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猛龙过江》上映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港岛电影的蓬勃发展,给了很多人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机会。

  李小龙只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赵任飞现在也算是一个小典型。

  就连黄仁植这样的外国友人,也能在这里混口饭吃。

  《猛龙过江》最终定档在1972年的12月30日。

  在这一天之前,嘉禾电影公司已经在1972年,制作发行了10部电影,电影产量已经能排到港岛电影公司的第二梯队。

  现在的港岛电影市场,仍然是邵氏电影公司一家独大,每年产出的电影数量,能有二三十部。

  嘉禾电影公司能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发展到能对邵氏电影公司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的程度,靠的正是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两部电影。

  《唐山大兄》以319万港币的票房成绩,断层高居1971年度港岛电影票房榜第一名。

  排在第二名,邵氏电影公司探听到《唐山大兄》的影片类型,集合公司最强阵容打造出来的那部《拳击》,票房只有172万港币。

  到了1972年,李小龙的《精武门》,港岛票房再创辉煌,达到了498万港币,距离突破500万港币大关,只差一哆嗦。

  暂时在1972年度港岛电影票房榜,断层领先。

  邵氏电影公司对标《精武门》,邀请东南亚国术比赛冠军陈观泰,拍摄的那部《马永贞》,因为上映时间比较早,曾经以200万港币的票房成绩,短暂登上过年度票房榜榜首。

  不过很快就被《精武门》反超。

  邵氏电影公司在后面几个月,接连推出几部大制作!

  有从宝岛回归的大导演李翰祥,联合港岛影坛第一代喜剧大师许关文,打造出的喜剧电影《大军阀》,以及开创了港岛电影圈限制级片先河的《风月奇谭》。

  还有邵氏电影公司的另外一位大导演程刚,召集邵氏电影公司几乎所有数得着的女演员,根据民间传说《杨门女将》改编的历史战争片《十四女英豪》。

  说起程刚,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的儿子程晓东,做为港岛电影辉煌时期的代表性动作导演,更为观众熟知。

  程晓东执导过《倩女幽魂》,担任过周星词的《功夫》、张一谋的《英雄》的武术指导。

  这部《十四女英豪》,正是程晓东第一次担当武术指导的电影。

  《十四女英豪》、《大军阀》、《风月奇谭》的港岛电影票房,相继超越《马永贞》。

  《十四女英豪》获得257万港币票房。

  《大军阀》以346万港币的票房成绩,成为邵氏电影公司第一部票房突破300万港币的电影。

  《风月奇谭》的港岛票房也有202万港币。

  这三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单独拿出来,都十分亮眼。

  但是和《精武门》一比,就相形见绌了。

  即便是创造了邵氏电影公司出品影片票房新纪录的《大军阀》,346万港币的票房成绩,也和《精武门》的498万港币,相差了足足150万港币。

  只是,截止到《猛龙过江》上映之前,1972年度港岛电影票房榜前十名中,就只有这一部《精武门》,出自嘉禾电影公司。

  嘉禾电影公司出品的其他电影,票房最好的《独臂拳王》,港岛票房也只有102万港币。

  两三年前,票房过百万,在港岛还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到了1972年,港岛电影市场票房过百万港币的影片数量,已经多达21部。

  直接反映了港岛电影市场的火热。

  此时此刻,很多人认为,《精武门》498万港币的票房成绩,已经是港岛电影市场单部影片票房的极限。

  港岛目前只有400多万人,《精武门》498万港币的票房,意味着平均下来,每一位港岛人,都为这部电影贡献了1港币多票房。

  电影虽然已经成为港岛民众最重要的消遣方式,但不能要求每一位港岛人,都喜欢电影。

  人口基数,限制了港岛电影市场的规模。

  《猛龙过江》做为第一部完全由李小龙掌控的电影,选在1972年的倒数第二天,一个星期六上映,用实例说明这个时候的港岛电影市场,还没有所谓的热门档期。

  《精武门》在本应最冷门的春季档上映,仍然创造498万港币的票房佳绩。

  《猛龙过江》,只靠“李小龙”三个字,就可以任性地选择任何档期。

  港岛电影界,对李小龙第一次独自掌控一部电影的效果,态度比较谨慎。

  普通观众可管不了这些,只冲李小龙的名字,就让他们愿意花几块钱,走进戏院看一看他的新电影。

  《猛龙过江》的影片质量,没有让港岛的观众失望。

  用赵任飞50多年后的眼光看,《猛龙过江》故事很简单,人物设定也比较脸谱化,没有什么思想深度。

  这部电影的最大卖点,自然是李小龙的打戏。

  这部最能体现李小龙武术理念的影片,动作设计和《唐山大兄》、《精武门》,差别十分明显。

  真正的功夫高手对战小虾米,哪里会有来回套招,三拳两脚解决战斗都算慢,往往一招一式就能解决对手。

  《唐山大兄》的打戏,李小龙的個人风格彰显不多,能够看到很多这个时代港岛武侠片对打套路的影子。

  《精武门》中,李小龙的话语权增多,对动作设计能够提出更多自己的见解,令他的个人风格,更加凸显。

  与当下港岛电影时兴的武侠片套路,截然不同的动作场面,是《精武门》成功的关键。

  《猛龙过江》的武打场面,比《精武门》更进一步。

  李小龙饰演的唐龙,面对反派龙套的时候,招式凌厉,几乎一出手,就能解决一个对手。

  只有在影片末尾,面对大反派特意从米国邀请来的武术高手的时候,对战招数才相应增多。

  影片的大高@潮,自然是李小龙的截拳道,对战罗礼士的空手道。

  这场长达10分钟的对战,可以用来当做截拳道和空手道的实战范例。

  更是在世界影坛,留下一段经典的银幕对决。

  看完电影,从戏院走出来的观众,对《猛龙过江》的剧情,可能记不太清,但是对最终的大决战,绝对印象深刻。

  李小龙在《唐山大兄》、《精武门》中树立起来的银幕形象,在《猛龙过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和《精武门》借助民族认同、爱国情绪,刺激观众走进戏院不同,《猛龙过江》更倾向于单纯的动作爽片。

  李小龙虽然没有从头打到尾,中间穿插了不少过场文戏,但是几场精彩的打戏,已经满足了观众的要求。

  李小龙最大的标签,是动作明星,观众走进戏院看他的电影,就是冲着打戏来的。

  而且,绝大部分观众看电影,只是为了消遣。

  工作已经很累了,谁还想在看电影的时候,接受教育?

  这也是像《大军阀》这样的喜剧片,以及后来的无厘头喜剧,能成为港岛电影的一个重要门类,并在国际影坛也占据重要位置的原因。

  《猛龙过江》如果真的像《精武门》那样,继续以爱国情绪刺激观众,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像《猛龙过江》这样,让观众在电影院单纯感觉到“痛快”、“爽”,已经足够了!

  《猛龙过江》上映第一天,港岛的报纸上,影评人对影片的评价,没有《精武门》那么高。

  因为,这个时候的港岛,影评人都是读书人,读书人书读得多了,乱七八糟的情绪就多,更愿意看《精武门》这种带有一些家国情怀元素的电影。

  《猛龙过江》这种单纯的动作爽片,不太合读书人的胃口。

  这一次,观众和影评人,站到了对立面。

  观众用实实在在的电影票,表达了对这部动作爽片的喜爱。

  《猛龙过江》在港岛上映第一天,单日票房便历史性地突破50万港币!

  是港岛电影市场第一部首映票房超过50万港币的电影。

  《精武门》上映的时候,单日票房也突破过50万港币,不过是在上映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影片口碑酝酿发酵之后。

  《猛龙过江》能取得这样的首映票房,主要得益于李小龙的票房号召力。

  当然,影片内容,也让看过电影的观众,都感觉值回了票价。

  上映第二天,是星期天,《猛龙过江》的单日票房再创新高,达到了63万港币。

  上映仅仅两天,《猛龙过江》的票房,累积已经达到115万港币。

  对嘉禾电影公司出品的其他电影来说,100万港币的票房,仍然是一个非常难以迈过的门槛。

  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却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票房破百万港币!

  《猛龙过江》的制片费,最终高达250万港币,再加上宣发费用,总成本超过了300万港币。

  按照嘉禾电影公司,与目前合作的港岛戏院之间达成的分账协议,《猛龙过江》的港岛票房,需要达到600万港币,才能收回成本。

  周文怀在《猛龙过江》上映之前,根本没有想过,单靠港岛一地的票房,收回制作成本。

  但是,《猛龙过江》上映之后的票房走势,却让嘉禾电影公司,看到只靠港岛票房,就收回制作成本的希望。

娱乐大亨从在唐山大兄跑龙套开始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4129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