

  不过前提是星逸半导体能够做大做强,量产先进制程。

  最起码要超越中芯国际!

  一线城市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都会优先投给内地龙头企业,让龙头企业变得更强,去和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半导体竞争。

  而不会投给内地千年老二,让千年老二去追赶内地龙头。

  毕竟老二追上内地龙头,也意义不大,依旧离着国际巨头差了很远。

  因此,星逸半导体只有超越中芯国际,成为内地半导体龙头,才会得到最多的资源支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去追赶三巨头!

  至于被超越的中芯国际,大概率只能沦为40纳米的低端代工厂。

  多年后,才能量产28纳米,仅此而已。

  一群只知道争权夺势的人,没有逆天改命的能力!

  尤其是有了更加卓越的星逸半导体,前世中芯国际的战略意义和地位,就会被星逸半导体取代,从而大幅度下降!

  这些道理,秦主任不说,可王逸看得都透。

  既然中芯国际烂泥扶不上墙,那王逸就取而代之,全力以赴打造星逸半导体,做高端。

  倒是40纳米的低端订单,以后可以丢给中芯国际,也算是支持中芯国际。

  毕竟星逸半导体自己的晶圆厂产能有限,一旦28纳米制程成功量产,未来将优先用于生产先进的28纳米以及更高制程!

  低端的40纳米没必要挤占12英寸的先进生产线,不如交给中芯国际代工。

  至于当下量产40纳米,也只是因为28纳米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突破。

  这一切,王逸都规划好了。

  回到星逸科技园,已经是下午七点。

  “董事长,您回来了?”胡老眼巴巴地等着。

  王逸有些意外:“您还没下班?”

  “呵呵,不碍事,半导体部门加班都正常。”胡老笑说。

  不知道洽谈的结果,他可没心思回去。

  王逸微微一笑:“幸不辱命,加班加点地赶工,晶圆厂第一个厂房下个月就能交付。虽然不大,月产能只有5000片晶圆,但也够用了!”

  “5000片晶圆?那已经很好了,最适合当做研发厂房!”

  胡老喜出望外。

  王逸将从秦主任那里带回来的晶圆厂资料,展示给胡老:

  “整个晶圆厂分成多个部分,主要有三大厂房,第一個小厂房,月产能五千片晶圆,全力赶工,四月份就能交付。”

  “第二个大厂房,月产能一万片,得八月份交付。”

  “第三个大厂房,月产能也是一万片,要十一月了!”

  “好,没问题!”胡老双眼放光:“四月份交付第一个小厂房,我们引入设备,加上调试需要三四个月,这样七八月份就能试产,顺利的话,一旦试产成功,年底就能量产40纳米。若是试产失败,再调整,明年上半年也能量产40纳米!”

  “很好!”王逸心情大好,四十纳米已经实现了自研,实现自产也前途可期。

  “胡老,这些资料我留给你,还有这是晶圆厂建设总工和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你安排人和他们接洽,谈好下个月交接和设备入驻的事。”

  胡老喜上眉梢,郑重地接过资料:“放心,王董,明天我亲自带人过去!”

  虽然只是星逸半导体的第一座晶圆厂,但起步就是最先进的12英寸,胡老觉得已经非常难得了。

  “好!”王逸点点头。

  不出意外的话,这座晶圆厂明年将全面量产40纳米,月产能2.5万片晶圆。

  快充芯片c1这类低端芯片比较简单,一片晶圆能切出一千多枚c1芯片。

  月产能2.5万片晶圆,也就是2500万枚c1芯片。

  一年就是3亿枚。

  届时p1电源管理芯片,c1快充芯片,h1智能家居芯片,各一亿枚。

  若是产能不够,还可以继续台积电代工。

  至于第二座晶圆厂,差不多2013年年底,或者2014年年初交付。

  等28纳米制程研发成功,正好用来量产28纳米的手机芯片。

  28纳米的手机芯片更为高端复杂,晶体管数量多了很多倍,切出的芯片数量也就更少了,估计也就600-800片。

  王逸记得前世的麒麟990,7纳米,一片晶圆只能切出640片左右。

  再算上良品率,去掉劣质芯片,就只有500多片了!

  不过,一旦40纳米量产成功,星逸半导体就算是追赶上中芯国际,算是彻底立起来了。

  届时王逸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帝都给的第二座晶圆厂,规模也可以做到更大,产能更多。

  比如做到月产能三万片晶圆,甚至四万片!

  这样一来,也能年产三亿多枚28纳米高端芯片。

  星逸手机、星逸平板、星逸电视,全部加起来,都够用了,甚至用不了,还能匀给其他产品一些产能。

  届时,一座12英寸的40纳米晶圆厂做低端芯片,一座12英寸的28纳米晶圆厂做高端芯片,也暂时够用。

  等到后年22纳米量产成功,40纳米晶圆厂就可以全面升级22纳米工艺,至于落后的40纳米芯片订单,丢给中芯国际好了。

  这一切,王逸都规划妥了。

  接下来就是等!

  等四月份,第一个厂房交付!

  等八月份,40纳米试产!

  等年底,整座12英寸晶圆厂全面交付!

  等明年,40纳米制程,良品率飙升,全面量产!

  前途可期!

  王逸心情大好,接着却是想到一个重要问题:“胡老,40纳米的制程对我们来说没多少困难,对吧?”

  胡老摆了摆手:“没多少困难,今年年底,保证40纳米成功量产!届时同步开启28纳米研发,追赶半导体三巨头!”

  “28纳米研发,是不是很困难?”王逸意味深长道。

  胡老点点头:“40纳米,一年内搞出来并量产完全没压力。但是28纳米乃是当下最先进的制程之一,研发就得一年,量产的话,至少一年半。”

  王逸有了计较:“既然如此,那能不能多招一些人,分成两组,一组继续研发40纳米制程,一组现在就开始研发28纳米制程,如此一来,明年下年底就有希望量产28纳米!”

  王逸可是知道,台积电都是两支研发团队,两代工艺制程,同步推进。

  像是当下,一支团队在搞22纳米。

  而另一支团队已经在搞20纳米了!

  星逸半导体起步晚,更是如此。

  “这……”胡老想了想:“这事可行,就是需要多招人手,投资大!”

  王逸摆了摆手:“钱不是问题,现在我们落后,更需要用资金换时间!你尽管放开手去做,资金的事我来负责。有什么需要,直接找简子妍,整个星逸科技全面配合星逸半导体!”

  “好,好!”胡老心情大好:“既然王董这么说,那我就分成两组,40纳米和28纳米一起整。力求今年年底量产40纳米,明年年底量产28纳米!”

  “王董,我这就去准备!”

  “有劳了!”

  看着胡老略带佝偻的背影,王逸神色有些复杂。

  胡老1947年出生,今年已经65岁的高龄!

  可没办法,星逸半导体需要发展,需要大牛,就只能让胡老春蚕到死丝方尽了啊……

  其实,胡老和梁老很像,都是技术出身,科研出身,不擅长欺下媚上,不说没把握的话。

  而蒋老就不同了,比较擅长权势斡旋,深得张忠谋的喜欢……

  可王逸就不太看好这类,还是欣赏胡老和梁老这种实干派!

  胡老说2012年年底量产40纳米,2013年年底量产28纳米,那就八九不离十!

  届时,2014年星逸手机就能用上自研自产的28纳米处理器。

  不过2014年高通的处理器都上20纳米了,还是领先星逸半导体两代。

  但想到高通第一款20纳米的处理器是骁龙810,王逸就没压力了。

  大名鼎鼎的骁龙810啊,那可是牛掰大了,直接把几个半死不活的国际品牌,差点一波送走!

  “有了胡老,星逸半导体,前途可期啊!”王逸心情大好。

  明年星逸手机,星逸平板,星逸电视,都能用上自研自产的处理器了。

  第二天,胡老亲自带着人去了晶圆厂。

  而王逸则坐在办公室,开始细细地规划千元机的事!

  千元机价格在那放着,成本也得压缩,不可能用300块的高通处理器。

  前世2013年,雷布斯研发的红米1代,失败了。

  直到2014年2月份,小米成功发布的红米1s,也是第一款成功的红米手机。

  搭载的就是联发科的低端四核处理器,和高通的低端四核处理器骁龙400,两者都是28纳米工艺,都是集成基带的低端soc。

  而王逸的千元机,大概率会在2013年年中发布,比前世的红米还早大半年。

  不过,千元机为了控制成本,扶持国产产业链发展,大都是采用国产元器件。

  可当下国产元器件供应商,都才起步,才开始发展,很多地方都不成熟。

  前世的红米一代,就是因为部分元器件不给力,导致红米一代失败,五千万的研发经费血本无归。

  同样,王逸的千元机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产业链从无到有,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操之过急,只会彻底失败。

  因此,第一款千元机的研发周期,都快赶上旗舰机了。

  国产元器件的产业链,各种问题,都得一一解决。

  否则都得步红米一代的后尘。

  而且千元机的研发,王逸不会交给朱长林部门。

  他们是研发星逸手机,只做高端。

  而千元机是一个全新的品牌,放在济州,重新打造全新的部门。

  两个产品线,两个定位,完全不同。

  星逸手机可以高成本,高品质,高创新,旨在给消费者最好的手机,甚至不计成本。

  而千元机,第一条就是控制成本!

  简单说,星逸手机可以什么好就用什么,而千元机则是什么便宜又不影响正常使用,就用什么!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看来过两天回济州的时候,正好得和宋思凝谈一下千元机的事了。

  千元机明年年中发布,现在就得开始招人,研发,推进产业链洽谈。

  至于处理器的选择,也是个大问题。

  明年的高通手机处理器,全部都是集成基带的soc,售价也都是处理器+基带的总价。

  像是明年高通的高端芯片骁龙800,售价都要300左右。

  在多年后比起一千多的高通旗舰处理器,这个价格算便宜。

  当然,当下的国产机大都只有2000元,不是多年后动不动就四千元。

  至于明年中端处理器骁龙600,也得200左右!

  而低端处理器骁龙400,给千元机用的,也得150左右。

  英伟达那边处理器便宜,但是没有基带,再加上基带的价格,甚至还不如高通400的便宜。

  至于联发科的处理器,会比高通便宜一些,大概在100冒头就能拿下。

  当下旗舰手机的物料成本+营销、摊薄的研发成本,都要控制在1500以下。

  至于千元机的物料成本,更是得控制在500元左右!

  像是前世的红米1s,物料成本520元,再加上摊薄的研发成本,税费,营销成本,售后成本,卖799,一台能赚两百左右。

  至于说纯利润只有5%,那都是骗傻子的。

  哪怕1999的小米一代,利润都在500左右,大概25%的利润率!

  千元机,同样如此。

  星逸科技的千元机,物料成本也要控制在500左右。

  再加上税费,摊薄的研发成本,营销、售后等,总成本将近600,售价999,一台利润四百元。

  虽然和星逸旗舰手机的利润没法比,但销量肯定大爆。

  在智能机都要两千起步的2013年,王逸的千元智能机根本没有对手,比很多功能机、山寨机都便宜,只要产能充足,一年能卖一亿台!

  一台赚400,一年赚400亿!

  薄利多销,就是这么恐怖。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背后的用户规模,抢占市场!

  千元机成本要控制在500元左右,屏幕就要130元-150元。

  毕竟虽然是千元机,明年也得是720p的高分屏了,哪怕是友达、天马屏,至少130左右。

  处理器模块,联发科105,高通150!

  内存+存储芯片,用最便宜的1gram+8grom,也得80左右。

  外壳+金属按键,要50元。外壳+塑料按键,要40元。

  剩下的镜头模组,触控模组,电池等等270。

  这样算下来,全部用最低方案,总成本最少都要625了。

  完全超标了!

  没办法,2013年国产手机产业链不够发达,成本比2014年得贵10%-20%。

  因此红米1s在2014年能做到物料成本520元,可在2013年,王逸就得花625元了!

  想要进一步压低成本,除非换成自研的低端芯片。

  芯片的物料成本很低。

  关键是研发成本高,代工厂生产线成本高!

  而只要销量上去,摊薄的研发成本和生产线成本,也很低。

  如果做到上亿的体量,那摊薄的所有成本都能做到极低,加上代工费和物料成本,也不过几十块而已。

  半导体行业当下成本定价策略,大都是8:20。

  即成本为8的情况下,定价20元。

  比如联发科,就是如此。

  而高通、英特尔这种强势的半导体巨头,就不是8:20了,而是8:32!

  像是高通明年的四核旗舰soc骁龙800,售价300左右,单颗成本也就75块。

  低端处理器骁龙400,售价150,单颗成本最多38元。

  同样,王逸自研一颗低端芯片,只要销量达到5000万,成本也能降到40左右。

  若是销量上亿,成本能降到30左右!

  2013年的千元智能机,产能充足的前提下,年销过亿不成问题。

  高通芯片150元,联发科105元,自研30元!

  如此一来,那千元机的总成本,还能再降低一些,降到550元!

  这样再卖999,一台利润450元,就比较可观了。

  至于千元机芯片的研发,那也容易,直接从今年的鲲鹏700上做阉割就是。

  把主频阉割一些,降配一些,就成了鲲鹏500,到时候和鲲鹏700一起流片就是。

  或者先流片鲲鹏500这个低端的,有了500的成功经验,鲲鹏700也更有把握。

  不过千元机低端芯片的研发方案,也分两种。

  一种28纳米,找台积电代工,成本30元。

  另一种40纳米,年底星逸晶圆厂40纳米自产,那成本就更低了。

  四十纳米本就比28纳米便宜不少,又是自产,省下了代工费,估计总成本也就20元!

  而且骁龙400是明年第四季度才发布的,搭载骁龙400的手机后年才上。

  鲲鹏500明年年初就上市,提前了一年,哪怕40纳米的制程也足够了!

  大不了主频少阉割一点,性能未必就比骁龙400差!

  毕竟今年的英伟达四核处理器tegra3都是40纳米,明年王逸的千元机用鲲鹏500,也是40纳米四核处理器,足够了!

  毕竟千元机,要什么自行车,成本第一位!

  这事完全可行。

  四十纳米年底就能量产,到时候鲲鹏500的流片,都可以自己搞定。

  至于说芯片太多,研发起来困难?

  这并不存在。

  毕竟鲲鹏700,鲲鹏500,以及明年的鲲鹏900,其实都是同一套芯片,同一套架构。只是主频不同,以及外挂基带和集成基带的区别。

  说白了,鲲鹏700是外挂基带标准版,500是外挂基带阉割版,900是集成基带升级版!

  都是一套芯片改出来的!

  而且下半年40纳米试产成功,鲲鹏500的流片根本不用再找台积电,直接星逸晶圆厂就能搞定!

  那就更加容易了!

  王逸打定主意,明年千元机销量大,芯片就得自研自产。

  念此,王逸再度来到芯片部门,找上威廉姆斯。

  “威廉,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威廉姆斯来了兴致。

  王逸微微一笑:“咱们的第一座晶圆厂,下个月就能交付第一个厂房。届时胡老他们会立即引入设备,当作研发工厂,争取八月份试产40纳米工艺,顺利的话,年底就能大规模量产40纳米!”

  威廉姆斯喜上眉梢:“年底就能量产40纳米?凭借胡老的实力,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太好了!”

  王逸话锋一转:“还有一个好消息。”

  “什么?”威廉姆斯来了兴致。

  王逸笑说:“明年我们会推出一款千元智能机,成本控制在500左右,售价999,年销量冲着一亿去!”

  “ohmygod!”威廉姆斯满是不可思议:“这是什么上帝想法?太不可思议了。”

  “五百成本,千元智能机,上亿销量!”

  威廉姆斯忍不住站起身来:“王董,等等,让我想一想!”

  “一旦成功,那就是400亿的利润!”

  “疯狂,真疯狂!”

  “而且切实可行!”

  “有了这款手机,明年星逸手机的销量将超过1.5亿!横扫全球!”

  “届时,星逸手机的用户将会达到极其恐怖的规模。”

  “这背后的意义,太大了!”

  威廉姆斯一瞬间想到了很多。

  千元机,一台利润才400,他可是清楚,王逸绝不是为了赚这400块。

  相反是为了上亿智能机用户!

  王逸会心一笑:“成本要控制在500元,那就需要一款40纳米的低端四核处理器!”

  威廉姆斯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王逸的意思:“董事长,这好办。低端处理器而已,不用太强大的性能,非常容易。”

  说着,威廉姆斯找出一份方案:“董事长,这就是目前我们设计的鲲鹏700,但还不完善,还得继续调整。”

  “但如果把他阉割一部分,主频全部降低,改成40纳米工艺,当做低端处理器就问题不大了。”

  王逸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手机芯片直接做两个版本,一个28纳米版的旗舰芯片鲲鹏700,再阉割出来一个40纳米的低端芯片鲲鹏500。等下半年40纳米制程试产成功,就可以进行鲲鹏500的流片!”

  “没问题!”威廉姆斯果断应道:“有了鲲鹏500的经验,我们也能更好地研发鲲鹏700,甚至鲲鹏900!”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37018/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