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华一身淡粉色襦裙,清新娇俏。见到太夫人亭亭下拜,笑语嫣然,“祖母万福金安,孙女耀华来给您请安了!”
“好,好,好…快过来让我好好看看!我们华丫头这几日有没有瘦啊?”陈氏笑的见牙不见眼。
耀华顺势依偎在陈氏身边,“祖母,人家在寺中听说您病了,吃不下睡不好的,怎么能不瘦嘛!”
“呦,我瞧瞧,可不是嘛!我们华丫头这小脸儿都瘦的的一条条的了!”陈氏这个心疼啊,恨不得把自己的肉贴到耀华身上。
“祖母,别说我了,让耀华好好端详一下您,看看您今儿个的气色怎么样?”
“呵呵,看着我们华丫头呀,祖母就腰不酸了,腿不软了,背不痛了,吃嘛嘛香,气色好着呢!”
“您说的可不算,可得让我瞧了才算…嗯!祖母最近都有乖乖吃饭吧?瞧着气色不错!一定是身边的人侍候的很尽心,对不?”耀华看了一圈在房间侍候的丫头婆子,大家伙儿对耀华拐着弯儿的夸奖很是受用。
“呵呵,还是咱们府上的五姑娘贴心,大家伙儿瞧瞧,这五姑娘一回来,老祖宗就乐开了怀!”大夫人用走了调的声音捧着耀华。
“大嫂别夸她,这丫头也就是个嘴甜。不过这也算是长处吧,能哄得母亲开心,这也是尽孝呢!”
“老二媳妇说的对,这话丫头就是孝心,大伙儿瞧瞧,这丫头一回来就对我这老婆子嘘寒问暖的!”太夫人是打心眼里喜欢耀华,当然也有借着耀华敲打秦氏的意思。
秦氏听着太夫人、二夫人和耀华的话,怎么听怎么刺耳,合着就你们二房的人孝顺!秦氏暗恨太夫人偏心不是一天两天了,老二媳妇是太夫人的亲侄女,因为这自己一直在太夫人面前买不到好。等着大家都有子女了,太夫人觉得大房的男孩没有二房的会读书,大房的女孩没有二房的贴心。在太夫人眼中大房这辈子除了大老爷得继承家业担当族长,就没有别的比得过二房的了。可气啊,大夫人的心里这辈子没有平衡过!
又听到耀华跟太夫人提起了慧慈师太,便见缝插针的说,“之前母亲还在说想请慧慈师太合一下耀华和陆三公子的八字呢!耀华刚从灵安寺回来,说不准知道慧慈师太此时是否有空呢!?”
太夫人瞪了秦氏一眼,“这事儿怎么能当着耀华的面提呢!?”一转头,看着面红耳赤不知所措的耀华,“看你这丫头羞的!”
大夫人自知理亏,在未嫁的姑娘面前提婚姻八字是不合适。
那边二夫人圆场道,“耀华此番有没有带礼物回来呀?灵安寺的平安符还是很灵验的!”
“带了,带了!”耀华吩咐翠澜把礼物拿出来,“平安符、佛主、平安扣,这些都是我请慧慈师太加持过得…不过如果祖母再想请慧慈师太做什么事儿,恐怕是不成了!”
“这是怎么了?难不成慧慈师太身体不好?也有可能,慧慈师太毕竟年纪不小了,我记得我小时候慧慈师太大约就是这样了呢!”太夫人及关心又感叹。
“哪有!您老人家多想了!慧慈师太决定远游去了,大约今日下午就起程了!”
“嘿!原来如此,师太无事就好,那事儿也不一定要慧慈师太去办的!”
“祖母…”耀华有些扭捏的悄悄靠在太夫人耳边,“要是八字的事情,慧慈师太说不用再找他人了,她已经帮我合过了,你瞧瞧这上面的生辰可对的上!?”
“恩,没错!呵呵,有麻烦慧慈师太了!可惜这次无法当面答谢啦!”太夫人收起了耀华递给她的信笺,拍拍耀华的头,“好孩子!你这丫头刚赶回来就到我这儿请安,这会儿怕是累了,早点儿回房歇着吧!我和你母亲、伯母还有话要说…”
待耀华带着丫鬟走了,太夫人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媳,严肃的说,“我们说说姑娘们嫁妆的事情吧……”
当夜大房和二房灯火长明……
大夫人坐在大老爷身边哭诉,“咱们房里子女多,这是好事儿,多子多福对吧?怎么到了老太太那就不是好事儿了?”
大老爷喝了口热茶,在衙里忙了一天,回家还要听夫人诉苦,很是不耐烦,“又怎么了?”
“怎么了?还不是耀华丫头和陆家的婚事!”
“今天不是采纳、问名了吗?这事儿都八九不离十了,你怎么还怕二房变卦啊?”
“什么呀?根本不是二房变不变卦的事儿!老太太说了,大房和二房都是嫡出的子嗣,有没有分家,所以要公平…”秦氏觑了一眼大老爷,“所以二房给女儿的嫁妆数额应该和大房给女儿的嫁妆数额一样!”
“这样对嘛!没道理二房女儿的嫁妆就比大房少嘛!这让外人看了也不好看!”
“我的老爷呀!你以为老太太说的是耀华的嫁妆要跟耀珠她们一样啊?”
大老爷莫名其名的看着秦氏,“什么意思?”
“老太太说的是二房和大房数额相等,那意思是耀华的嫁妆要跟耀珠、耀玉、耀环,还有未出嫁的耀琳她们的总数一样多!老太太说了,耀华就吃亏点儿,清琴和清娟两个庶出的丫头的嫁妆就不算了!”
“什么?”大老爷一拍桌子,吓了秦氏一跳,“母亲真是这么说的?”
“可不是嘛!我当时就气炸了肺!呜…”秦氏哭哭啼啼,梨花带雨,可惜年老色驰,让大老爷看的直皱眉,“老爷,哪有这样欺负人的啊!”
“不行,明天我要亲自问问母亲,一样是儿子,怎么能这么偏心老二一家?合着我孩子多也是错了!?”
二房这边,陈氏坐在二老爷身边,叹了一口气,“老爷,我知道母亲一直心疼你为了家族不敢施展抱负,一直屈就在吏部做个小小的主事!”陈氏温柔的看着自家夫君,“可母亲如此行事必然让大房不满,到时家宅难和啊!”
“我知道!”二老爷握住了二夫人的手,“我明白母亲的苦心,也明白你的意思!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虽然这些年一直不见升职,可能如此平安也是因为家族庇佑,所以我没有什么怨念的!只是母亲觉得我自幼功课就好,也算聪敏,可及长却因为家族安排日子过得平凡,觉得过意不去,所以她老人家对咱们房里的孩子分外的好!”
二老爷叹了口气,“这几年大哥在官场行事越发的不着调了!前几年是先皇年纪大了,又对资格老的臣子颇为倚重,大哥因此越来越跋扈了!现如今新皇登基日久,可大哥一直没把新皇放在眼里,觉得新皇年纪小,阅历少,可以被他抓在手心里。殊不知新皇雄心伟略,早就看大哥不顺眼了!哎!只是新皇考虑王家势大暂时没有明目张胆的行动罢了!”
“老爷,朝堂上的事儿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得那些的!我只知道家和万事兴,如今……”
“谁说不是呢!如果我们王家铁桶一般,圣上也拿我们没办法的。只可惜大哥私心太重,母亲又偏着咱们房,以后王家…风雨飘摇啊!”
“老爷,瞧您说的那么瘆人!还是说说耀华的嫁妆的事儿吧!母亲的提议虽是为了耀华好,但是我觉得不妥!”
“恩,我看也是!耀华嫁入国公府这事儿有圣上的原因,所以嫁妆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多了的话,不是明摆着告诉圣上咱们王家钱多人傻,素来瓜分嘛!”
二老爷思考了一会儿,“行了,这事儿我明天跟母亲谈谈,我看大面的嫁妆差不多就行了,到时候暗地多给耀华些银两让她有事可以应个急什么的!咱们不要面子,要里子!”
耀华此番回来也是心事重重,一会儿想着慧慈师太远走他方不知能否再见;一会儿想着在灵安寺匆忙一聚的陆三少不知是否真的健康无碍;一会儿想着祖母和母亲的身体;一会儿想着大房和二房的矛盾。这时的耀华特别想念远在清泉书院读书的两个哥哥,要是他们在的话肯定可以出很多主意给自己,让自己不用这么烦恼。
“姑娘,夜深了,早些睡吧!”翠澜在一旁劝着。
巧儿瘪瘪嘴,有心跟姑娘讲府里这几天发生的事儿,又觉得姑娘应该早点儿睡下。
“巧儿,这几日府里可还平静?”
没想到耀华会突然发问,巧儿吓了一跳,“回姑娘,府里这几日谈论的多的就是您的婚事,还有就是那个关于陆三少的传闻…”巧儿想了下,接着说,“关于陆三少的传闻是大厨房那边一个婆子最早知晓并告诉大房那边的,不知道为什么大房那边得了消息竟然不给赏,那婆子就气的到处嚷,然后几乎全府都知道了这事儿!那个婆子也因此没了命!”
耀华听了狠狠一攥拳,一条人命就这样没了?
“可大家伙儿说那婆子之所以没命不是因为传消息,是因为…”巧儿觑这自家姑娘,知道姑娘最容不得的就是这样为一己之私罔顾人命的事儿,“是因为那婆子说了大房的坏话,大夫人容不下她,所以根本没有查那婆子从哪儿来的消息,传递消息的人有什么目的,就直接把人处置了!”
耀华深呼一口气,看来有大伯母这样的宗妇,王家必然得乱了!又想着祖母年纪越来越大,实在没精力再管束大房,看来明天要跟父母好好谈谈了……