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瓜腔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我说普通话带着闽南腔,然而奇怪的是自己却一直不大察觉。早年我在食堂当炊事员,经常跳上大雅之堂高声朗诵自己写的诗歌,讨了不少掌声,于是自我语感觉良好。结婚后妻子多次严正指出我的普通话不普通,常常带有“地瓜腔”,但我总以为这是她别有用心,有意贬低本丈夫的“光辉形象”。那年我应邀到广播电台“千家万户”节目做了次直播讲座,晚上该节目重播时,我得意洋洋地打开了收音机,结果发现自己的声音竟是那么地陌生,言语间闽南腔显山露水,有时甚至“刺破青天”。广播可真是声音的镜子,特别是在主持人孙伟、石芳那漂亮的国语对照下,“红花衬绿叶”,更把我的普通话的“地瓜原形”显照得纤毫毕露了。

  看来腔是人的身份证,“离乡不离腔”。我生长在乡土的闽南,对腔多少是在劫难逃,也谓闽南童年惹的祸。有回小学大考在即,我检查儿子的作业,发现他把一个很基本的汉语拼音拼错了,一时气急,对准他的小屁股就是一大拳。但随后儿子眼含热泪,杀气腾腾地搬来《小学生词典》,要求“平反昭雪”。我这才发现自己拼的是闽南腔,该翘舌的地方没翘舌,拿地方标准去批改儿子的国家标准,实乃罪该万死!害得我忙不迭地给儿子陪礼道歉,还赔他一尊变形金刚。这仅仅乃区区家丑,造成“外祸”还有惊心动魄的一例:年前给报纸赶稿,把毛主创诗词中的“余”、“逸”二字用混了,若在*时期,此乃“欺君之罪”,要被捉拿进*千刀万别的!笔误之后我吓出一身冷汗,现在政治清明,早无“杀头”之虞,但身为作者,在文章上署了自己的名字,便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起来,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但早年我一口闽南腔囫囵吞枣地吞下一部《毛主席诗词》,自是主因。若在发“余”音时能自觉而标准地努出双唇,错误就多了一分避免的可能。

  近年我的闽南口音又构成了我的新问题,来自北方的长途电话多了,不时因地瓜腔而让对方反复甄别与追问,无形中谈趣一落千丈,而话费节节上升;而学习电脑写作,汉字输入有拼音输入法和五笔字型,显然前者不适合我等“南腔北调”之人。由于“字正腔扁”,有时往往要拼上三回,索要的字才姗姗露出庐山真面目,事倍功半,电脑亦成猪脑。后来被迫采用“智能ABC”,尽可能“浑水摸鱼”!

  “一口地方腔,几多尴尬事”,我谆谆告诫我的学生们,一定要说好普通话,说好最标准的普通话!

闽南童年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66090/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