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队反败为胜,又在场上占尽了优势,几乎所有关心这场比赛的人,包括大部分韩国球迷都认为中国胜利已经没有任何悬念,现在比赛的唯一看点就是中国还能进几球了。
不过韩国队主教练金正茂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韩国赢下这场比赛还是有点可能的。
这倒不是他狂妄自大,他之所以这么推测,也是有依据的。
依据就是中国的“恐韩症”。
30年来逢韩不胜,这阴影已经在每个中国人心理扎了根,现在中国队反败为胜,又在场上占尽了优势,当然大家都把恐韩阴影抛在了脑后。
但只要韩国能扳回一球,这阴影就会重新笼罩在中国人的头上,击碎中国好不容易恢复的信心。那么韩国获胜还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当然,前提就是要能打入一球。
以韩国目前的情况,球队定然全员防守,就是想攻都攻不出去,如果要是进球,那只有靠李晓欣的努力!
李晓欣,是这场比赛里,金正茂所拥有的最后一张王牌,最后的一枚筹码!
这也正是为什么金正茂不求别人却偏偏求李晓欣的原因!
现在李晓欣也是百感交集。
5分钟进一个球?开什么玩笑!自己又不是神仙,说进球就可以进球。这可是足球场,又不是篮球场,凭借一人之力,几分钟内就可以扭转乾坤!
可有什么办法呢?那种情况之下,李晓欣是骑虎难下,根本不可能拒绝,无论如何都要答应的了。
金正茂不想做第一输给中国队韩国教练,李晓欣又何尝想做第一支输给中国的韩国队队员。输给中国,对韩国可以说奇耻大辱。不,我绝不愿做罪人。
自信不是有信心完成,而是李晓欣知道,自己没有选择,一切必须要完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离李晓欣与金正茂约定的5分钟已经还差不到1分钟了。在这段时间内,李晓欣别说是进球了,连球都拿不了。韩国被压的完全透不过气了,根本无法给李晓欣提供支援。
传不过来我就自己抢,李晓欣知道,如果不在中国还没脱离进球喜悦的时候给中国当头一棒,就什么都完了。
韩国的后方总算好不容易从中国队员的脚下抢过球来了,一个大角开到前场,不过这种毫无威胁的解围球马上到了崔玉脚下。
崔玉已经悠闲了很久了,看都没看前面就一脚把球捅了出去。反正前面都是中国球员,无所谓了。
但是这球才滚了五,六步,就被截断,断球的是——李晓欣。
李晓欣趁崔玉还在发愣的一瞬间,从他身边飞速冲了过去。
此刻,留守在后方的中国队员只有两名后卫韩汉和张勋了。两人职责划分的很清楚,张勋负责抢断和盯人,韩汉则着重补位。所以,紧跟李晓欣的任务,理所当然的是张勋了!
张勋也不知道会过多少著名前锋,他对一对一防守很有信心。
李晓欣对突破张勋可以说是半点把握也没有,这时他眼中突然闪过不久前杨攀过车杜里的办法,一个大胆的计划不由开始在他的脑海中酝酿。哼,我就不信你没失误。
张勋正准备上前抢断,却见到李晓欣用脚一挑球,球几乎以垂直地面的轨迹飞上了空中!
想和我争头球?!张勋对李晓欣这个举动虽然不解却也很快明白了对方的用意。
不过这里只是禁区边缘,对方想头球射门是不是太匪夷所思了?
没时间犹豫了,张勋咬咬牙,跳了起来。
李晓欣和张勋一起起跳了。可在弯膝的一瞬间,李晓欣突然发现张勋并没有紧贴着自己来防守。李晓欣马上潜意识里面了解到,张勋害怕自己射门,所以,他慢了半拍。
李晓欣心中一动,直觉上感到这会是张勋的一个失误,自己赌赢了。于是,李晓欣利用张勋没有贴身从而在自己与他之间留下的那道缝隙,在起跳时,用力向后,将自己的身体强行后仰,并借此直接的碰撞到了张勋。
因为这次后仰,所以,本来是头顶的球,竟然让李晓欣让了出来,并准确无误的落到了腾空后李晓欣的脚面上,变成了脚停球;也因为这次后仰,李晓欣碰撞到了张勋后,利用两人之间的反作用力,竟可以在落地的刹那快速的拉住了自己的重心!反观张勋,他则因为在碰撞中是受力的关系,失去了对自身重心的控制,使防守网顿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由于脚停球,球落地后弹开的并不远,李晓欣落地后,得以迅速的调整好一切,带球启动,并甩开了还在原地无法动弹的张勋。
这个时候,在李晓欣面前的就只有韩汉和门将徐清了。
韩汉根本不是李晓欣对手,加上张勋被李晓欣用如此怪异的方法突破,心中更是震撼,被李晓欣轻易突破。
只剩下徐清了,可是正如前面所写的,徐清不善于处理单刀,更何况现在仓促出击,所以,球进了。
天!有谁会相信,平了,真的平了。
难道这就是宿命?中国队员心理不由涌起了这念头。
这正是金正茂所要的效果,他知道这球一定会打击对方信心。
3:3,比赛又不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