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永远无法触及的彼岸,既然这样我又何必执着于在哪里下船,我一直漂泊在海上,因为有你我想着陆,可是没有你的彼岸,是多么的无尽,看不到尽头,掌握不住。
--------《海上钢琴师》有感
“但是什么....”索菲娅很紧张的说道,因为她知道自己是不适合表演的,而且她对自己上荧幕的事情早已心灰意冷,可是刘长歌很明显是要自己参与其他的事物,到底是什么呢?索菲娅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
索菲娅想起了自己20多岁曾经在东京进行的旅行,那段经历让她产生了许多感慨。她感到在异国突然遇到同乡往往产生一种奇妙的亲切感乃至激动,同时她发现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在午夜时分陷入对生活的检视与思考,而在东京抬头就是布拉德·彼特的咖啡广告更让她有怪异的错位感。
正因为对东京的热爱和怀念,所以她也一直有想要执掌电影的冲动,在她看来,人生总会经历那样的迷失时分,也会有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那般美妙的邂逅,都不能永恒,却会对生命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陌生的国度强化生存的孤寂感。那种身处异乡、难以与周围的环境取得有效沟通的境遇将人的永恒孤独具像化了,与周遭现实仿佛脱节般的疏远感突显出一股不知所措的迷茫。索菲娅也正是想抓住当代人灵魂深处的失落,轻轻触动每个人心灵中最柔软脆弱的部分,牵引出所有被隐藏的孤寂与伤感。
而因为男友的忙碌更是让两人之间产生了隔阂,更让她觉得自己和刘长歌这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有话说。
和他在一起的时光短暂而快乐,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心里就像放电影般回放着自己的往事,索菲娅的心里更加的坚定,“长歌,你需要什么,我会尽力而为的。”
“女孩,你还记得剧院那一夜吗?”
“当然,永远不会忘记。”
“那一夜,跟你在一起我就有种奇妙的感觉,一种熟悉的味道,一种信任的感觉,我想邀请你加入我的剧组,做我的助手!”刘长歌轻声的说道。
“真的吗?”索菲娅不禁十分开心,要知道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到电影了,虽然自己步入影坛心灰意冷,可是除了做演员还可以做别的啊,索菲娅没有想到刘长歌是去邀请她去做助手,要知道自己父亲老科波拉的《教父》三部曲成为经典以后,对她的压力就更高了,许多人都是对她指指点点,仿佛她演技出众就是应该的。甚至自己的男友琼斯也对自己在电影方面的前途不禁摇头。只有长歌,这个给自己带来特殊感觉的男孩这样的对自己在乎信任有加。要知道自从她退出了演艺界以后就几乎没人向她提及电影的事情,所有人都仿佛对她失去了信心。
索菲娅强行的压制住激动的心情问道,“长歌,能跟我讲讲你为什么要拍悬疑短片吗?”
刘长歌笑了笑坐在沙发上摸着自己心爱的小型摄影机:“其实我能跟托纳多雷先生认识完全结缘于这部短片的剧本,先生非常喜欢里面的东西,而我自己也想通过这次尝试,就像希区柯克那样做《故事集》那样,做一个小短片放在网上,为自己攒攒人脉,也为自己的长片拍摄打打基础。”
索菲娅不禁一笑,原来这是他早就制定好的计划,可是他突然想到了自己,是不是他很在乎我啊,索菲娅想起那晚在病房外的一吻,心里甜甜的。
“那到底我是什么样的职务呢?”索菲娅好奇道。
“这个具体还不清楚,但是肯定的是不是送外卖的。”刘长歌开了个玩笑,惹得索菲娅哭笑不得之后,便正经严肃的说道:“丫头,不开玩笑,我想请你做我的副导演!”
索菲娅一愣,什么副导演?!我要当导演了吗?自己终于可以在接触电影了吗?
“真的,你或许对表演没有足够的天赋,可是作为科波拉先生的女儿,我相信你一定会很出色的。”
得到刘长歌的认可,索菲娅高兴的跳了起来,“谢谢你认可我,长歌。我要当导演了,我要当导演了....”索菲娅大声的在家里喊道,像个快乐的小女孩。
老科波拉从房间里出来,看见自己的女儿高兴的手舞足蹈接着电话,心想自己的女儿很久没那么开心了吧。看来那个神秘的中国男孩确实有些想法。
“索菲娅,我们需要去法国,找外景场地,还要去招募演员,这些东西都需要我和你来经手。”刘长歌努力的在脑海里想着索菲娅的资料,貌似她还做过服装设计,随即说道:“听说你是服装设计毕业的,这次的服装也交给你经手,具体的一些东西,我们见面详细的会说道。”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是《调音师》的要求是特别高的,如果是短片的话,面对那么大的投资,任何一点出纰漏相信都会让美杜莎公司不满的,这毕竟不是自己的钱,这种放任的监督还是因为托纳多雷先生的面子。所以如果索菲娅不能很好的配合自己的话,他是没办法对美杜莎说拒绝的,到时候万一在跟自己换一个意见不统一的副导演,那么对剧组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所以刘长歌很认真的说道:“索菲娅,我希望你能全力以赴,这是我的第一部影片,你对我很重要,所以我希望这是对于你我的第一个里程碑。”
索菲娅沉声应到:“长歌,相信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的百分百男孩!”
接着两人又谈了一会,随即就挂掉了电话,索菲娅一挂掉电话,就看到自己的父亲老科波拉对着自己笑着,不禁脸红的跟着父亲走到房间,等待着父亲传授给自己关于电影制作的经验。
而刘长歌则打开了自己的橱柜,拿出了自己剧本,一边翻着,一边写着自己的导演构思。
《调音师》的故事其实很简单:阿德里安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
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当他终于进入了自己编织的陷阱里的时候,他凭着直觉做出了反映,继续像盲人一样演奏以求苟全自己的性命,但是一旦作出了决定,想要回头就不可能了,阿德里安直面尴尬的处境:在这个女人持枪威胁他之前,就已经强迫他脱掉身上沾满血迹的衣物了。一个偷窺者,成为了牺牲品,暴露在另一个人的目光之下。
这便是《调音师》的故事。
剧本是写给演员看的,但是分镜头剧本要由自己来单独完成,因为自己要当导演首先第一步便是写出镜头的拍摄仿佛以及布景,灯光如何来打,逆光还是侧光,景深的深浅都是考究的重点。而在编写分镜头剧本的时候,
因为自己的目的是希望在一部简短精炼的电影短片里,描写一个绝色亲身经历,使之为观众所赏识且喜爱。
阿德里安正处于自我的重建阶段。
自从在一次音乐大赛中失利之后,他十五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如今的阿德里安仅剩一具空壳。
他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调音师,开始仅是为了维持生计,然而这份工作逐渐变成他生活下去的动力。
阿德里安是一名窥视者,但他的幻想是纯粹是源于感性,而不是想要寻欢作乐。假扮盲人賦予他的生活新的内容。当人们因为他盲人的身份卸除戒备之时,他便可以一窥人们在阳光下的****面目。这种行为一方面使他既能扮演他人人格的揭露者,同时人们又会给予他的不幸更多的同情。没有阻碍、毫无禁忌,助长了他的胆大妄为,也使他再次从音乐中获得享受。
这种寻回激情的感觉在女舞者的那一幕场景中达到了高潮,这些意想不到的美妙时刻,全得益于他的谎言。
但越轨的行为也导致阿德里安成为了一桩凶杀案的目击者,猎人被自己撒的网所捕获。在发现尸体的瞬间,阿德里安凭直觉做出反应:继续像盲人一样演奏以求苟全性命。
然而一旦做出决定,回头就太迟。阿德里安直面尴尬的处境:在这个女人持枪威胁他之前,就已经强迫他脱掉身上沾满血迹的衣物了。一个偷窺者,成为了牺牲品,暴露在另一个人的目光之下。
《调音师》的情节由一系列插入闪回的镜头所组成。
电影以影片结尾作为开头,超现实主义的噩梦般场景一开始便能捕获观众的好奇心。每一个镜头都由一段闪回引导向下一个镜头,直至女舞者出场。影片在这美轮美奂、扣人心弦的一幕中达到高潮,随后又跌入谷底,最后一幕又在影片开头的噩梦般场景中终止。
一个流畅的故事构架,其整体统一的影像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影片情节主要发生在室内,刘长歌打算选择了一部分的摄像机来近距离的拍摄角色,以便更敏锐地捕捉到他们情感的變化。同时形成反差的是,大部分场景由广角镜头构成,它们将再次推开幕帘。
另外他还准备使用外景深——巧妙地将观众放到偷窺者的视角。玩弄这样的计俩以促使他们想知道的更多。一旦观众意识到精神上的这种贪欲,他便成了窥视者的同谋,变得与主角一样的骚动不安。
这种视觉原理的前一部分在开场的镜头中被呈现,它将逐步的揭示阿德里安的处境——来自死亡的威胁,并立即激起观众对于主角身份以及动机的好奇心。
在女舞者的场景中,刘长歌安排观众处在类似于阿德里安的沮丧立场中:这个幸运者虽然能从房间的大镜子里隐约瞥见一个年轻女孩美妙的裸体,但却不敢用目光跟随着她,否则就会被揭穿。
这个方法使人们对女舞者的酮体只能浮想联翩。这时候在使用音效来烘托这个撩人的场景,同时逐渐放大舞步的节奏声和舞蹈演员舒展的舞姿。阿德里安的骚乱和不安都将从他的音乐中得到完全的体现。
而在利用色彩在屏幕上同样地刻画阿德里安这个角色:他是影片的主角,在所有的场景中登场,同时使用他的口吻来讲述。尽管他能感到诸如窘迫、谎言和不安的情感如此强烈;刘长歌要用纯粹的三原色和浓艳的色彩来描绘他;这种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才能够突出故事阴暗的本质,尤其是在阿德里安的房间和凶杀案现场。
电影的对白紧凑且明确,且总是与动作和影像连接在一起,这需要和演员们进行仔细的前期工作准备。
这就是刘长歌的导演构思,而因为是要详细的把自己的意图写出来,所以刘长歌写的很慢,这几乎要将所有的剧本内容分析剥离。当然正因为这个是个很细心漫长的过程所以他沉下心来写了整整一天,终于把大体的框架给设定了出来。
因为是一部短片的话,大投资则要求在环境和演员的安排上做到极致的奢华,而且不能出纰漏,甚至连房屋的摆设都需要装潢来焕然一新,当然出了这些还有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先生,我想问下,我的作品何时开始筹备工作?”刘长歌花完一天的时间把构思写了出来,而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到底何时才能开动剧组的计划。
”先不急这些,我来告诉你个好消息。美杜莎公司准备出一千万美元来投资,当然我会出的更多两千五百万美元。总共三千五百万,打造你这个短片。”
“天哪,三千五百万!”刘长歌如此的惊叹,他不敢相信自己的一部短片会有这么多的投资。
“是的,根据你的建议,美杜莎决定开展网络市场,你的短片作为他们的第一个尝试当然舍得出钱了。”
“那么,是不是我的影片可以用胶片拍摄了?”刘长歌惊喜的问道,要知道胶片摄影机和成像摄影机的画质给人的视觉享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的电影导演不愿意用高科技而坚持用胶片来制作电影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的话要在十二月份才能正是开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能角逐下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短片金棕榈奖。”托纳多雷给了刘长歌一个答复后便因为有人找他而挂掉了电话。
刘长歌考虑到了这点,毕竟电影短片和电影是一样的,都是需要剧本筹备的,这不禁需要许多的群众演员,而且还需要搭建很多的场景,而剧组的团队也不是那么好召集的,虽然有托纳多雷的团队支持,可毕竟人家也需要休息,总不能让人家刚拍完一部电影,在马不停蹄的筹集自己的短片吧,幸好现在才十一月份,自己完全是有时间召集演员,或许还可以从托纳多雷的几个选角的导演那里请教一些面试演员的方法,毕竟上次去欧洲面试演员的时候很多都是他们做最终决定,巴里克只是按自己的感觉选了一些自己觉得合适的角色,很多都是他们去挑选的。
要不然除非自己去找另一家制片公司,去商量自己的影片,可是这样的自己就没有那么多的投资不说,自己还只是个初生牛犊的新手,大公司怎么会信任自己这样刚刚有点小的不能再小成绩的青年导演呢?
他又向巴里克咨询了下,才得知在欧洲拍电影和在美国好莱坞拍电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因为大多数的欧洲国家的电影都是政府投资赞助拍摄,这也跟欧洲电影市场的萎靡有关,自己去法国拍摄影片的话不仅会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而且还不会像美国那样收到巨额的电影制作的费用,毕竟电影税款返还也只是杯水车薪。
但是无论如何,自己的短片可以开拍是个利好的消息,正想着准备去欧洲的行程,要知道托纳多雷的团队现在也在欧洲,现在去的话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刘长歌记得在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有一家咖啡馆就很适合做调音师的一个内景场地。
这时候索菲娅的电话也恰巧打了进来。
....................................
PS:第一次上推荐啦,求推荐票,求收藏喽~小默的第一份大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