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没有损耗的买卖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上午九点多,骄阳高挂。

  杨沛东来到了中四胡同,此时鸽子市上已经聚满了人群。

  有交易信鸽的,有围着看热闹的,也有购买生活用品的,熙熙攘攘,俨然跟赶庙会大集差不多。

  一些没上学的孩子们围着场地撒欢奔跑,嘴里整齐念着顺口溜:

  “王铁柱放了一个屁,崩到了莫斯科,来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正在看戏,闻到这个屁,很不满意!找来科学家,研究分析!这个屁……”

  “去去去!都闪一边子去!碰坏了我的东西,找你们家长赔哈!”

  有摊主见孩子们差点踩到自己的摊位,气的扬手驱赶。

  杨沛东穿过最热闹的鸽子交易区,径直走去了售卖各类生活物资的区域。

  他踅摸了会儿,在一个卖大豆、花生的摊位前停了下来。

  “同志,您打算带点什么?这边还有磨好的玉米面、上白粉,全麦粉也有,价格保您合适。”

  摊主见状,立刻开口介绍起来。

  今年年初的购销政策,一二类农副产品在完成征购、派购和计划收购外,可以自由运销,这就导致集市上售卖粮食作物的摊位,不再那么遮遮掩掩,底气显得足了。

  “带壳干花生怎么卖?”

  “有票一毛九,免票的话给你行情价,两毛五一斤,够意思吧?”

  “贵了。”

  “多新鲜,您不妨去打听打听,全四九城价格都差不多,要是我给您报两毛六,那是我不讲究,这两毛五的价儿,已经很实在了!”

  “要是买的多还能便宜吗?”

  “买的多是多少?”

  “五斤。”

  “嘿,五斤它也不多啊,不过既然您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当然得给个面儿,五斤总共是一块两毛五,您干脆给一块两毛钱得了。”

  “成,有你这句话,以后买的多了还是来找你,但价格得给我再便宜点儿,上称吧。”

  “得嘞!”

  ……

  杨沛东买好带壳干花生,又去买了些八角、桂皮、香叶这些佐料,最后一共花出去一块七毛钱。

  今天主要是买回去摸索煮制流程的,相当于试验成本,没必要一下子花费太多。

  他并没急着离开鸽子市,而是继续观察着那些卖小吃的摊位。

  前世做生意的经验告诉他,任何一個行业想从零开始,都需要仔细认真对待,绝不能掉以轻心。

  一直到邻近中午,鸽子市上的人越来越少,摊位基本都收摊走人了,这才拎着手里的物品返回家中。

  中午吃过饭。

  杨沛东在母亲的协助下正式开始尝试煮制五香花生。

  按照母亲的交代,他开始在压水井旁清洗带壳干花生,并控制着力道在上面使劲压几下,方便花生壳子裂开点缝隙,这样煮的时候更容易入味。

  这期间,母亲去借来杆秤后,在饭棚里已经烧上了水。

  水烧开,依次放入八角、香叶、桂皮等五种香料,待得飘散出香味,称出一斤洗干净的带壳花生倒了进去。

  “煮个十五分钟差不多了,撤了火再焖上五分钟,以前都是这么做的。”

  母亲刘玉梅一边用铲子搅拌着锅里的带壳花生,一边耐心解释。

  杨沛东趁着这段时间,把剩余的带壳花生也分批清洗干净,并直接泡在了井水里。

  上午买回来的五斤花生,主要是用来调整口味,以及煮制方式。

  毕竟卖吃的东西,口味最为关键。

  当然了,他也需要弄清楚一斤干的带壳花生,到底能煮出多少成品来。

  因此一开始就在水里浸泡一会儿,可以确保花生能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增加分量。

  不多时。

  第一次的试验品正式出锅。

  杨沛东和母亲刘玉梅分别捻起一颗,剥开后品尝味道。

  “味道有些淡了,下次多放点盐,另外加点酱油口感会更好些。”

  “成,就按妈你说的来,咱们继续煮。”

  ……

  就这样。

  母子二人不到两个小时的功夫,把买回来的五斤带壳干花生分别都煮成了五香花生。

  杨沛东把每次怎么放料,放多少,以及煮制时间都用本子记了下来。

  最终。

  通过品尝口味,他选出了最为满意的一种,决定以后就按这个流程操作。

  接下来就是称重。

  最开始清洗干净直接下锅的那一斤花生,煮熟后晾干表面水分,是三斤多一点儿。

  而一开始就浸泡在井水里的那些,随着浸泡时间越来越长,最后捞出锅的那一批,称出了三斤八两的斤数。

  杨沛东难掩欣喜,他甚至觉得,如果浸泡的时间足够长,亦或者直接泡在汤水里卖的话,估计一斤带壳干花生,至少也能卖出四斤的成品!

  “妈,咱家的煤球炉子放哪儿了?”

  “大夏天的本来就热的像火炉,你再弄个煤球炉,老三啊,妈真不想看到你这么辛苦。”

  母亲刘玉梅满脸心疼的说道。

  她意识到杨沛东找煤球炉子要干什么,顿时有些不忍。

  “没事儿,这点苦不算什么,再说我爸那么大年纪了不也天天在印染厂烧大锅嘛,这做买卖跟上班一样,哪有不吃苦就能挣到钱的,你帮我把煤球炉子找出来就得了。”

  杨沛东洒然笑笑,轻声安慰母亲。

  煤球炉子找出来了,饭棚角落里还有十多块冬天用剩下的蜂窝煤。

  不过杨沛东没打算立刻就点着煤球炉子,而是归置到一边后,决定先用这五斤煮好的五香花生去外面试试效果。

  他让母亲去归还了别人家的杆秤,自己则把带壳花生连汤水都倒进了洗干净的铁皮水桶,旁边挂上家里的细竹编成的笊篱,又放了个小号搪瓷缸子,就这么拎着走出了院门。

  路过街边报亭,花一毛钱买了一摞旧报纸,这是仿照卖炒瓜子的方式,用来盛放五香花生。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天气依旧无比炎热。

  杨沛东没有去鸽子市,因为下午这段时间,鸽子市上并没有多少人,去那里摆摊的话,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提着水桶一路向前,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他来到了一个三岔口附近。

  昨天溜达的时候路过这里,杨沛东就相中了这个位置。

  周围都是些国营工厂,里面的职工下班回家都会经过这处三岔口。

  在杨沛东来之前,这里已经有不少摆摊的人。

  有修鞋的、有锔锅固盆的,更有骑自行车驮着保温箱买冰棍儿的,甚至还有几个卖青菜以及水果的摊位。

  再有不到半小时,那些工厂就下班了,到时候大量的工人经过这里,自会有不少人从摊位上买东西。

  那个场面杨沛东昨天就曾经见识过。

  他拎着水桶,胳肢窝夹着一摞报纸,径直走去了其中一个卖青菜的摊位近前。

飞扬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41726/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